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红楼梦》的真相,兼谈《吴氏石头记》的真伪

2018-03-11 21:59阅读:
作者:慧读古典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以下简称“吴氏石头记”)的真假问题可谓是红学界的焦点。《光明日报》刊登了该报记者一篇关于“吴氏石头记”的文章,直批这是文化造假行为。该报记者认为“吴氏石头记”乃是伪作,是现代人造假的产物,还借一位《红楼梦》研究者的评论文章说“吴氏石头记”根本不像是《红楼梦》,倒像是施耐庵的《水浒传》。然而,笔者却认为,“吴氏石头记”是真本,并没有倒塌。
《红楼梦》的真相,兼谈《吴氏石头记》的真伪
《光明日报》图片
由于受到胡适红学的影响,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那个《红楼梦》确实和“吴氏石头记”很不一样。在绝大数人的眼里,这部《红楼梦》里只有风花雪月,没有刀光剑影;只有家族衰败,没有王朝“末世”,虽然作者在书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了“末世”;《红楼梦》不是一部隐写国破家亡历史教训的史书,而只是一部描写家族兴衰的小说……
尽管胡适红学的观点并不能让人信服,但在上个世纪中期,伟人表态,胡适的观点比蔡元培对一点,于是胡适红学的观点被写进了教科书。胡适红学百年,虽然始终没搞清楚曹雪芹到底是谁、生卒年是哪年、曹家家谱中为啥没有这个人等问题,深深陷入若干死结之中,然而这并不影响胡适红学的霸主地位。《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红楼梦》是以曹家为素材创作的小说,这种观点被灌输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吴氏石头记”的横空出世颠覆了广大读者固有的认知。“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完美契合前八十回的伏笔、判词和批语
,给人物命运安排了合理的结局,哪怕是小人物的结局也不遗漏,完美解答了前八十回的很多谜团,很多故事情节都是神来之笔,非原作者想不出来。但是由于深受胡适红学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吴氏石头记”不像他们印象中是《红楼梦》,甚至是当代人伪造的续书,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并不是胡适红学所说的曹家家事书,而是如蔡元培所言 “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史书”。为什么《红楼梦》是一部史书?《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是《风月宝鉴》。第十二回贾瑞病重,跛足道人拿来一面“风月宝鉴”供他观看。在这里庚辰本批语道:“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句话很明显,《风月宝鉴》就是一本隐写历史的史书。“鉴”的本意就是镜子,这面镜子有正反两面,正面是美人,反面是骷髅。这其实也即指这本书表面上是一部很优美的世情小说,而背面却是一部白骨如山的民族血泪史。而“吴氏石头记”的后二十八回,恰恰写出了民族的血泪史。从前八十回的伏线、谶语和批语提示看,《红楼梦》是一部有结局的完整的小说。正是因为八十回后真相大白,太过露骨而不宜面世,《红楼梦》才只能以八十回残本流传。
《红楼梦》的真相,兼谈《吴氏石头记》的真伪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书影
很多人对“吴氏石头记”中强梁、流寇攻打贾府的描写感到很突兀,甚至认为是闹剧,其实这是无视前八十回对结局明示和暗示造成的。《红楼梦》中的好几个人物都明写出生在“末世”,而“末世”的正解只能是指朝代的末期,从《红楼梦》的故事看这个“末世”即明朝末期。而胡适红学为了迎合家事说,把“末世”歪解成一个家族的末世,误导广大读者。《好了歌》:“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说的很明白,贾府有人做强梁。第八回通灵玉讽刺诗:“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第五回“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林四娘的故事等,都指向了大规模的战争,以及生灵涂炭的惨景。
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探春有过这样一番言论: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探春的这番话很是令人深思,点明了贾府败亡的根本原因。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万历时期的首辅叶向高曾对明神宗说过类似的话。向高尝上疏言:“今天下必乱必危之道,盖有数端,而灾伤寇盗物怪人妖不与焉。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四也。风声气习日趋日下,莫可挽回,五也。非陛下奋然振作,简任老成,布列朝署,取积年废弛政事一举新之,恐宗社之忧,不在敌国外患,而即在庙堂之上也。”
如果按照胡适红学的解读,曹家只是被抄家罚没财产,哪里会是“白骨如山”?更不会到“忘姓氏”的地步!至于有的人说“吴氏石头记”像是《水浒传》而根本不像《红楼梦》,这其实是未搞清《红楼梦》的时代背景造成的。《红楼梦》本就是一部写“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改朝换代的“风月宝鉴”(清风明月,以史为鉴),在八十回后必然会有“白骨如山”的战争场面。
其实在第七十八回,宝玉为林四娘写的诗就已经描写了战争场面: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这里写出了流寇、战争、白骨、死亡,是不是很像《水浒传》,而根本不像《红楼梦》呢?更何况林四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她是末代衡王的宠妃。如果按照胡适红学的解释,《红楼梦》又为何要把这样的一个人物大书特书呢?明显与主旨不符合嘛!难怪某些学者认为这一回是伪作,恨不能将其给掩去了。林四娘的故事将《红楼梦》时代背景明确指向了明末清初,同时也说明《红楼梦》时代背景绝不会是清朝乾隆年间。
在“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最让许多读者诟病的恐怕还得数林黛玉率领家丁对抗贼寇了。在许多读者看来,林黛玉就是一个柔弱女子、大家闺秀,又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这也是许多读者不认可“吴氏石头记”的一个重要原因。
《红楼梦》的真相,兼谈《吴氏石头记》的真伪
林黛玉一个柔弱女子会率家丁和丫环作战吗?在末世之中,很平常
之前,笔者就有文章讨论过这个问题,太平盛世中,当然不需要女子去做出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来,但在“末世”之中,柔弱女子组织家丁抵抗,甚至亲上战场的事情,层出不穷。而《红楼梦》的作者在书中也早就有了伏笔,那就是黛玉判词中的“堪怜咏絮才”!
“咏絮才”的主角谢道韫也如黛玉一样,从小就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可在她晚年却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东晋末年,在其夫王凝之的辖区内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王凝之却沉迷于五斗米教,成天寄希望于神灵保佑,不作任何应战的准备。在忍无可忍之下,谢道韫组织起府中的家丁和丫环与孙恩大军搏斗起来。
《红楼梦》的真相,兼谈《吴氏石头记》的真伪
一代才女谢道韫,她曾组织家丁和丫环和贼人战斗
如果不是熟读史书,笔者也不会知道谢道韫不仅是一位才女,还是一位敢于反抗的烈性女子。谢道韫能做的事情,为何林黛玉做不得呢?更何况她们二人所处的情境是惊人的相似。谢道韫是丈夫被杀,而林黛玉则是宝玉被贼人所掳,生死未明。再加上作者在第七十八回中大书特书林四娘的故事,那么在后面写林黛玉抵抗贼寇的故事,不是也顺理成章吗?
由此看来,“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中关于黛玉抗击贼寇的故事,非但不是败笔,反而是点睛之笔,这在前面早就有了伏笔。也只有原作者才会有这样的构思,也只有原作者才敢于这样去写!
我们“吴氏红学”认为,《红楼梦》就是一部以家喻国的史书!书中有大量隐写的历史事件,我们之前的文章解读了很多。我们将继续深入解读《红楼梦》,让真相彻底水落石出。而对于“吴氏石头记”来说,是真本无疑。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潇湘夜雨 编辑:慧读古典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