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除夕夜的饺子》发《语文报》

2024-04-25 06:22阅读:
《除夕夜的饺子》发《语文报》
下午五点半一过,同事们陆陆续续撤退了。安民的手机唱起了“祝你平安”——那是他给手机设计的铃声,是娘打来的电话,让他下班早点回家,娘给他包饺子。娘最后还补充一句:“是你最爱吃的羊肉韭菜饺子。”
若搁平时,安民会给值班的同事交待几句,然后骑上电动车就走,今天不一样,今天是大年三十,他想到自己管辖的片区转转。大过年的,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候,不能有任何闪失。
冬天天黑得早,还不到七点,夜幕已经降临了。路上少有车辆和行人。一街两行的门店一律大门紧闭,但样式各异的红灯笼和吉祥的大红春联,并不使人感觉到冷清,寂寥。望着一栋栋高楼上亮着的灯光,安民的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每一团灯光里除了团圆和喜庆,还有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饺子。那里有家的味道,娘的味道。
想起娘的电话,安民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口水。他最爱吃饺子,特别是羊肉韭菜馅的。他平时忙的时候,来不及上饭店,就点外卖,也是羊肉韭菜饺子,但远没有娘给包出的那种味道。
天空飘起了雪花,悄没声息的。安民不由得兴奋起来。在他看来,雪跟年是绝配,若是没有了雪的衬托,年似乎就不够味。有了雪,就给孩子们增加了许多乐趣,打雪仗,堆雪人。时候不大,街上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安民心里很快有了不安,若是雪下大了,给路人带来了不便,给环卫工人和交通警察带来的是辛苦。
安民转悠了一番,没有发现可疑的情况,也不可能有可疑情况,便回到派出所,准备下班。
没想到,安民推开办公室的门口,屋子坐着刘大娘——她
在安泰街宇华小区住,也是安民管辖的片区。他的心不由提了起来:“刘大娘,有事吗?”刘大娘的儿子媳妇都在外地工作,她七十多岁了,记忆力差,出门时常把钥匙忘在家里,因为这个,家里的锁换了几个,后来,经刘大娘及她家人的同意,安民就要了刘大娘家里的一把钥匙,放在办公室备用。
刘大娘忙起身用毛巾扑打安民头上、肩膀上的雪花,然后菩萨似的一笑,说:“没事,孩子们都回来了。我包了饺子,我电话打到所里,知道你还没走,就给你送来了。”
安民这才看清,桌子上放着一个保温盒。
刘大娘说:“知道你还要回家,没给你送那么多,十六个。”
安民心里一热,刘大娘还真有心,“十六”是个吉祥的数字。她跟娘一样,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很多事上都有讲究,平时走亲戚或是串门,送给人家的东西,无论是馒头还是水果什么的,都是双数。譬如去医院看望病人,选择的时间是双日期,还得是朝霞满天的早上。
安民打开保温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他刚要拿起筷子吃饺子,忽然想到门口的保安张叔今年不回家,虽然单位的餐厅有饺子,但都是速冻的,便对刘大娘说:“大娘,我现在就回家去,门口的张叔还没吃饺子,我把饺子给他送去吧?”
“中,中。”刘大娘懊悔地说,“真是老糊涂了,我该多送点。”
等到安民冒雪回到家,爱人、儿子都在看春晚呢,娘没在家。
“娘呢?”安民诧异地问。
“奶奶送饺子去了。”儿子抢先答到。
“我回来了,还往哪里送啊?”安民半是嗔怪半是心疼地说。
爱人说:“咱娘去辖区派出所了,她说,马警官今晚值班,肯定吃不到手工包的饺子。”
安民心里一热,浑身的寒气一扫而光。
选自《语文报》2024年第21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创作谈)
作为写作者,最基本的规律就是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人物,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起码不会犯常识性的错误。
这篇《除夕夜的饺子》写的是基层的片警,我虽没当过警察,但我的同学有几个就是警察,我生活的小区就有片警,所以,对他们的生活应该是熟知的。至于文中的母子情、军民情等情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都是统一的,因此,写起来也是一气呵成,不会去抓耳挠腮胡编乱造。多年前曾有个“东江杯”的小小说征文,我试着写了一篇《灯》,这篇未获奖,但也在多件刊物发表过,包括《小说选刊》《意林》,还入选某地市中考试卷。后来,南方一个作者告诉我,说我犯了一个错:我把“蛤蟆鱼”写进了东江,事实上,“蛤蟆鱼”只能生活在大海中。就是因为我未在海边或者江边生活过的体验,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即便是自己熟悉的生活,稍加不小心,也会出现瑕疵。我自以为是农村的孩子,对农村生活应该很熟悉。我有一篇文章《稻草人》,文中写了“麦子”这种农作物,写麦子成熟的时候麦穗低着头。后来,也是一个读者给我指出了问题,说稻子、高粱等作物成熟时,穗子都是低着头,麦子是不低头的。我一想,果然是这样,这篇在后来收录集子时,我把文章的“麦子”改成了“稻子”。
如果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但是又不能不写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如深入实地采访调查,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或是常识,咨询那个行当的专家等等,否则,就要出纰漏,闹笑话。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