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企业化政治和“掠夺型政府”:“公司共和国”的操盘手(中)

2021-12-17 19:11阅读: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的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企业化政治和“掠夺型政府”:“公司共和国”的操盘手(中)
强势美国面面观:“公司共和国”险象环生
5-1-3 “公司共和国”的操盘手
(接上)现实世界因此不可能是保守派口中的那个“自由市场体系”。普通人享受着选择待售商品目录的自由,但不管这个自由多么宽广,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有等量齐观的生产决策权。对于芸芸众生而言,除了“购物自由”带来的不可忽略的竞争效果外,“市场自由”实际上是一种专为工商业服务的自由,甚至只
是那些有着强大政治影响力,财力充沛稳健的大公司所享有的自由,因为唯有这些工商企业巨头能够将这一自由发挥到极致:从资源安排和劳工掌控,到产品设计、定价、分销、人为淘汰,以至管控政治和环保等各种后果。
一旦这样的“市场自由”凌驾一切,自由在各个方面的基本定义,如言论、结社、信仰、集会和出版自由,以至免于恐惧的自由,还有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公共职能,不免都要臣服于这种“市场自由”。
2007年1月31日,面对一群享有极高薪水的观众发表演说时,总统布什指出:“收入不平等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它在过去25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扩大。”
小布什解释道:“原因显而易见,我们的经济越来越青睐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和因为受教育学到技能的人。”
这个观点似乎把正在扩大的不平等归因于市场调节的正常过程,是确保效益和效率最大化的必要。人们没有理由抱怨。因此,从道德角度出发要求一个更平等的分配就等于站到了全体财富更大化的对立面。等于含羞地承认最低工资、工会和其他任何提高工资和减少不平等的干涉之举都是出于慈善和同情心。这样做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妨碍了整个体系的效率,因此它们顶多只能扮演有限的角色。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收入不平等的严重扩大,并非遍及整个分配体系,而是发生在少数群体中的事。它反映了一个新阶层的崛起,这个阶层的人数非常之少,但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人们也很容易看到这些新财富的出处,它绝非来自劳动力市场,相反地来自资本市场,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期极度活跃的金融市场。
美国过去以制造业收入为主,近年来美国迅速变成以股票、期货等金融虚拟财产为主。这使得一些职业经理人无需懂得本企业的真正业务,只要懂得金融炒作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金融收益,企业的真正业务与金融收益已没有必然关系,企业CEO(首席执行官)们的收入也与本分劳动的工人没有了关联。按照美国的流行模式,一大批职业经理人成为工商界的宠儿,几乎个个都在搞概念上市,玩概念兼并收购重组,动辄数十亿上百亿,企业的实际利润与金融炒作的收益已不能对应。
股市是融资的场所。在股市大繁荣时期,备受青睐的少数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人们投资于股票的资金,或者来自之前投资资金的重新估值。资本收益或分红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还有从资本市场上募集来的资金中所支付的工资。比如说,来自风险投资资本家或首次公开募股(IPO)。既然一段时间内不封顶的巨量的资金唾手可得,那么支付给老板及其高级助手的工资也几乎是没有上限的。这是“新阶层”崛起的根源,也是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根源。
再者,金融需要大肆炒作。一旦企业的效益主要来自金融,炒作至上的金融领域,就需要大作表面文章。这种表面文章有的是拼凑、编造的概念,有些是企业的形象,还有一面重要的招牌,就是企业CEO的高收入。一个大型上市公司的CEO如果收入偏低,容易让人怀疑企业的实力,上市公司就算打肿脸充胖子,也要给自己的CEO配备一个好的“卖相”。因此,上市公司CEO的收入和明星效应相结合,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的法宝,对于广泛吸引股民、拉动股价有着神奇的作用。
监督机制丧失,工会作用弱化,为这种奇特的暴富现象大开绿灯。媒体本来在反对贫富差距悬殊、制约不合理的高收入上能起一定作用,但是,美国媒体要么被收购上市,要么被私人拥有,要么被广告商控制。于是,媒体只能配合资本,大力宣传财富英雄,高调颂扬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热情赞美商业天才,不遗余力地传播名人明星的财富奇迹。媒体在宣传不合理的高收入上极力推波助澜,制造了一个高收入的梦幻奇境。
谁发家致富了?首先是高科技部门的产业领袖及其在金融方面的亲密盟友;换言之:怪才和银行家。但这一新财富的示范效应对整个美国的企业界都有影响,那些做常规生意的公司也不例外,虽然其利润和收入并没有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其股票价值无法企及微软或甲骨文。但对这些公司来说,“追赶盖茨们”(虽然还没人做到)的欲望推动了首席执行官薪酬的剧烈变动。(待续)
2011年12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企业化政治和“掠夺型政府”:“公司共和国”的操盘手(中)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