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美国面面观:说不尽的华尔街:证券化陷阱套牢世界(下)
2021-10-27 18:02阅读:603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的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4-3-8 证券化陷阱套牢世界
(接上)但是,最活跃的信用卡、房屋净值和住房建造的放贷人还不是银行,而是一些金融机构。因为贷款已经证券化了,这些金融机构无需吸收存款,所以不像银行那样受到监管机构的监控。如果金融机构破产了,纳税人不会受损失,只有金融机构的股东和其他债权人会亏损。因此,金融机构便为所欲为,越来越疯狂,甚至毫无顾忌地降低或完全违背传统的贷款标准。
接下来发生的事件,敲响了有关限制证券的警钟。拖欠债务、违约以及个人破产案例开始增加,不应该得到信用卡以及房屋净值贷款的家庭首先陷入困境。这些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曾经引发了1997-199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从东南亚负债的经济开始,一直延伸到俄罗斯,最终导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1998年秋季,有几天市场上所有的交易都停止了。在美联储调降利率,房利美和房地美迅速购买大量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给市场提供了急需的流动性之后,恐慌才平息。然而,证券化浴火重生,借金融创新的活力,十年之后,变本加厉,催生了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后续的全球金融危机。
下面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既然这些金融衍生品带来的的证券化后果如此不堪,为什么美国和全世界的投资者一直无所警觉,趋之若鹜呢?
这里必须推出华尔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幕后角色——评级机构。
普通投资者缺乏能力自己对华尔街复杂繁多的金融产品作出判断,他们早就习惯于依赖评级机构来辨识投资风险。特别是股票、债券以外的种种光怪陆离金融衍生品,本质上游离实体经济,很难直接看出其价值,所以更加需要依赖评级机构这个第三方来进行价值评估。
发行证券产品的投资银行不能自己做信用评级,必须邀请评级机构来进行评级。评级之后就可以拿着结果,就好像盖了一个证章,告诉投资者这个产品有多高的安全性。
对于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评级机构需要使用专门的计算模型。如果评级结果不合理想,产品就难卖出去。银行会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模型,尽管这个模型运算结果并非准确,但只要结果合意就好。有时评级机构索性参照或完全依赖投资银行设计的模型。这些模型虽说公开,但保留商业秘密,等于黑箱作业,外人无法知晓究竟怎样得到评价结果。
整个金融体系里,评级机构扮演着金融市场“看门人”的角色,通过“评分”来反映相关资产投资的风险度,他们亮出的“3A”评级被视为安全投资的黄金标准。享有权威地位的美国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Fitch)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债券评级市场的份额高达98%,但是它们为虎作伥,干了大量诱人上当的丑事。(参见5-2)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美国华尔街引爆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欧洲联盟国家,还是英国或是日本,或是经济尚未开放的非洲,以及是坐享石油美元的中东,或者说是新兴崛起的金砖四国等国家,都蒙受强烈震撼和惨重打击。世人比拟为“金融海啸”。
可是,始作俑者华尔街,高管的超高薪酬模式并未改变。美国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发布的报告《America's Bailout
Barons》显示:2008年,获得最多救助金的前20家金融企业共向其最重要的五位高管支付了价值32亿美元的薪酬。
银行业的首席执行官比其它受冲击较小的行业首席执行官获得的报酬更高。
2006年房地产和信用泡沫最严重的时期,银行业的首席执行官平均收入为1980万美元,而在2007年信贷危机刚出现人们尚不知其严重程度之前,获得的收入为1910万美元。2008年危机爆发后,银行首席执行官仍然平均获得了1320万美元的收入。尽管经济不景气拖累了该行业,但高管、贸易商和银行家的高薪高昂依然。银行的普通员工则承担了大部分后果。2008年初以来,银行共裁员十六万名。而普通银行出纳员的年薪平均仅为24,000美元,贷款职员的平均年薪为
33,000 美元。
副总统拜登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真想把这些家伙(华尔街高管)关禁闭。直到现在,他们还在想那些致使美国经济衰退的东西——贪婪,他们还在想‘自保’。”
2009年3月,华尔街的传奇成功人物,前纳斯达克主席,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庞氏骗局”诈骗案主犯麦道夫(Bernard
Madoff,1938)表示对包括证券欺诈、洗钱等在内的11项刑事指控认罪,欺诈金额累计达到650亿美元。麦道夫2009年6月29日被纽约联邦法院判处150年有期徒刑,他的46岁长子为此自杀。不啻给了风声鹤唳的华尔街一记响亮的耳光。
麦道夫在受审时说:圈钱经济并不是我的发明,整个美国金融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和大泡沫。
那么,是谁制造了整个美国金融“庞氏骗局”和大泡沫?为什么迄今没有一人像麦道夫那样落入法网呢?
2011年10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