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竹枝词说:龙华古寺久垂名

2024-04-19 07:41阅读:
竹枝词说:龙华古寺久垂名
上海龙华寺今日景象 (图源网络)




竹枝词说:龙华古寺久垂名
——“竹枝词里话申城”之三十七:龙华寺




晚唐大诗人皮日休写过一首《龙华夜泊》诗:“今寺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这首诗写的是唐朝时期龙华寺的景色。诗人当年曾来到古上海地区,留下小诗数首。此诗可说是现存有关上海的最古老的诗作之一。
当然,作为“诗性”风土志的上海竹枝词,明清以来不乏吟诵龙华寺的竹枝词作品。清末有颐安主人的《上海市景词》,有一首竹枝词写了龙华寺:


龙华古寺久垂名,香市纷繁士女盈。
百八僧人何所望,借花献佛庆长生。


“龙华古寺久垂名”,这句诗句讲述了龙华寺的悠远历史。龙华寺,位于上海徐汇龙华镇,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关于龙华寺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一是说创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二是说创建于唐垂拱三年(687),三是据宋代地方志记载,为五代吴越王钱缪所建。
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吴王孙权下令营造十三座宝塔,龙华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唐垂拱三年(687年),皇帝赐龙华寺五千贯钱和四干纱锭,建筑圆通宝殿等殿堂,这是龙华寺有殿堂的开始。北宋治平元年(1064),宋朝皇帝将龙华寺改为“空相寺”,随后又赐给“空相寺”匾额,拨款重修大佛殿、宝塔,新建白莲禅院。可惜元末毁于兵燹,唯龙华寺塔尚存。
明代龙华寺得到全面修复,成为上海第一名刹。永乐年间复称龙华寺,寺院规模雄伟。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世宗敕赐“万寿慈华禅寺”匾额,从此龙华寺又称“万寿华禅寺”。但不久倭寇进犯,龙华寺再度遭到破坏。明万历年间,皇帝又敕赐“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匾额给龙华寺,从此龙华寺又得名“大兴国万寺慈华禅寺”。明朝皇帝敕赐给龙华寺的藏经、范金毗卢佛像和金印,被称为“龙华三宝”,至今珍藏寺内。
清代是龙华寺的全盛时期。清朝顺治年间到康熙年间,龙华寺修建大雄宝殿等殿堂和僧房禅舍等建筑,整个寺院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使龙华寺达到鼎盛。清咸丰年间,清政府彰其功德,赐给龙华寺一部《清藏》,共730池,现仍珍藏在寺内。民国年间,在战争中龙华寺走向衰微,1937年大多建筑毁于日本侵略军的战火之中。到上海解放时,寺庙已破坏不堪,有毁圮之势。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开始重建。
现在龙华寺的建筑格局是中轴线排列,有六进殿堂,即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进入山门后,在中轴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是清代遗留下来的三层重楼。钟楼上悬着一口清光绪二十年(1894)铸造的青龙铜钟,高约2米,重达13000斤。“龙华晚钟”被誉为上海八景之一。殿内还陈列一口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铸造的寺钟。藏经楼收藏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和佛教经籍,陈列寺内历代珍贵的佛教文物,弥足珍贵。



竹枝词说:龙华古寺久垂名
民国时期上海画报上刊登的龙华寺及龙华庙会图画



说到龙华寺,是不能不说龙华塔的。请光绪年间上海著名士绅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诗集中写过一首吟唱龙华塔的竹枝词:


邑中文笔塔如峰,修卜登科喜气浓。
一浊一清门外井,早海不洞垫神龙。


作者留有原注:“塔为文笔峰,修之则邑中多中试者。山门外有二井,一清一浊,大旱不涸。”据《上海风俗古迹考》介绍,龙华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历代曾多次修葺。王韬《瀛壖杂志》记:“浮屠七级,高矗云海,颇为壮丽,每当风清日朗,天气晴明,登其绝顶,遥望九峰山色,近在案间,点黛凝烟,历历如绘。”光绪十八年(1892),曾遭火灾,底层围廊尽毁。寺僧竹禅,善画,以其卖画所得,修复了龙华塔。塔为七层八面形,砖木结构,高40.55米。“龙华钟晚”为著名的“沪城八景”之一。
另据《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资料介绍,龙华塔相传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系孙权为孝敬父母亲而建,故又名报恩塔。现存塔身和塔基都是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距今也有一千多年历史。1954年,曾聘请了古建筑专家,按照宋代规格修建了龙华宝塔,恢复了宋代旧观。龙华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共七层,往上逐层收缩,形成密檐。飞檐高翘,檐角下悬铜铃,微风吹过,一片叮呼清脆的铃声。塔顶有铁制的覆钵、露盘和宝瓶,及号称镇塔之宝的“七相轮”。龙华塔耸立在黄浦江畔,造型优美,结构坚固,雄伟壮丽,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竹枝词说:龙华古寺久垂名
(上图)20世纪40年代拍摄的龙华塔及龙华寺山门
(中图)清末明信片中的龙华塔及周边影像
(下图)清末龙华庙会,龙华寺门前车水马龙的场景



龙华寺在历史上是上海一大佛教胜地,也是一大旅游景区。明清时期的上海竹枝词多有描述,如:“三月十五春色好,游踪多集古禅头。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李行南《申江竹枝词》)“暖趁春江十五潮,浮图秀挺倚晴霄。归舟背指斜阳里,虹卧前滩百步桥。”(张春华《沪城岁事街歌》)“楼阁参差倚夕晖,衣香人影去如飞。此行不为龙华会,都是有花得意归。”(松隐山人《中江纪游六十首》)“车似流水马似龙,轮舶帆船白浪中。香汛齐赶三月半,龙华塔顶结烟浓。”(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
这几首竹枝词有注:“龙华寺,故大丛林也。每岁三月十五日,四方瞻礼者甚众,邑人亦往焉。寺侧有龙华港,港有桥名百步,南北数十丈,上缀朱栏,宛若‘卧虹’。” “三月望日,为龙华寺香会。时逾会期三日。”“龙华三月半,香汛最盛。自开马路,较船倍多。”据史料,三月十五,人们多往龙华寺进香。这天,不仅本地人进香者芸芸,而且四方瞻礼者亦众。寺内香烟缭绕,香客云聚。寺外万商云集,买卖兴旺,龙华庙会著称一时。龙华寺临黄浦江,黄浦江在这一带多曲折,故有“龙华十八湾,湾湾见龙华”之说,景色秀丽。
“龙华钟晚”为著名的“沪城八景”之一。龙华一带多桃林,春日芳菲,游客特盛,自古已然。龙华塔,不仅是游览胜地,也是革命历史纪念地。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大批革命烈士在此遭受杀害。彭湃、林育南、何孟雄、欧阳立安以及“左联”革命文人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等大批烈士先后被杀,被关押、杀害的共800多人。狱中墙上留下一诗:“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词意慷慨、壮烈,让今天的人们永世不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