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马季北大荒“救场”亲历记

2024-04-16 09:19阅读:
马季北大荒“救场”亲历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马季在北大荒宝泉岭农场工人文化宫演出旧照



马季北大荒“救场”亲历记
——“往事留痕”之二



“救场”是戏曲表演的一句行话。原指戏曲演出中,因演员误场或其他缘故有停演可能时,由其他演员上场表演叫做“救场”。后泛指文艺演出中各个环节发生突发情况时,演出人员巧妙地补场、救场、圆场,使演出顺利进行。“救场”取决于演出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这并不是每个演出人员都能具备的。即使在央视春晚演出中,也难免遭遇主持人和演员救场不及的尴尬场面。看到这些场面,我不由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在北大荒亲历的一段马季“救场”往事。
那时约在一九七六年秋天吧,(当时我没有文字记载,以后查阅宝泉岭农场志,确定是在1976年10月),当时我借调在师部——黑龙江生
产建设兵团二师师部宝泉岭农场(后转制为黑龙江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写农业学大寨材料。有一天,突然听到了马季要来我们宝泉岭演出的惊人喜讯!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样板戏“一花独放”的舞台上突然响起了马季的声音,一时松弛了人们紧绷着的神经,给当时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了欢乐。顿时,马季的相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可谓家喻户晓。那时,我所在的连队广播喇叭里整天播放着李双江、耿莲凤等的歌曲,当然更少不了马季的相声,有《友谊颂》、《游击小英雄》和《海燕》等节目。大伙简直是百听不厌,知青们还会模仿着说几段呢。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当年老百姓心目中远在天边的“笑神”,竟然有一天会突然降临在我的身边。



马季北大荒“救场”亲历记
马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作并演出的一组旧照



这是个叫人难以置信的消息,闻名全国而又远在北京的大明星怎么会到偏僻的边疆小镇来呢?后来才知道,起因是为了姜昆。
一九七五年,兵团举办文艺会演,当时在我师十六团文艺宣传队任队长的姜昆因相声表演脱颖而出,入选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全国曲艺汇演,结果被当时的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马季相中。据知情人记载,马季和唐杰忠这两位曲艺界的名家,为了姜昆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带着在大庆演出的疲劳,当夜驱车到了佳木斯。他们的演出可是费了大力气了,走到哪儿都是坐火车赶场。当时,兵团已经被撤销,成立了黑龙江省农场总局。马季他们打着慰问演出的旗号,走了一处又一处,演了一场又一场,一直搞得总局领导同志满腹疑团:“嗯?马季这是干什么来了?”
军人直言快语,当面质问,马季也就开诚相见,坦然相告:目标是调姜昆。总局领导同志深为其识才、爱才的精神所感动,慨然允诺。和总局谈成了之后,还有管理局和农场两关,马季便继续以慰问演出的举动进行通融。到宝泉岭管理局后,人们看到大家喜爱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来了,怎能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于是,在群众的要求之下,马季就爽快答应为众人献艺。
当时,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大伙千方百计搞票。因我借在师部宣传处,而宣传处又是管票的,所以得以借光弄到了一张票子。那晚,师部大礼堂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盛况。剧场里热气腾腾,座无虚席,连走道里也站满了人。马季、唐杰忠的精彩表演获得了一阵阵如雷般的掌声,大伙捧腹大笑,这是在那个年代里久违了的一种由衷的欢笑。




马季北大荒“救场”亲历记
马季和他的爱徒姜昆、赵炎合影照片



演出结束了,但大伙却走不出礼堂了。原来,闻讯而来的农场职工早已把礼堂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了,大伙嚷着要见马季。经有关领导再三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而且围住礼堂的群众越来越多,里外人流碰撞在一起,形势紧张起来。经商量,马季爽快地决定加演一场。然而,礼堂容不下这么多观众,只能当机立断把礼堂门前的台阶当作临时舞台,搞一场广场相声演出会。
一阵忙碌后,演出开始了。可当马季一上台,顿时广场像炸开了锅一样。前排坐着的观众“哗”地一下子站立起来,争睹马季尊容;后排站着的观众被遮挡了视线,就使劲往前挤。还有大胆的甚至爬到附近的行道树上,有人压断了树枝掉到了地上。情况十分危急,弄不好就可能发生踩踏惨剧。这时,场部警通排(当时兵团的一个半军事化单位)战士全部出动,师部领导也在广播里大声呼喊维持秩序,但人多声杂,无济于事。
在这危急关头,只见舞台上的马季挺身而出,夺过话筒,广场上响起了大家在广播里熟悉的声音,顿时,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只见马季带着他特有的笑容说:“大家好!我从北京特地来看望大家。大伙说,平时只在广播里听到我的声音,还没见过我的模样。今天,我就请大伙来看看。”
马季走到台前,说:“前排的观众,你们看清了吗?”前排的观众笑着回答:“看清了!”马季接着说:“那好,请前排的观众坐下,让后排的观众看好吗?”
嘿!真有效,前排的观众“唰”一下全坐下了,后排的观众也慢慢安静下来。就这样,一排排有座位的观众都坐了下来,站着的观众也找好了自己的位置。广场秩序逐渐恢复了正常。
马季高兴地说:“谢谢了,我的模样对不起大家,我就给大家说几段相声吧。”
广场上马上响起了马季洪亮幽默的声音,全场观众笑声掌声响成一片。我想,这可能是宝泉岭农场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盛大节日吧。
这件事情,转眼已经过去快五十年了,不知还有人记得吗?直到今天,我还深深为马季临危不乱、机智幽默的大师风范所敬佩。我想,具有这种救场才华除了相声演员特有的舞台能力和语言技巧以外,还需要一个演员长期的舞台经验积累,尤其是在舞台上,在基层为群众真唱真演的经验积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