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凄惨福州话(006)福州太平面是个谐音梗

2024-02-05 12:33阅读:
【福州话“凄惨”是喝彩】
福州太平面是个谐音梗
刀郎《颠倒歌》里面有一句歌词:“苍蝇专叮那无缝的蛋蛋”。
凄惨福州话(006)福州太平面是个谐音梗
凄惨福州话(006)福州太平面是个谐音梗
凄惨福州话(006)福州太平面是个谐音梗
福州话唱出来是这样的:蚨蝇单单叮许无缝其卵卵。
普通话说“蛋蛋”,福州话说“卵卵”,建瓯话是“卵卵”,闽南话是“卵卵”。
这也是古汉语的遗存。
现在的定义,蛋,是带硬壳的卵;卵,没有硬壳。
古时候,有壳没壳都叫卵。
成语“以卵击石”来自两千多年前哲学家墨子的一句话。
能够拿来击石的卵,当然是带硬壳的卵。
没壳的卵,比如,青蛙卵、鱼卵,是不可能拿来击石的。
历史上,卵字先秦就有了,蛋字出现得很晚。

有人检索了近百部古典书籍,发现古籍里没有“蛋”,蛋字集中在明清小说里。
福州人生日会吃太平面。
太平面是线面加鸭蛋。
为什么是鸭蛋呢?
这是个谐音梗。
鸭蛋,福州话是鸭卵。
福州话鸭卵跟“压浪”谐音。
福州城是滨海城市而非海滨城市,福州人为什么在乎压不压浪呢?
所以我猜,以鸭卵取压浪意头,应该是海滨的长乐、福清的民俗。

在古代是结构助词
刀郎《颠倒歌》“无缝的蛋蛋”,福州话是“无缝其卵卵”。
福州话里没有结构助词“的”字。
福州人不讲“的”,讲“其”,福州音是gi
汝其我其=你的我的;红其白其,红的白的。
总之,普通话助词“的”怎么用,福州话“其”就怎么用。
这也是古汉语的遗存。
《尚书·康诰》周公说康叔朕其弟”,意思是,康叔是“朕的弟弟”。
凄惨福州话(006)福州太平面是个谐音梗
字作为助词,是魏晋之后。
福州话里,“其”还可以作为量词,汝两其,你两位。
“其”作为量词是很古老的用法,秦代以后就渐渐不用了,但至今还保留在福州话里。

建瓯话,结构助词是ge
跟粤语很相似,粤语结构助词也是ge
香港把ge写成:嘅。
你嘅,你的;渠嘅,他的。
建瓯话也这样,你嘅,你的;渠嘅,他的。
“嘅”是借用字,因为它本身并没有助词的属性,它是“慨”的异体字,慷慨的慨。
我猜,不论建瓯话还是广东话,的本字应该是

福州有一种人叫两个声
福州人把住在福州的外地人(主要是北方人)叫做“两个声”。
有朋友说,不是不是,不是“两个声”,是“南下声”。
他们说,“南下声”指的是1949年从北方来的南下干部,他们不会说福州话。
我学习到的不是这样。
第一,目前我所看到的4种版本的福州话字典词典,记录的都是“两个声”,没有记录“南下声”。这些字典词典是由研究福州方言的语言学家编写的。
第二,马祖,福建省连江县的马祖,1949年之后被台湾方面控制,马祖人讲福州话,他们也把驻扎马祖的大兵叫做“两个声”,因为那些大兵不会讲福州话。
第三,“两个声”这个词,一千年前就有了。它指的是那些由于中原之乱,南迁到福州的北方人。
凄惨福州话(006)福州太平面是个谐音梗

以为“两个声”是“南下声”,可能是福州话连读变音造成的错误联想。
福州话里,因为连读变音的缘故,“两个声”、“南下声”听上去很相似。
古代第三人称:渠

宋代朱熹有一首诗大家应该很熟悉,《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凄惨福州话(006)福州太平面是个谐音梗
“问渠那得清如许”,“渠”可不是“水渠”,而是前面说到的“半亩方塘”。
方塘就是池塘,池塘怎么是“渠”呢?
这里,“渠”等于“它”,第三人称。
古代,第三人称是:渠。
古代,“他”并不是第三人称。
那时候,他=别的,另外的。
例如:他人、他日、他乡、其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时至今日,广东话,第三人称还是“渠”。广东话读音是: keoi
在香港,“渠”常常被写成“佢”。
“佢”宋代就有了。
起先是在“渠”字左边加个单人旁,后来简化成“佢”。
建瓯话第三人称也是“渠”。建瓯话读音是:g
福州话里也有这个用法,第三人称也可以是“渠”,读音跟建瓯话差不多:g
但现在很少人用“渠”,福州人通常用的第三人称是:伊。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