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金融海啸反思——“无体系的体系”不可持续(下)

2022-04-15 18:26阅读: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的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金融海啸反思——“无体系的体系”不可持续(下)
“公司共和国”险象环生:美元霸权绑架全球——弥天大祸是怎样炼成的?

5-2-6 金融海啸反思——“无体系的体系”不可持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将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贬斥为“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策略。斯蒂格利茨2010年11月12日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国际地产投资交易会上发言时指责:奥巴马总统说,如果美国实现增长,整个世界将会受益,这一点说得对,但他忘记提一点,即竞争性货币贬值是一种以他人为代价的增长形式。实际上是在从其他经济体窃取增长。
除了狂印钞票,就是大发债券一途。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上最大债权国,2004年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近六年来美国国债翻了一番。2005年1月前总统小布什连任时,国债7.6
万亿美元;2008年10月撑破了纽约曼哈顿显示13位数字(10万亿元)的“国债钟”;2009年奥巴马接任时,国债达到10.6万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国债总额突破14万亿美元大关,升至14.025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名国民负债4.5万多美元,其中64.5%由公众持有,外国债权人持有额约4.44万亿美元(中国占11,601亿美元)。
2010年底美国国债占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4.5万亿美元的96.5%。美国的法定国债上限为14.294万亿美元,一旦超越便不能发债。今年3月底就逼近了法定国债上限,若要避免联邦政府赖债破产,除了再次提高上限别无他择。
人们也许没有注意到,非仅政府发行的国债,美国债务的所有五大方面——国内债务、国际债务、金融债务、公司债务和家庭债务——都越来越大,漫无止境,持续地创下纪录。如果计入社会安全、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计划等保障制度,美国政府未来所需偿还的全部债务总额将近75万亿美元,是国内总产值的四倍多,而且超过了整个世界的生产总值。
一位资深美国计量经济学家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不客气地说:“联邦政府已经破产了,假如美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家诸如通用电气之类的公司,那么美国总统和财政部的官员就应该关进监狱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美国的顽症看得相当清楚。2009年5月14日,他在新墨西哥州的Rio Rancho参加镇民大会时表示,当前的赤字支出“无以为继”(Unsustainable),美国若持续靠向外国举债度日,利率势必飞升,何况中国和其他国家总有停止购买美国债券的时候。
奥巴马说:“我们累积的长期赤字和债务不可能维持下去,我们不能继续向中国或其他国家借贷。我们必须为这些债务支付利息,而这表示我们正抵押我们孩子的未来,以获得愈来愈多贷款。”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有权印发美元的国家,不必担心偿还不了美元债务,但正如奥巴马所说“他们迟早会对购买我们的债务感到厌倦”。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将充当最终贷款人、购买财政部的债务,其后将这些债务“货币化”。所谓“货币化”,是指美联储仅仅通过开动印钞机增发货币以满足财政部的支出需要,因为除了美联储,财政部再也找不到其它机构愿意购买其巨额债务。这就是不难想象的美元穷途末路景象。
美国救市计划以政府信用担保私人金融机构,然而谁来担保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美国早已利用金融霸主手中的“铸币权”,借助发行美元来转嫁、减轻自己的债务负担,其后果只能破坏美国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道德合法性,驱使美元贬值不止,从信用破产走向实质破产。意味着美元霸权不仅助长了今天的金融危机,而且正在酝酿着一场大规模吞噬世界各国资产的货币大危机。
从美国和全球经济利益出发,美国必须控制开销、加强储蓄、平衡收支,逐步降低债负(De-leverage),而不是相反,同时国际社会有责任和权利对美元的安全性提出要求和建立制衡手段。这样的改变,意味着美国不再能为所欲为,不再享有“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别的国家”的特权,不再凭特权用纸面财富换取资源和产品,虚拟经济支持下的繁荣必须回归到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这将是一个必要而痛苦的转型。
美国现行体制下,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治博弈,都押注于立竿见影的经济复苏灵丹;很难想像美国的民选决策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积极的根本的“平衡收支”长远方针而风雨同舟、奋力而为,推动实现必要而痛苦的转型。
尤其“杯具”的是,国际社会仍然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
只要美元的国际地位能保持下去,美国似乎可以循此继续保持甚至提高生活标准、生产率和竟争地位,并继续承受相当规模的贸易赤字。即使以不那么乐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至少到现阶段还能做到;那么,这一体系也应不至于从内部崩溃。问题在于,这种饮鸩止渴,宛若深陷海洛因毒瘾的畸形经济局面还能持续多久?
2011年12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金融海啸反思——“无体系的体系”不可持续(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