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美国面面观:说不尽的华尔街:华尔街喝醉了,可是谁给的酒?(下)

2021-10-31 18:04阅读:18,318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的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美国面面观:说不尽的华尔街:华尔街喝醉了,可是谁给的酒?(下)

4-3-9 华尔街喝醉了,可是谁给的酒?
(接上)诚如《伟大的博弈》一书作者约翰.戈登所说,“在华尔街的这个伟大的博弈场中的博弈者,过去是,现在还是,既伟大又渺小,既高贵又卑贱,既聪慧又愚蠢,既自私又慷慨-他们都是,也永远是普通人。”
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首先是以人类本能的利己之心为基础。正是人类强烈的赚钱欲望,才使一批批投资人愿意承担风险,积极参与交易活动,从而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但若任凭利己本性趋于极端,就不免自私贪婪而走向犯罪,这种必然的倾向性可谓人人与生俱来背负一世的“原罪”。杰斐逊主义者因此憎恶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并且把这归咎于汉密尔顿的错误政策;他把投机客聚集的纽约称为“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
拥有天赋特秉灵性创造能力的人类,悟出了利他之心(公众利益)的调控作用的必要性,于是产生了唯“万物之灵”独有的道德
观。历史经验证明,道德力量立足于自觉性,但自私贪婪的倾向性,或者说魔鬼撒旦的诱惑力如此之大,非常容易把高贵却脆弱的自觉性打翻在地,变得一文不值。
光靠自觉性是万万不够的。为了保障道德力量的有效性,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特别是对付有财有势的权力阶层,他们自律能力几乎总是同权力的增长成反比。
如果说“美国精神”体现了利己与利他互相调谐的高明之道,成为美国成功崛起的深层原因,那么“权力制衡”就是她的忠实守护神。
人们曾经盛赞华尔街的自律表现。最早为华尔街建立游戏规则的不是政府,而是经纪人自身。但一味依靠华尔街自己建立规则,特别是显然于己不利的规则,是一种不负责任、脱离实际的荒唐观念。
华尔街登临历史舞台以来,经历了一段缺乏监管的跌宕年代,起起落落的故事,无不说明这一熠熠升起的巨星,既是福星,也是灾星。作为一个没有监管的自由市场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充满着失控肇祸的危险。
随着美国民主政治的演进,政府在整肃官场贪渎腐化现象的同时,也为“金融权力”与日俱增的华尔街配备了一整套具有“权力制衡”内涵的游戏规则。
后“镀金时代”,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政府为华尔街建立了一系列监管法律,就那个时代而言,可以说大体完备。可是1981年入主白宫的里根政府,在建立“强大的美国”的口号下,应对前所未有的滞涨危机(通胀率与失业率同时居高),决意改弦更张。从此开始,经过克林顿、布什历届政府大刀阔斧地“改革”,金融监管名存实亡,华尔街进入了唯自律是从的自由化运行状态。
如果说美国政府、美联储和华尔街形成了一种三方制衡的关系,那么政府等于自废武功,放弃了监管的任务;美联储历来偏爱华尔街,更何况经历六届总统任期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及其继任者伯南克,都是推行关于金融机构可以“自我监督”思想的领头人。
于是华尔街就成了位居金融帝国中心的无所制衡的“王中之王”。高明者犯不着干麦道夫老儿那种蠢事,尽可在“没有故意诈骗证据”的前提下,“合法”地尽情地展开席卷全球的大规模掠夺。
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遭到广泛的严厉批评,举世强烈要求加强金融监管。美国政府在积极救助机构与市场的同时,积极筹备和研究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经历一年多的艰难立法过程,2010年7月21日奥巴马总统终于签署了被称为数十年来最严厉,厚达2300页的“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被称为奥巴马赢得的一项载入史册的重大政治胜利。
然而,这一金融监管法案一直受到共和党人和来自华尔街的抵制;批评者则以为给华尔街留下了太多“后门”。
华尔街游说团私下反复与政府谈判,试图削减监管法案的影响力。2011年5月月,44名共和党议员集体上书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如果不改变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监管机制,将拒绝就该机构的主管人选进行投票。华尔街的游说团还试图说服监管者取消对衍生品场外交易的监管。
在2017年之前,即法案所设立的过渡期内,各种博弈势将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中反复上演。美国的经济学界对于该法的实际效用持怀疑态度。《华尔街日报》对43名经济学家进行调查后发现,仅有6%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法案将产生重大影响,58%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法案只会略微降低另一场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前方存在许多不定因素。更何况,如果没有国际领域的制衡力量,华尔街撒网绑架世界,世人又凭什么求安自保?
第五章对此进一步有所探讨。
2011年10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美国面面观:说不尽的华尔街:华尔街喝醉了,可是谁给的酒?(下)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