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电商的不断壮大,对经济是利是弊?国外电商为什么不“火”?

2021-01-29 18:58阅读:
文/陈思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商经济一时间在国内崛起。
电商主要的经营模式通过一个平台商家在线上进行对于商品的销售,使得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购买。由于平台上的商品相对于实体店性价比高,并且与传统的消费相比,更为之方便快捷。因此,线上购物已成为国内许多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但是,从国外电商的发展来看,并没有像国内一样的繁荣。并且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并不鼓励电商的发展。原因究竟为何?
影响政府税收收入
2020年,“非接触式”服务的发展可谓是骤然提速。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为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消费,使得电子商务的“非接触”优势凸现,线上经济得以大肆发展。不仅在中国内,国外同样如此。
受益于线上经济的热捧,亚马逊一家独大,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也在2020年坐上世界首富的交椅。如今,亚马逊的体量已经超过全美包括沃尔玛、塔吉特、梅西百货、西尔斯百货等八大零售巨头的总和。
然而亚马逊的“好日子”,似乎就要走到尽头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曾狠批亚马逊,指责亚马逊支付的税款不够,称它利用美国的邮政系统,以及使天量的小型零售商破产,大量员工为此失业。情况果真如此吗?
据纽约大学市场学教授斯科特•洛韦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9年,亚马逊只缴纳了14亿美元企业所得税,而其对手沃尔玛则缴纳640亿美元,高出了46倍之多!亚马逊所缴的税款,连其竞争者的零头都不到。
对城市经济来说,有了城市地产和商业繁荣,才会有政府税收,才能长久维持政府运作。然而,这个数千年存在的体系,因为电商的冲击已经岌岌可危
。在虚拟平台上的商业很难征税,电商平台一家缴纳的税收并不足以庞大交易额漏交的税。政府财政税收,尤其是有关消费的税收,将受到很大影响。
财政收入如果受到影响,政府将无法维持政府的运作。富国银行估算,美国2020财年联邦预算赤字可能增至2.4万亿美元,占GDP的11.2%。如果都像如亚马逊一样的缴税,这个数字很难得到弥补,从长期来看,将影响到社会各个体系,包括养老体系、社保机制,甚至会影响到金融秩序。
因为互联网具有头部效应,“Winners take all”(赢者通吃)。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有巨大的流量,这些流量就会让互联网企业获得更多的关注,更多的资源,从而很容易造成“金融混业”。金融混业既是全球金融业的基本现实,也是金融创新持续推进的结果。金融混业似乎已成不得不接受的既定现实,与分业经营相比,直观上混业经营有利于节约经营成本,但也更容易蕴藏和传递风险,导致金融风险问题愈演愈烈,对国民经济带来了较大系统性风险。
并且,当所有的网络系统都处于虚拟环境和技术环境当中,政策无法有效应对甚至发现这种条件下的各种问题。当问题出现时,都会被迫慌乱应对,政策永远是滞后的,这为整个政策系统带来了失序的风险。这种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网络交易的范畴,影响到了社会层面。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提倡电商的发展,至少是不鼓励电商的发展。
商店倒闭,加重失业
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全民都在发展电子商务,这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实体经济,导致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店倒闭。线下商店被迫关门后,相关的从业人员就会失业。
据统计,由于亚马逊的商业模式,使得最耗费成本的销售服务环节,虽然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却也摧毁了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保守估计2019年美国零售业有50000人失业,2020年这个情况还将延续。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无数的商业街区凋敝,就业岗位骤减,失业率会越来越高。
商业地产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效率的关键。不禁想起网传英国一位爵士在谈到电商问题时,曾毫不客气地说:“英国政府和企业家不是傻瓜,建立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这么做?政府限制,企业家也很明智。因为英国政府知道,一个商业小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是社会的灾难。” 这位英国爵士只是一家之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商业而言,有其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人、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当他们在一、两家店铺内寻找,为了购买一件满意衣服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发生远超过一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
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产生餐饮消费,可能会一起顺路看一场电影。如果他们有孩子,还可能为孩子买一些“过去根本没想去买的东西”。而且,市民这样的逛街行为,使得一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它是重要的城市景观。有位城市规划专家说,欧美等成熟型的繁华大城市通常都刻意不设计过宽的街道,这样就便于人们互通交流,城市应该是一个提供交流的场所。
从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基本原理来看,有了街道的繁荣,才有城市的繁荣,而街道是由店铺组成的,商业则是由消费者人流支撑的。但现在大量店铺因为电商压力而纷纷垮塌,除了餐饮业,其他实体商业都很难做,经营十分困难,城市的原有街道体系遭到破坏。
并且有些电商应该是为实体服务,为制造业服务,结果反过来却侵蚀制造业,大搞价格战,因为在互联网,哪里最偏便宜,哪里就会有流量,有流量就会带来消费。不像实体商店,可以货比三家。这样的结果会使假货横行。
虽然电商公司在努力地改进,但假货问题很难有效解决。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和欧盟,对电商平台在假货问题上专门制定了相关法律和规定,但假货仍然很难根除假货,亚马逊平台上的假货也屡见不鲜。对于影响力大的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感不仅表现在主观上“不做恶”,还要尽力控制自己的平台上不要产生“恶”。
当然,电商经济作为经济的补充,确实能够提高效率,而且对科技也有发展,比如亚马逊正在进行无人配送的新科技。不过,每次某些产业的升级,对其相关的传统行业而言,往往是“降维打击”,而电商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利与弊,还需拭目以待。
2021年元月18日写于多伦多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电商的不断壮大,对经济是利是弊?国外电商为什么不“火”?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