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随笔:“搬剩馍”

2023-06-29 20:38阅读:
随笔:“搬剩馍”
老夔
这个词是我们六零后农村孩子最熟悉不过的一件事情。所谓的“搬剩馍”就是孩子们午后肚子饿了常做的一件事情,回到家里“钻窟窿打洞”找吃的,那时候可没有什么饼干、面包、沙琪玛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有中午吃饭时剩下的馍馍,而且多半都是一些大人们吃下的“馍馍头子”,冰凉凉,硬邦邦。放在今天可能“狗都不吃”。但对那个时代的孩子们,尤其是对我们那一代“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孩子们来说,却都如获至宝。没有人统一步调,下午放学之后回家要“搬”一块剩馍,也都成为我们的习惯甚至是惯例了。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当时不仅是我们这些属“兔子”和“大龙”、“小龙”们的习惯,大人们更是习以为常了。每天吃过上午饭后,女人们一边收拾锅碗,一边都会看看馍筐,担心别把馍馍吃完了,孩子放学回来“没头搬”。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孩子似乎特别容易饿。虽然各家生活都不富裕,一日三餐也没有“精米细面”,但红薯面粑粑和秫秫玉米面窝窝头还是能吃的饱饱的。上午放学回来就能吃上饭,无所谓。但下午放学到家,太阳还老高,孩子们还要下地拔草放羊,可这时候肚子已经咕咕叫,如果没有剩馍馍填补一下,委实难以坚持到“掌灯时分”,于是,“搬剩馍”也就成为我们这一代孩子独特的统一行动了。

那时候对于我们孩子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卫生”概念,平常大家下午放学后聚在一起拔草放羊,手里基本上都拿着从家里馍篓里拿来的半块馍,谁啃谁的。那时候粮食“金贵”,大家手里拿的几乎都是半块的。如果大家的馍都是一样的红薯面粑粑或秫秫面、玉米面窝窝头,大家还能相安无事,但如果哪个孩子的手里拿着白面馍馍,甚至还有半片咸鸭蛋,气氛就不那么“和谐”了。老实“懂规矩”的还好,主动拿出来让大家一人一口。如果“不懂规矩”,想吃“独食”,还想在大家面前“臭显摆”,那可就算“戳了马蜂窝”了,小伙伴们常常为了争夺一人一口的白面馍馍,一大群孩子在庄稼地里打闹的不可开交,甚至来回翻滚,等到最后“臭显摆”的举手告饶,那半块馍也不知道摔倒哪里去了。闹过之后,孩子们又开始在土里寻找,最后在“土坷垃”里寻找了半
天,终于扒了出来,找到的孩子不仅毫不在乎,还得意洋洋。用手拍拍馍上尘土,大家又开始一人一口“吃大户”了。

不过,那时候的所谓白面馍,其实大都是“假”的。因为不少人家都靠吃“救济粮”过日子。“救济粮”都是“精米细面”,但数量很少,自然更加的“金贵”。老百姓家都不可能敞开肚皮光吃“精米细面”,那就等于“不按日子过了”。对于这些救济粮,农村的妇女们很会算计,煮米饭时常常是一把米加半筐红薯丁或胡萝卜丁,蒸馍馍时就用白面在外面做一层皮,从外面看是白面的,但掰开内里还是黑乎乎红薯面或秫秫面。俗称“花卷子”,就这在当时也已经是“高水平”了。但尽管是这样,对我们孩子来说却有一种巨大的诱惑,一番争斗过后气喘吁吁,小脸涨得通红却一点也不后悔,拍拍灰,白皮黑心的馍馍分吃的照样津津有味。如果谁还有半片咸鸭蛋或腌鸡蛋,那就好的“没法说”了。

不过,虽然对有“白馍馍”或“咸鸭蛋”、“腌鸡蛋”的小伙伴如此的巧取豪夺,但大都是“闹”或“哄”的,很少“红脸”。但也有“恼了”或“红脸”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两个孩子就会甩掉外衣,像两只斗红眼的小公鸡一样,找个没人的地方“秋后算账”,用大人的话说也就是“翻剩碗底子”。一个说:“你昨天还吃我两口馍哩”。另一个马上回击:“你前天还喝俺家一瓢井拔凉呢!”“你摘过俺家一条黄瓜!”“你打过俺家的枣树!”“剩碗底子”翻不过对方,就拿“搬剩馍”说事了,“俺妈说,明天要蒸一锅白馍馍,俺就不给你吃!打死也不给你吃!”另一个一撇嘴:“使劲吹吧,俺队的‘祀牛’都让你吹死了,还白馍馍。你妈昨天还去俺家借一口袋红芋干子呢”。

像这样的“翻剩碗底子”常常以双方忍俊不住破涕为笑告终。不过也有小伙伴为了争一口剩馍馍,“不吃馒头蒸口气”的,两个孩子打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让谁,甚至最后各拉各的家长前去“讲理”,不过虽然大人出面了,两个孩子还哭着喊着,但大人们却都不以为然。更不会为了孩子“红脸”,因为在大人们的眼里,我们这些孩子都是“狗脸亲家”,恼得快,好得更快。常常是打哭的眼泪未干,两个人又在一起推铁环、扔沙包、弹玻璃球了。

记不清我们“搬剩馍”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截止的。只记得责任田到户,我们那一代也上中学或随父母搬迁进城了。一天放学后,母亲又习惯性的把半块馍馍递到我的面前,这馍馍不仅是白的,内里同样也是白白的,还有一种淡淡的麦香。但说也奇怪,过去的“搬剩馍”,馍馍硬的能打死狗。但我们争夺起来却啃得无比香甜,而现在,好好的白面馒头摆在面前,竟然勾不起一点食欲了?这是我们的肚子不饿,还是我们的嘴已经学“叼”了呢?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不管我们的孩子还是孙子,不仅再也没有人“搬剩馍”了,甚至连刚刚出锅的白面馒头孩子们也不愿意吃了。我还曾责怪过孩子,并和他们讲了小时候“搬剩馍”的故事,孙子看着我,歪着小脑袋说:“干嘛要去争抢半块馍呀?为什么不去买汉堡包”?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