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2020-03-26 18:34阅读:
作者 | 德布罗意
来源 | 量子学派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越是嘴炮横行的时候,越是想念“赛先生”
01、中国需要“赛先生”
疫情期间:
喊了太多口号,但口号解决不了问题。
信了太多谣言,稍有常识就可识破。
打了太多嘴仗,却发现全是信口胡扯。
上吃双黄连,下涂洁尔阴。
早戴金银花,晚用藿香蒸。
左写辛弃疾,右书霍去病。
八卦连环掌,隔空击倒松。
百姓抢如风,专家笑似弓。
画符退温神,中华有奇功。
这个时候,就更加怀念“赛先生”。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治疗需要赛先生,药物需要赛先生,病毒需要赛先生,疫苗需要赛先生,溯源需要赛先生,辟谣需要赛先生,甚至思考也需要赛先生。
可是,一百多年过去了,赛先生距我们仍然遥远。假象+谣言情绪的推动下凌驾于理智之上从不学习的“疫和团”喊打喊杀,科学家已经都不敢说话了。
我们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现在更应该是一个科学大国。在任何问题上,能遵循科学逻辑,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寻找COVID-19病源这个议题上,方法就是破译基因密码,然后找到相似基因的自然宿主,这么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几个科研院所已经画出了基因图谱,为什么一定要迎合民粹信口胡诌,搞得全世界都在翻白眼
为什么我们与“赛先生”总是形同陌路,What?
02、潘罗斯阶梯解答
“李约瑟之问”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此问:
“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
作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技术上有过很多成就,但却没有将技术转化为科学。
明明自己发明了火药,却被八国联军炸掉了封建牌坊;明明发明了指南针,却被英国的战列舰找上门来。
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这片土壤上诞生?
李约瑟提出一个观点:中国传统体系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第一追求,专注于仁智礼义信的感性教化,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李约瑟的观点影响了黄仁宇,也成就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经典之作。
读了老子读孟子,读了孟子读仲舒,读了仲舒读韩愈,读了韩愈读邵雍,读了邵雍读朱熹……动辄就要写千古传颂的名篇,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的确值得我们骄傲。
然而就算有再多鸿篇巨制,古代中国仍然走在一个没有尽头的“潘罗斯阶梯”,不能从现代科学上去解放自己。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穿越小说中回到过去,然后一统世界干掉罗马。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潘罗斯阶梯
潘洛斯阶梯(Penrose Stairs),又名潘罗斯阶梯、彭罗斯阶梯。由英国著名数学物理学家、牛津大学数学系名誉教授潘洛斯(Roger Penrose)提出。潘洛斯阶梯是:四条楼梯,四角相连,但是每条楼梯都是向上的,因此可以无限延伸发展。曾出现在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里面的清醒梦境(lucid dream)中。
03、苏东坡和沈括:
中国思想的两个维度
爱因斯坦在1953 年解答了“李约瑟难题”
他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项伟大成就作为基础:
一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
二是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
中国古代在这两方面处于缺失的状态,所以,近现代科学不会在中国产生。
几千年以来,中国上层社会普遍重文轻理,很少像沈括这样有兴趣整理钻研科学问题,更不用说像伽利略那样以实证为己任。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中国那时最聪明的一个群体,例如比沈括要聪明得多的好友苏东坡,被虐之后还在那里装潇洒: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不知这一路走下来,带着多少中国最聪明的一类人走在死循环的路上。
若没有第三种力量的介入,这样的文明可能在农耕时代感动到“地老天荒”,也会在田园世界里“永久轮回”,无需“黑暗森林”就可以回应“费米悖论”:古老文明被困在那个死循环里,再也没有上升动力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04、“赛先生”在中国未老先衰
钱学森之问难解
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有气派高华之处:
1、它重视血缘情感使得社会相对结构稳定。
2、它注重天人合一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3、它充满神秘主义因此精神世界极具想象。
4、它喜欢抽象思考造就一流审美能力。
这种文化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牺牲精神、家国一统的集体主义,但也存在一个很大的BUG,就是情绪大于理性。
不止是宋词元曲,还有《诗经》离骚,都有数不可数的海量用户。
无须引导,父母逼着孩子读“弟子规”,不必商业诱惑,不爱读书的群体早已搅起了“国学热”
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出过几个一流的科学家,但“国学大师”一直层出不穷,道理很简单,给路边一“算命先生”一把折扇,然后蓄上两绺长须,转眼就是大师。
一旦你跟他谈数理工程,他马上就高谈自己也不读的《易经》五行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写诗歌易,学数学难;谈文化易,懂科学难。
这个社会不缺子乎者也,孔乙己之徒俯拾即是。
这个时代最缺的是科学精神,因为它需学习训练。

两千年前以来,中华文明虽然一直站在文明之巅,但没有产生类似欧几里得几何学说的系统性、严密性、和谐性与完备性的理论,使得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中遭受挫折,现在还有许多人沉浸在虚构的古代辉煌中自我安慰,殊不知近一百年来,我们依赖西方文明带来了现代生活,但从价值观上并没有接纳科学精神。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05、形式逻辑:理性的根源
欧氏几何是古希腊数学中一颗闪耀明珠,它是用公理建立起演绎系统的最初典范。
欧几里得将零碎的、片断的、不系统的几何知识整理归结成一个标准化的演绎系统,《几何原本》在科学与教育方面意义重大,它不仅是科学效法的样本,也是激励新思想的源泉。
现代史100年来,曾经出现过转机,中国的精英开始与科学对接,一部分学者初步具备科学理性的价值观,还有一些人已经在把握数理逻辑的规律(杨振宁就是例子),但商业资本时代的过快成长,正在打断这一进程,用赛先生武装自己需要长时间的科学训练,而忽悠割韭菜却非常简单。
科学和理性培养的是社会精英,但这个社会不需要精英来引领大众,只需要追踪公众趣味的鬣狗。所以,这个弥漫着思想香气的“赛先生”阶层,在中国未老先衰。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最强大脑》这个科学节目为例,它是商业包装出来的优秀栏目。
一开始吸引了很多拥有科学大脑的用户,成为独树一帜的科普栏目。
然而,越到后面,科学性越弱,商业性越强。
有科技没科学,有技术没理性,有脑力没脑子。
好好一档科学类节目,被活生生包装成心算比拚,搞成中日PK,会场那种民粹性呐喊,让人像吞了半只蚱蜢那样难受。
科学是一种探索和求证精神,并不是族群撕裂,每次国际比赛时满场的五星红旗的晃动,能感觉到很多人把上面的选手当成战斗型的“爱国者AI”
为了收视率煽煽民族情绪可以理解,但每一次把选手搞得像打了鸡血似的,就是在玷污科学精神。
有人真正理解科学精神是什么吗?科学世界里平和理性,是美好的欣赏,是共同的超越,哪有那么多打打杀杀。
06、寻找病毒源头
谈谈“赛先生”的重要性
缺乏科学精神,恶果已经显现。
此次疫情各种嘴炮,本应共同抗疫现在却都在互相指责。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先生在接受AXIOSHBO采访时,被问到此次COVID-19源头时说到:揭开病毒的来源,这是科学家要做的工作,而不是由外交官或者记者来进行揣测的,因为这样的臆测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而且非常有害。
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不但暴露个人低智商,还会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没有科学素养,所以妄加臆测,只要有基本的科学能力和反思精神,就知道这不是一个议题。
看看科学家上怎么回应“病毒源头说”
冠状病毒是一个单链正义的RNA病毒。我们可把整个冠状病毒基因组比作积木,编码每个蛋白的基因就像积木模块,图片左边部分的基因编码的主要是和病毒复制和转录相关的蛋白。右边部分基因主要编码组成病毒外壳的结构蛋白,蓝色部分编码的是一些散落在结构蛋白之间的附属蛋白。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负责病毒吸附并融合细胞的S蛋白上面标有红色箭头的位点是 furin(PRRA)酶位点,这个位点S蛋白很容易被酶切开,也就是说病毒如果进入人体细胞内,外壳被容易被溶酶体给吃掉,这样RNA被释放,这样的病毒感染性就会很强。但这个位点在自然界是存在的,科学家在蝙蝠的一株冠状病毒S蛋白序列相同位置发现了3个氨基酸(PAA)插入位点,这就说明它不是人为插入的,而是在蝙蝠种群里就有。
既然这些插入的位点都是自然进化而来,所以不存在“实验室制造”的说法。
(备注:以上图片和部分内容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老师的讲座)
这就是科学家的解答,条理清晰,数据精准,逻辑分明。
当然很多人是不愿意静下心来读这些内容的,因为这远超“阴谋论”的脑力。
最后就是千秋万代,一桶浆糊。
07、人文+科学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从文化层面来讲,中华民族有着5000悠久历史,祖先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唐诗宋词,从幽深小径里的青砖白瓦深冢古墓里的白纸黑字,从洞天福地名胜古迹烟雨江南晨钟暮鼓,随便撷取吉光片羽,我们就能感受到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我们缺的是把文化转变为人文精神的能力;
把个人审美转变为人类自我关怀的能力;
把历史经验转化为科学原理的能力。
因为缺乏科学的反思精神,它们将历史苦难用婉约词派消解得一干二净,用《读者》式的语言让现实生活巧妙避开社会背景,然后借着个体的泪水轻松洗刷掉一切肮脏。
因为缺乏科学的严谨求证,我们只能感受到浮光掠影的文化按摩,却不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深沉思索。事实上,正是人文精神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产生,而科学发展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两者比翼齐飞。唯有人文+科学一色,才能产生出3H+2H→4He+n+17.6MeV这样的强大聚变能量。
这个时候,中国更需要“赛先生”
08、大疫之时,
最需要的是“赛先生”
艾青先生在《我爱这土地》中谈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讲:
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缺乏科学精神。

疫情之时,谈谈日本,这个继承了传统文化,又接纳科学精神的民族。在疫情之中表现得特别优秀。
传统文化让他们自我牺牲、主动隔离,科学精神让他们诚实面对、科学防疫。

如果我们也能接受科学实证,不在古老酱缸里反复折腾,以中华文化积累的底蕴,19年19个诺贝尔奖也不在话下。
可在很大一部分人,从来不去了解“科学”“理性”“思辨”为何物,任何时候出场讨论,只需手握一只“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爱国牌口红,涂抹在感性的精神之唇上,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刀枪不入和正气凛然。
纵观这个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