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江先生让我圆了赴美访学的梦

2019-08-19 14:58阅读:
江先生让我圆了赴美访学的梦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江先生让我圆了赴美访学的梦”。“江先生”是谁呢?就是名誉中外的江平教授,他是我的博士导师,是我的恩师。他的90华诞即将到来,同门们都在张罗着写致谢的文章。不由得我也想起了江先生对我的恩惠,所以就想讲一讲这个题目。


我是1997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江先生的。当时我都41岁了,是起步比较晚的。我记得很清楚,在博士入学复试之后,我在研究生院里碰到了江老师。他当时骑着一个自行车说,“张楚,来到我这儿来一下。”我就小跑着跟着江老师到了他的宿舍。进屋后他问我“你有什么打算啊?有什么想法啊?”我说“我想有没有机会能到国外学习学习。”因为我知道江先生在国际学术界的交往很多,有很多朋友,海外的一些教授是他的好朋友。于是,他想了想就说“好,正好我明年要到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你到时候跟我一起去。”我听了特别高兴,真是恨不得能蹦起来。心里想,这么难的事情,怎么在他那里就那么容易呢。


在当今,我们要是说起去美国访学、游学,好像都司空见惯了。可是在20多年前,这真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就像中了六合彩一样的!因为我本人,以前没有上过名校。我以前是在西北政法大学毕业,既不是211,也不是985。工作以后呢,在广州大学任教当老师。广州大
学是一个市属院校,也不是什么部属的、重点的,要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几乎不可能。所以我想呢,能不能我自费去访学一次,当时就决定要自费去。


随后,江先生联系了他要去讲学的机构,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里的那个“中国法研究中心”,那里有一个教授,叫爱德华,也就是该中心的主任。我给教授写一封信,他也写了一个介绍,然后,对方也就同意接收我,并来了函。


可好事往往多磨。虽然我拿了对方的邀请函,可是到美国大使馆签证处,一次被拒签、两次被拒签,连续两次被拒签!当时到使馆签证处的情况,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在秀水街不远的一个地方。每天早上四五点就有人排队,长长的队伍,进去以后,签证官两句话就把我给打发了。人家问我:“你为什么要去留学?”我说“我要去搞一些研究。”他说“你不拿学位,又自费去学,那不是有移民倾向吗?”完了,就被打回来了!


没有办法,我又去找了江老师。江老师说“好吧,那这样,我给你写一封信,去找一下公使衔的那个文化参赞。”我就拿着江老师写的信,去找到了这个文化参赞,是一位银发的老先生。他看了看我说“一个人去呢还是和太太都去呢?”我说“就我一个人去。”其实他的含义就是说“太太如果想去也可以的”。然后,他就写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张楚是江平教授的追随者,江平教授是我们法治(RULE OF LAW)项目的负责人,所以,他出去访学、搞研究,肯定是会回来的”,就等于是江先生给我做了担保。因为第三次签证再不过,他们叫“last chance”,以后就不让你再申请了。第三次由于江老师的推荐信,我倒是没进大门就等于是获批了。门口那个签证官看了条子之后,批了几个字,然后让我走了另外一个通道,很快就拿到了签证。所以我从内心非常感谢江老师,感恩对于我的提携和帮助。


拿到了签证之后,江老师已经提前去了美国,他在那里讲学,本来是想跟老先生一块去的,因为我的手续办的慢,结果由于两次被拒签,没办法同行,就去得晚了。江老师很关心我,我还没去,他就已经帮我租好房子了。要知道我本来是短期访学,当时留学住房很难找的,如果是长期的,比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就好租些,可我只是去几个月。但是江老师给他认识的中国留学生说,“我的学生要来了”,后来人家帮我找了房子。那个房子离“哥大”很近,我记得很清楚是在116街,“哥大”是在112街,只相差几个街区,步行就可以走到,而且很便宜,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300美元一间房,是在一位西班牙老太太家里住。


我当时安顿好之后,就先去了老师的宿舍报到,江老师住在一个由“哥大”提供的公寓里。到了之后,江老师就说“张楚,你吃饭了没有?”我说“哎呀,我还没吃。”马上江老师就亲自下厨,给我做了一顿热乎乎的饭。好像是一个西红柿鸡蛋,一个土豆烧牛肉,非常香!我说我在我们同门里面,恐怕是最幸运的了,吃过江老师亲手做过饭的人,我觉得不会太多。这是一段经历了。


那么从业务上来讲呢,江老师是用英文在给哥大讲学的。当时老先生已经将近七十岁了,他备课很认真的。尽管他原来是留苏的,学的俄语,但是他英文也很好。他是把讲稿整个写出来,打印好,自己在上面有一些批注。这种认真治学的态度感染了我,也给我树立了榜样。当时我就想,我要能像江先生这样,能够用英语来工作那该多好。当然,我后来经过持续努力,也发表过几篇英文论文,也编著过两本英文的书。这与先生给我树的榜样,是有直接关系的。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这次访学真的给我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开阔了眼界——在哥伦比亚大学这个地方,什么名人都能见得到。当时有末代港督彭定康,也到那里去做讲座,“民运”分子魏京生,也在那里频频现身。当然,我们中国著名的学者也有很多,当时有个中国法学院院长代表团,也去了哥大。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人民大学老法学院院长曾宪义先生带的队。我见到了很多在国内见不到的一些名家。而且,那一次还认识了教育部纽约领事馆的教育参赞。这次访学对我博士论文写作有巨大的作用,因为我在“哥大”法学院的电子阅览室里,看到了很多东西是国内没有的,特别是当时美国的网站雅虎能看到很多电子的文献。我博士论文《电子商务法》的选题,实际上是在这里开始启动的。以前,我曾提出的是写《中美商法比较》,江老师给我否定了,他说:“国际上商法是大体一致的,我们基本上是学别人的,那有什么好比较的呢?”那么后来,我又提出来要搞电子商务法,江老师一听,说:“好!这个题目看起来还是很有前景。”所以,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对我选题有决定性作用。一篇论文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这次收获非常大。当然,后面还有更长远的影响——我刚才说到的那个教育部的教育参赞。我在从政法大学毕业以后,要从广州调到北京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因为户口指标等等问题)。我当时找过那个教育参赞,人家一个电话就给我解决了。进京手续涉及到教育部人事司,需要他们批。当时她已经不在教育部了,当时她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是人事处长。然后她打了电话该人事司说:“张楚够条件嘛!你看他又是博士毕业,又是高级职称,又有访学的经历。”那边马上就说:“好!让他们学校再补充个材料。”(我当时是调到邮电大学),就这样解决了。


总之,特别要感谢江先生。我最后要说一句话:祝福江先生,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希望有机会再能听到先生的教诲。


谢谢大家!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