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研究分享】隐中求仕——李白研究兼《将进酒》鉴赏(一)

2020-07-03 12:21阅读:


【研究分享】
隐中求仕
——李白研究兼《将进酒》鉴赏(一)
吴重秋

在唐代诗人中,我在王维门前逗留了很久。不是李白兄招呼,我可能还会一直呆下去。是这首《将进酒》,将我深深地吸引了。原诗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正应当)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姑且行乐。会须:还应)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鼓: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
酒十千恣欢谑。(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纵情任意。(谑:戏)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径须:干脆,只管)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种五花马:名贵的马)

像《将进酒》这样的诗,在王维那里是找不到的。尽管,他也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的雄壮诗句,有过“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的豪迈之举,但是,和《将进酒》的纵横捭阖,腾挪跌宕,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相比,还是有差别的。
从王维到李白,真是一种艰难的跨跃。我忽然对两人,发生了比较的兴趣。
李白和王维几乎生卒同期,文名同档,可是,历史上竟没有两人交好的记载。他俩还有共同的朋友,比如当时的文化名流贺知章、张九龄、王之焕、孟浩然、王昌龄等,但是,朋友聚会他俩却从未同框,似乎大家都在刻意回避着什么,彼此心照不宣而已。这种现象十分奇怪。什么原因呢?史书没有记载,两人自己也从未谈及,仿佛成了一桩历史公案,一个千古之迷。倒是坊间有过几种传闻,一说因为一个女人(两人都爱慕玄宗妹妹玉真公主);一说因为文人相轻;一说因为性格不合。如此等等,无可查证,皆不足为凭。
不过,两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和诗作风格似乎确实差别太大。以下,我们结合《将进酒》品读,试加分析。
首先,关于“仕途”。
李白一生隐中求仕;强烈追求功名却很不如意,偶有进仕为官也都不能长久。
这首《将进酒》,似乎通篇只字未涉功名仕途,只是劝人喝酒享乐。但读者能体会到的,却是一种激愤的渲泄,悲苦的反话。原来,此诗写干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这一年李白正经历人生从巅峰跌入低谷的转折。此前,他曾受到唐玄宗器重,诏供奉翰林,享受过“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极度风光。由于他常放浪不羁,得罪了不少朝中小人,屡遭排挤。只得自请离退,幸好唐玄宗还算给面子,“赐金放还”。但对他而言,相当于一生追求毁于一旦,前功尽弃;此种失落,岂是喝酒能够消停的。
相比李白,王维一生仕中求隐,谈泊名利却官运亨通,偶有挫折也能逢凶化吉。
其次,关于“喝酒”。
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几乎无酒不诗,无酒不活,最后,“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旧唐书·李白传》)
《将进酒》就是一首成功的劝酒诗。用尽各种理由,说尽各种好处,让你不得不喝,不能不喝,不舍不喝。
而且,诗中许多句子,集中宣扬了作者的喝酒哲学,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比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比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大家一定还熟悉另一个金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其实,这一句正可以用来概括本诗主旨。
再从结构看,一个“酒”字,构成全诗主线,它将对才能、对享乐、对功名、对财富、对友情的态度串在一起。如果抽去这根主线,其他东西将散落一地,不成珠链。
相比之下,王维虽也曾留有涉酒诗句,但据《旧唐书·王维传》“维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等记载推测,即使会酒也不成嗜好。
【研究分享】隐中求仕——李白研究兼《将进酒》鉴赏(一)

2020/7/3
(转自:吴重秋先生微信朋友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