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2017-11-17 03:36阅读: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巴加莫约
达累斯萨拉姆并没有多少可供观赏的景致,但这并不代表她一无是处。如果实在不喜欢这个脏乱无序的城市,何不坐上小巴车去巴加莫约散散心?
巴加莫约位于达累斯萨拉姆以北70公里处,濒临桑给巴尔海峡,近鲁伏河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也是坦桑尼亚的第七个世界文化遗产。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这里有成片的椰林、漫长的海岸线、未经污染的印度洋海水、细腻的沙滩和徐徐的清凉海风。但,这些显然并非她的全部。在巴加莫约慵懒的气质下,隐藏着曾经的繁荣、富足和苦难。
在斯瓦西里语中,巴加莫约的意思是“把心留下”。这个令人绝望的名字来源于奴隶贩卖的历史,因为这里是19世纪东非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是奴隶们在被运往外国前在坦桑尼亚的最后聚集地。高峰时,每年有5万奴隶被从内地运到巴加莫约,然后用船运往桑给巴尔奴隶市场,交易成功后再运往海外。那些绝望的奴隶们知道他们从此将离家去国一去不返,所以在离开巴加莫约时,他们希望把心留下来,留在可爱的祖国。
在奴隶贸易过程中,成百上千的奴隶被铁链子拴着脖子连成一串,赤足走在巴加莫约的大街上。阿拉伯人高举着木板监督他们,奴隶们随时都会遭受残酷的殴打。到达巴加莫约后,奴隶们像牲口一样被赶进一个个围栏里,有的被关在地堡里,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奴隶堡”。在等待上船前,他们被拴在一排排的铁柱子上,像牲口一样进行展览。从作为奴隶被抓获的家乡到巴加莫约的路程很长,往往要走3个月,在长途跋涉以及残酷虐
待下,许多奴隶在到达这里时已经不成人样,绝大部分人死在了路上,据说生存比例仅为10%,也就是说,每一个抵达巴加莫约的奴隶背后都有十个亡魂!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图为著名的奴隶堡(关押奴隶的地方)
实际上,直到18世纪中期,巴加莫约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贸易中心,商品主要是鱼、盐和橡胶。1880年巴加莫约常驻人口仅约1000人。那时,居住在巴加莫约的人主要是当地的扎拉莫族和道族人、来自阿曼的穆斯林、来自印度的印度教教徒(他们在行政部门或是椰子种植园和船厂工作)、来自桑给巴尔的逊尼派穆斯林(他们大数是店主)以及波斯商人,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天主教徒,他们主要是裁缝。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典型的民居
19世纪,巴加莫约成为东非——阿拉伯——印度贸易网的一个主要终点站,繁盛长达数十年。从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到巴加莫约,是一条重要的中心贸易线路,大量象牙被运到巴加莫约,由于距离桑给巴尔岛只有20海里,所以吸引了来自波斯、阿曼以及印度等国的商人到这里做生意。直到今天,在达累斯萨拉姆和巴加莫约开超市、珠宝店以及饭店宾馆的仍有许多印巴人。
所以,如今我们依然能在巴加莫约发现许多宏伟的建筑,门上有精美的阿拉伯和印度雕刻,显示着昔日的浮华。
巴加莫约的历史受到阿拉伯和印度商人、德国殖民政府以及基督教和天主教传教士的影响,城中和周围数十个历史废墟见证着它曾经滴血的辉煌:阿拉伯人的建筑、德国殖民政府的大楼、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精美的雕刻以及许多不知名的废墟、殖民者的墓地……它们中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传说和历史,向每一个曾经驻足的人传达曾经的悲伤和无奈、痛苦和辉煌。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当年的德军司令部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当年德军使用的绞刑架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德军墓地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那些似乎无处不在的艺人们,用想象力和色彩装点着这个没落安静的小镇。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走进当地的小学,孩子们对我们很热情。
19世纪东非最大奴隶市场,每年转运5万奴隶,仅10%能活下来
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奴隶制已经消失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