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不久的将来,大国博弈不再由科技工业决定》

2022-03-28 10:23阅读:
《不久的将来,大国博弈不再由科技工业决定》

《不久的将来,大国博弈不再由科技工业决定》
眼下,国家的强弱由科技产业决定,也就是谁的火力有压倒性优势,谁就是人类世界的主导国、首富国。不久的将来,将由文化、文明的强弱决定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

科技产业一直都会是重要的,但纵观人类历史,技术的壁垒存在时间很短,因为都是人类,技术是可以学会的。

在四九年以前,我们的工业基础为零,科技产业为零,就连黄金储备也几乎全被运去了湾湾,还面临西方打压、封锁。四十年时间里,工业体系建立了,科技已经无限接近最先进体系gdp跃升世界第二。

四十年时间,对人类发展史来说,这个时间可以说短到弹指一挥间。事实证明,只要是人类,只要有学习的决心,有相关体制,打破技术壁垒只是时间问题,并且不会太久。

科技产业会无限发展吗?这肯定是否定的,因为科技产业由人决定,人是有局限的。并且,人类的历史进程不会是流线型,而是隔很久来一次跳跃型发展。科技产业在达到一定高度时,会进入近乎停滞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长达几百年甚至千年。

如今国家之间的战斗火力以超音速导弹、隐身战机、核武器、太空天眼、网络技术等决定,眼下看似能形成这样体统化、规模化的国家就寥寥几个,可以准确预料,这个格局在一百年内就会被打破。

一百年、甚至在我们有生之年的五十年内,核技术、超音速、太
空等等如今看似的高端技术,世界上将有一半以上的国家都能拥有,到时这样的竞争会进入瓶颈期,要么谁也不敢轻易言战,要么玉石俱焚。

敢这样预料,是人类历史进程的脉络中,很容易发现的规律与逻辑。

今天,我们感觉西方一直压制、欺负东方二百年了,会因此产生一个郁闷压抑的情结:凭什么啊?同样是人类,他们怎么就那么强大?

二百年,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也极短。

回望过去,东方压制、欺负西方近千年,而且手段之残忍不亚于今天西方对东方。

自公元五世纪,被西方称之为‘上帝之鞭’的匈奴首领阿提拉,横扫欧洲,使得罗马帝国名存实亡,期间的残忍依然能感受。而匈奴本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因为汉朝的强大武力,使得匈奴不得不西迁,才逐渐形成横扫欧洲的实力。

一代雄主阿提拉死亡后,匈奴很快分崩离析到几乎没了踪影,欧洲获得暂时‘安宁’,但这个时间不长,仅仅百来年,七世纪初东方的中东地区伊斯兰创立,并很快形成气候,紧接着便是杀向欧洲与非洲东部。

伊斯兰与欧洲的战争持续几百年,还没形成足够的喘息之机,中国北部草原上又升起一代雄主成吉思汗,欧洲因此遭遇的几乎是灭顶之灾。好在重庆合川城挽救了欧洲,因为蒙哥命丧合川钓鱼城,蒙古从欧洲收兵回撤,但依然建立金帐汗国等,继续统治东欧数百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中说,如果中国北宋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晚几百年传入欧洲,对于欧洲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印刷术使得黑暗时期的文化得到传播与继承;火药让他们看到了人类创造出的强大力量;指南针使得他们更加容易探索远方。

西方超越东方,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的,由蒸汽机爆发的工业体系。但西方真正有能力压制、欺负东方,到十九世纪初才开始,到如今也就二百年。

十九世纪,西方用很短的时间,形成殖民全球的境况,但就在西方以为全球格局已经大定之时,当时一位敏锐的西方学者写到:我非常清晰地感觉到,在所有殖民土地上,都有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即将喷薄而出。真如这位学者所预料的,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所有殖民地近乎神奇地同时觉醒过来,反殖民浪潮势不可挡,并在一百年内,就瓦解了西方建立起的殖民体系。

西方与东方真正的技术壁垒,是在几十年前才真正建立,由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现代电子学为磐基形成的新的工业、科技体系。但这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已经率先赶上,连北朝、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都已经开始掌握了核、太空、电子化等最顶尖的技术,形成完善的工业、科技体系只是时间问题,并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正如文中所预料的,百年甚至几十年内,靠火力维系霸权的时代会结束,到时要么真正立足人类共同体,要么血染全球,谁也占不到多大便宜。

技术壁垒彻底打破以后,人类文明会再次进入停缓行期,过程将是漫长的。这时东西方必然形成势均力敌的火力对峙,国与国之间形成伯仲之间的火力对峙。这里做一个比喻:假如你有步枪,别人只有刀,那么你必胜,但如果你有机枪,别人只有步枪,输赢就不由武器决定了。不久的几十年后,人类世界里国与国之间就会是这种境况。

谁也不敢轻易言战,又或玉石俱焚的情况下,无论东西方还是国与国之间,决定排位的将是国家层面的整体文化。这里的国家文化主要指三个方面:一、全民精神文明状况、二、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三、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体量。

一、全民精神文明状况,在于建立可全民仰望、触摸、融入的文学精神体系:

精神文明包括:深刻到基因里的先天传承、可全民仰望的文学精神体系、让心灵更平和宁静的全民自觉的国家凝聚力。

仇恨其实就在通过基因传承,西方这二百年对东方的蛮横,一是因为人性逐利,二是基因里的千年噩梦。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永不会停止,只不过会变换方式而已。作为引领世界的大国,要把基因里暗传的仇恨,用国家层面的智慧转化为不畏强、不欺弱、不忘本的全民精神力量。

比如,很多‘公知’颂扬日本时,他们就显得肤浅而弱智,日本整个国家层面的精神是:畏强欺弱而几乎没有大德积淀。这样的国家犹如人中的‘小人得志’,狂不了多久,最后下场极惨。

在浮躁过后,人的精神世界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文学精神中去,犹如无论住多么豪华的酒店,最后还是要回家才能真正感受那份温馨与从容。

文学精神,古今中外都没变过,其实就一个字:真。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论述过,这个‘真’不是指真人真事,是指情感真实,形而上的精神可触摸般的真情,能深刻而毫无逻辑破绽地感受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高尚之处。

我曾写过:文学中就算客观的批判和讽刺,也只能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皮或肉,文学作品的骨和魂,应该是有一种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的伟大精神。只有有了这种伟大精神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称之为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也才有了骨和魂。

在这方面,我们略胜一筹,虽然近现代文学精神扭曲了,使得很多本是既得利益者却变成了谄媚西方、恶毒自己民族的‘公知’、‘败类’。但我们的底蕴无比的厚实,文学精神的支柱久远而稳固,只要诚心回头,握古发新,便能继往开来并严丝合缝地立刻延续上。

这里顺便说说,我们如今的文学教育应该侧重文言文。其实,从古代文人残留下的信件中,我们能发现,古代人平时交往说话甚至通信(至少可以追溯到王羲之写给别人的信件)并不‘之乎者也’,而是与我们现在差不多,但为何传世的典籍、文章几乎都是文言文或诗词呢?

应该让我们华夏子孙都感到自豪的是,我们几千年前的古代文化人非常智慧,这种智慧在所有古老文明中是唯一的。当然,这种智慧也是建立在古代书写不便的情况下,产生了诗词与文言文这种文体。

远古流传下的文言文与诗词这种文体,读起来不容易懂,这点古人也知道,比如无比博学的朱熹就感叹要真正读懂《五经》不容易。知道却不改,不是几千年来我们的文人死板,而是他们发现这种文体具有无与伦比的稳固性,就是因为这种稳固性,我们今天仍然能读懂三千年前的《诗经》,能读懂四千年前的卜辞。

文学精神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食,但文学的创作受时代语境影响极大,如果不是文言文、诗词这种文体具有稳固性,可以说中华文明如其它三大文明一样——早已中断。

其它三大文明没有如中华文明一样完整传承下来,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形成我们这样稳固的一种文学语言文体。我们的语言也如西方一样千奇百怪,甚至到如今,隔一个县的方言都听不懂,但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统一的文学语言,文明便被这个强大到不忍抛弃的巨大内核凝聚着,如一口永不枯竭的深井,任何时候都能解渴、品尝甘甜。

时代语境会随着时代进步而变化,今天的语境写的文学,可能几百年后就没法完全体会其中情感与精神审美。但老祖宗的文言文、诗词文体具有跨时代的稳定性,所以笔者深刻认识到,如今乃至以后的教育,要更加侧重文言文与传统诗词,不然后人读不懂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

当我们把传承几千年的文学精神接续上,把现代、当代文学精神扭曲了的错误改过来,把那些媚外侮己的‘公知’话语权、资源击溃,可全民仰望、触摸、融入的文学精神体系就永远地根植在中华文明圈里,并会不断快速蔓延。

二、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越大,国家层面的凝聚力就越低。在极度私有制的国家里,资本主义必然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家的管理权逐渐落入掌控资本者之手,国家精神变成极少数人的木偶,结局必然是‘八王之乱’。

到这个时候,刻意的意识形态已经无用,因为资讯无隔,同样是人类,就会有差不多的判断力,是非曲直必有公论。这时候的公论,谁也无法左右,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欺骗。

贫富差距太大,一旦发生国战,凝聚力与战斗力极低,一触即溃。无论多么高科技的战争,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掌握国家精神的又是少数资本家,占绝大多数的民众又在咨询无隔中觉醒过来,可能国家都不用对外战争,自己就在悄然中分崩离析,就如所有殖民地近乎神奇地突然全都觉醒一样。

贫富差距还会导致内部相互仇恨,使得更不可能赢得国家层面的胜利。

三、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体量:

从表面上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层面的争斗好像需要的人口大幅度减少,就如战争,已经不是二战时期的人海战了。但我们仔细想想,技术壁垒打破以后,就如文中机枪与步枪的比喻,谁赢谁输最终决定在人上。

更多的人口、更大的土地面积,决定对抗中的缓冲与进退。就如悬崖边或孤岛中的城堡,无论多么坚固、厉害,终究经不起致命一击,而拥有人口优势与更宽阔纵深的城堡,就算相对简陋而平庸一些,却有东山再起、绝地反击的生存于地。

这是一个没有技术壁垒,或者说技术壁垒不大的时代了,悬崖边或孤岛中的城堡,已无法通过武力夺取别人的部分土地作为缓冲,一旦开战,结局就如决斗,必然一死一生,谁死谁生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没有前面两点,再多的人口,再广阔的土地面积,内部斗争将使得国家分裂成一个个悬崖或孤岛上的城堡,照样一败涂地。

我们庆幸活在这个时代,因为精彩无限;我们又不得不谨慎活在这个时代,因为前所未有地波诡云谲。

人类一直在追求科技的发展,通过相互战争,尽可能地掠夺更多的资源,好探索更远的宇宙,想要逃离眼下人世间的禁锢,逃离人类一直没能摆脱的生老病死。也许有一天人类终于逃离了这个世界,抵达宇宙之外,回到了我们的来处,却发现那里极度长久、枯寂、无聊,而我们就是在那个无聊世界里,给我们自己创造了有生老病死的宇宙,然后进入其中,以体会其中的乐趣与离别。

本文作者:杨千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