新浪博客

财政部今年“三公”经费压缩超55%意味着什么

2020-06-12 17:37阅读:
据《北京青年报》6月12日报道,6月11日,2020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共有10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其中财政部2020年部门预算披露: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三公”经费预算比2019年减少3003.87万元,压缩55.11%。


看到这样的数据,有人可能会觉得吃惊:一下子压减这么多,是否意味着以前的“三公”经费预算太宽松了?其实,此事还真不能这样理解。一般来说,“三公”经费预算肯定是随着外部环境、机关办公条件等进行调整的。从外部环境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有了中央政府的明确表态,各个部门当然要紧跟实施;再从办公条件说,这些年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无纸化办公,再加上随着互联网技术升级,机关办公可以实现超越时空的交流沟通,“三公”经费也确实有了节约的空间。前些年,由于没有这些条件,“三公”经费预算高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无论如何,就算如今的办公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支撑“压缩55%”这样的幅度,应该还是很难的事。这其中,中央“必须过紧日子”的硬性要求,无疑还是最关键的。财政部压缩超55%,其它中央机关“三公”经费预算的压减幅度,也不会低于50%。把更多的钱用在“六稳”“六保”上,当然是民心所向的大好事。深入来看,中央带头过紧日子,而且紧的幅度如此之大,其潜在意义还有不少。


其一,中央带头过紧日子,彰显了可贵的示范效应。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是对中央部委的要求,未必适合和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基层政府。但是,“过紧日子”的理念和措施,却是从上至下一脉相承的。中央打了样,省级以下机关,不仅要和上级机关对标,也要有个横向的比较。情况差不多的机关,只要没有特殊事件发生,“三公”经费预算差异太大,那肯定是难以过关的。这样一来,过紧日子的举措,就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目的了。


其二,中央带头过紧日子,能有效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开一个会,与会者要提走好几斤重的书面材料;会议散场后,很多座位上都留下喝了一半的瓶装饮料……这样的事,在中央机关可能不多,可是在基层却不少见。为了节约能源,不少地方政府颁发《合理用能指南》,要求统一确定空调启用和停用日期,夏季房间温度设定值宜为26及以上,冬季房间温度不宜超过20。但是有的机关一味强调办公人员的“形象”,要求上班时间一律穿西装、打领带,所以夏季空调要把温度调到低于26时才能不满头大汗。还有,过去基层的党政机关,基本都是集中、通透式办公,只有党政一把手才有独立的办公室。可是现在,很多部门一级的领导,也要有独立办公室。带头过紧日子,大幅压减三公经费,不从这些细节上抠如何实现?而把心思更多用在这些方面,排场、面子之类的作风弊端,也会随之谈化。


第三,中央带头过紧日子,有利于挖掘创新资源。“三公”经费压减了,不仅不意味着机关工作可以降质缩水,反而还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几年,尽管网上办公、信息跑路、视频会议等新的办公手段已有不少,但也没有达到穷尽的地步。随着5G应用高潮的到来,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的办公模式创新,也成了各级机关必须迎接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过紧日子”,向科技创新索要效能,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出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