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人到中年,便分不清黑白对错?

2019-12-02 08:41阅读:
人到中年,便分不清黑白对错?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犯罪现场》,听了一本书《赴宴者》,却好些天没有动笔。习惯了这慵懒的状态,爱上了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的心情,便渐渐地真的无事可书了。

天真的开始凉了,天凉的时候,就只想拥着被子,斜倚着看电影,偌大的客厅偌大的电视,不费眼神,不费脑子,手脚舒服搁着,想想,天冷了的享受。

可有时候电影看完了,总觉得有话要说,时间一久吧,想说的就慢慢的淡了痕迹,只剩下一件事情没完成的吊着,可真正想下笔,又忘了当时当刻那份真切的感觉来着。

比如《犯罪现场》到了最后始终萦绕在我心头的就那个问题“古天乐演的角色算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是不是人活到了一定年纪,便好赖事不懂?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好歹人不分了呢?

当年我们读《塞翁失马》是当个笑话来看的,对于文章所说的“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有两面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好与坏是相互的.”这道理都是嘻嘻哈哈地背出来的。

可是到了一定年纪才对那一句“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有了敬畏心。福与
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万事万物皆有他的两面性。我们深以为然。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有时候还真的没有那么分明的分界线,这需要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活成这“好赖事不懂”的层次来。

小时候的世界,看电影时的标准是“这是好人,这是坏人”黑白分明,绝无中间灰色地带。坏人就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好人就是让人敬重的。哪怕坏人做了好事,还是觉得他是坏人;哪怕好人做了错事,也还是值得原谅的。可是当年纪越来越大,有时候却犯糊涂:这明明都有错,可到底是谁更错?这明明都没错,可为什么又都错了?
人到中年,便分不清黑白对错?
《犯罪现场》一开始当然是劫匪的错,古天乐演的是心狠手辣的犯罪团伙头目汪新元,抢劫案中造成多人伤亡。一个吸白粉的手下打伤了想要报警的女店员,致使她下半身瘫痪;牛肉佬姚笙带母亲来买珠宝,在混乱中母亲突发哮喘而死;劫匪中有一个是警察卧底因被发现而当场被杀。两个月后,汪新元的同党被人割喉谋杀,惨死屋内,现场只有一只鹦鹉在喊“救命”劫来的珠宝也消失不见。警察以分赃不均陷入内斗为由将汪新元列为头号嫌疑人。看起来是好人坏人黑白分明,可随着小警官林法梁(张继聪饰)深入调查,发现案件真相并不简单。

汪新元虽心狠手辣,却对手下颇讲义气,发现手下一个一个的死去,最后他怀疑是高级警官(姜皓文饰)叶守正所为,为了手下,他不惜以匪徒的身份去调查警察,还清事实真相,几次遇见小警官林法梁也都放过他,一个原先完全坏人的劫匪,犯上失眠症,幻想症,承受着心理的巨大压力,对手下义气呵护,也爱憎分明。租住的女房东善良可爱,在她的照顾下,偶尔才会露出一丝笑容。你会慢慢地觉得他也有点不容易不是,也不是那么坏嘛。

后来事情的真相是,叶守正为了报卧底警察牺牲之仇,女店员的男朋友为了给女朋友报仇,屠夫姚笙为了给母亲报仇,他们联手一个一个去收拾劫匪然后假祸给汪新元。他们的理由是劫匪本来就是人渣,早晚有一点会受到制裁,方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初听好像有点道理,但其实讲小的说,普通百姓已经犯了罪,警察已经违背了原则,有些底线是必须遵守的,比如法律。有些规矩是必须坚持的,比如正义。一旦你越过了线,你便与劫匪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的他们一个从执法者变成犯法者,其他三人从受害者变成杀人者。最后为了分赃,叶守义被其他三人联合杀害。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错了,可是谁更错呢?
人到中年,便分不清黑白对错?
想起这两天在看的《老酒馆》里面有一位孤苦的老人家,他的钱只够在老酒馆里每天喝二两酒,有客人的时候他会退到角落,没客人的时候他才会小心翼翼地坐一下,哪怕掌柜的多给他一点酒,他也会把酒钱照付,不受半点恩惠。

有一次因为下雨无客,掌柜的提前一小时间关门,他刚好冒雨来了,责备掌柜“规矩不能改”他也不允许别人因为他而坏了规矩,哪怕在时钟故意拔慢半小时,他也会准时在十一点便回去,掌柜的为他叫来车子,他也坚持自己走回去。他无儿无女住在一间破旧的偏远房子,可他用他坚持原则恪守规矩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当时他没有接受掌柜的好意,坐上马车而是冒雨步行十里地回家,我和我妈都觉得这人也太固执了,刻板得有些不近人情。而这恰恰是他最懂得人情世故,明白为人处世的地方,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恪守本分,遵守规矩,这才是真正的难得与让人敬佩的。

照顾汪新元的女房东犯有眼疾,在等待眼角膜做手术,汪新元在为手下报仇之前,去登记了捐献眼角膜,最后,他与杀害他手下的店员男朋友同归于尽,他的女房东也终于有机会做了手术,重见光明。这个时候,汪新元算不算是一个好人呢?

同样让人慨叹的还有最近听过的严歌苓的《赴宴者》失业后的董丹苦于生计,在应聘酒店保安时,意外被错认为赴宴记者。无惊无险的初次“赴宴”,让他发现了一个好营生,不单能吃到各式山珍海味,每人还可以有两百块的车马费,于是他伪装记者,成为专职的“赴宴者”。

在记者这个行业摸爬滚打,结识了一个寂寞的大画家,一个生活底层的按摩女,一个真正的大记者,还被别人当成救世主,为了一群受了冤屈与压迫的农民伸张正义,最后还抵制了房地产商给他一套房的诱惑,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被捉的命运。但他始终没有供出其他跟他一样骗吃骗喝的宴会虫来达到减刑的目的。
人到中年,便分不清黑白对错?
看似是一个荒诞的故事,讲述了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宴会虫”骗吃骗喝的怪诞生活。可背后下岗的辛酸,普通人买房的压力,社会的有些不公平待遇……假冒记者骗吃骗喝是不对,可那些真正的记者名正言顺的吃喝玩乐就是对的吗?

电视台去监狱里采访董丹,董丹为能够为农民朋友发表文章而觉得欣慰,却发现电视台的真记者也是谎言的一部分: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能说,比如不能说出帮你发表文章的那位名人的名字。

这部通过《赴宴者》里呈现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是挣不脱的是食色性也的人性追求。其实,灯红酒绿的繁华背后,每个人都是赴宴者。董丹肯定是不对的,可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好人吗?那些无须假冒的,明明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就不是错的吗?

真的,活到一定年纪,就越来越糊涂了,分不清好赖,看不懂黑白,弄不明是非,讲不好对错。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回到那个只讲好人或者坏人的年纪,回到那个一眼便能看出是正义还是邪恶的年龄,可是,回得去吗?

20191129日星期五115431
人到中年,便分不清黑白对错?
人到中年,便分不清黑白对错?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