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寒笑门徒# 这是两门基础课程的门徒作业,作为大家参考!

2015-11-14 05:27阅读:697
#寒笑门徒# 这是两门基础课程的门徒作业,作为大家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开课《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读后感

看完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开课《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后,感觉受益良多,以下几点是个人感觉在经过学习后,对我自己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几个比较有用的方面。
1)企业设立时,要特别注意股东的非货币出资
2)自主经营的扩张中,要注意在建工程在报表中存在时间过长时,则需要警惕扩张的前景问题。
3)从企业的投资现金流向,可以看出企业的战略方向,而资产的结构又是战略实施的结果。还需要注意一点,如果控股股东与全体股东的视角不一致时,就会形成不良资产,要注意亏损的项目以及其他应收款的内容。
4)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分析,能看出企业对上下游管理的能力,是一种竞争力的体现。综合来看,毛利率、核心利润率和净资产回报率,也是一种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5)高质量的收入应该是有前途的产品带来的主营收入,高毛利率能体现产品的竞争力,但要小心存货管理(利润操纵)造成的毛利率虚高。存货积压最终都会导致亏损。
6)核心利润产生的经营现金流是检验利润质量的重要指标,经验数据:核心利润*1.21.5=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7)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密切相关,资产负债率不一定能很好的衡量财务风险,相比而言,更需要关注贷款融资的规模与现金量。另外,企业真正的风险,不能直接计算出来的风险,包括: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核心人物变更风险、惯性依赖风险、竞争环境变化风险等。
pan>8)除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外,一些企业内部的信息可能可以更好的反应企业的影响,如薪酬、人力资源周转率等。但历史只能决定未来的一部分,未来是由未来诸因素决定的,利用报表看前景有局限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请教老师的,如下:
问题1:分析上市公司的扩张行为,是否可以直接看合并报表的在建工程情况,而不管它是自主经营为主还是控制性投资为主。当需要分析某些特定的项目时,再去看子公司的情况。这样是否更方便?
问题2:企业较高的核心利润率或资产回报率,也有可能是来自竞争力以外的因素推动的。具有深厚护城河、能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走得远。那么如何从财务报表去考察企业这种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呢?
问题3:课程中提到一个经验数据,核心利润*1.21.5=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对2倍以上存货周转率的公司来说,是合理的。对于成长型公司,这一经验数据是否合理?如果是考察自由现金流量,对于快速成长期的公司,他们的投资需求应该很高,那么,可能导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很低,这个问题应该怎样看,特别在DCF的估值上。
问题4: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股权过度集中容易出现大股东利益与其他股东利益不一致的情况,股权过于 分散又容易出现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那些怎样的股权结构是最容易减少这些矛盾的,又是什么方法去判断公司治理的好坏?
问题5:个人感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些指标能从企业员工内部反应出公司的前景问题,可能会较其他指标更为真实,从员工的平均工资(如全部员工平均或管理层平均或技术人员平均等)去评价企业的前景,这个意义大不大。还有,人力资源周转率能从报表中找到相关数据吗?

课程的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一、企业设立、经营与财务报表分析
总结:主要讲解了三大报表的构成以其关系,以及企业设立时股东出资的三重效应,需要特别关注非货币出资。
1、资产负债表用于表示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财务状况,它代表企业的财力。
资产指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只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因为不容易用货币表示的资源在财务报表中就不能真实反映了,例如品牌、人力资源等。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也可以分成经营资产和投资资产两类。而资产的权益归属又来自两个方面:负债和股东权益。因此有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负债可分成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股东入资,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利润积累,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利润表体现某一个时期企业的盈亏情况的报表,它代表企业的能力。
利润表可简单理解为:收入-费用=净利润。所有增加净利润的因素都可视为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资产增值。而所有使利润减少的项目都可视为费用。
3、现金流量表表示某一时期企业的现金变动情况,体现企业的活力(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表具体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部分的现金流
4、三大报表之间的关系:现金流量表可以理解为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展开;利润表可以理解为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展开。
5、考察特定企业的时候,要高度关注股本与资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非货币出资。股东入资要具备以下三重效应:1)股东的出资要为企业的经营奠定基础,即资产必须可整合,与企业经营活动特点一致;2)股东的出资能对潜在债务进行保障,代表入资质量;3)确立股东间利益关系。

二、企业的发展、扩张与财务报表
总结:分析了企业发展扩张的两个途径:自主经营、对外控制性投资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以及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自主经营的扩张中,会对在建工程、借款/股本产生影响,但在建工程在报表中存在时间过长时,则需要警惕扩张的前景问题。对外控制性投资:通过控制性投资/总资产(母公司),可以看出企业是以自主经营为主还是控制性投资为主。控制性投资占用的资源包括:一次性占用:长期股权投资差;提供流动资金的:其他应收款差。看合并报表与母公司各项目之差,比如借、应收,说明子公司在这方面的能力如何。而控制性投资的效益(即子公司效益),体现在母公司的投资收益(分红)以及合并报表核心利润与母公司净利润之差。
问题1:分析上市公司的扩张行为是,是否可以直接看合并报表的在建工程情况,而不管它是自主经营为主还是控制性投资为主。当需要分析某些特定的项目时,再去看子公司的情况。这样是否更方便?
企业发展与扩张的两个途径:自主经营、对外控制性投资,而资金来源三个方面:贷款、股东入资、利润积累。
1、自主经营扩张与财务报表
自主经营的重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形成在建工程,一般形成较长的时间;而项目需要筹资解决资金,这在资产负债表中会影响借款或股本。在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如果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时间过长,这需要警惕扩张的前景问题,因为可能存在两个后果:
一是单位产能成本可能过高(因为在建工程时间越长,会增加固定成本,如利息等)
有可能重大投资决策错误(建时信心满满,在建的时候发现产能过剩)
2、控制性投资与财务报表
控制性投资的撬动效应:在自身不融资的情况下,通过控股子公司进行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
1)控制性投资的识别:
控制性投资出资 = 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可能是母公司统一融资,然后分配给子公司,实现更好的融资条件
控制性投资的借款:母公司的其他应收款 合并报表的其他应收款
两者合计代表控制性投资的大概规模,可以判断一个大概关系
与总资产对比,即:控制性投资/总资产(母公司),可以看出企业是以自主经营为主还是控制性投资为主。
控制性投资的撬动效应:母公司资产总计、合并报表资产总计两者之差
子公司的扩张:看合并报表与母公司各项目之差,比如借、应收,说明子公司在这方面的能力如何。
在控制性投资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合并报表总资产-母公司总资产,数值很小或小于0,说明子公司整体亏损或扩张能力不行或子公司还没开展业务
2)控制性投资效益的体现形式
不分红:母公司净利润、合并报表净利润(使用核心利润更好)之差,体现在子公司的净利润里
分红:母公司的投资收益

三、从财务报表看战略
总结:企业战略的实施需要动用资源,这必然在报表中有所体现。动态来看,企业战略的实施会导致资源的变化,如产生不同项目的投资现金流。静态来看,战略实施的结果会体现在企业的资源结构上。考察企业的战略,还需要从行业或更大的角度来看:行业的选择本身体现了企业的战略,战略的调整要适应政策的变化,营业收入水平又能体现企业的定位与市场能力。自主经营扩张要特别关注在建工程,控制性投资要观察其资产盘活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最后,在考察控股股东的战略视角是否与全体股东一致,如果不一致,在报表上会形成不良资产。
股东设立企业就是为了一个战略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种资源的组合。只要动用资源,而且这个资源可以用货币计量,那么,必然会在报表中体现
1、战略实施的资源基础:静态、动态
静态:现有的资源结构的战略含意
动态:一段期间资源流出量的关系
例如:投资活动流出量中,是购建固定资产还是投资支付现金,代表企业是倾向于自主经营还是控制性投资。企业战略方向调整,现金流出结构会相应变化;企业资源的结构则是战略执行的结果。
2、从行业或更大的战略视角看企业
站在更大的行业、经济环境格局中看企业发展,经济政策的变化会对行业产生影响,进而企业会形成动态的战略调整,改变资源投向
选择了行业,其实也就选择了战略。行业决定了基本的资产结构,最明显的是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关系问题
定位:资源、产品定位与市场占有率。以营业额为指标,比较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收入水平,企体现出企业的定位以及市场能力。
3、扩张战略及其效应
对内扩大经营:会增加产能、在建工程、固定资产、销售额、经营现金流,如果在建工程时间过长,前景就需要关注。
控制性投资及撬动效应以外的效应:资产的盘活效应、风险分散效应
盘活效应:表上公司不需要的资产或表上不体现的资产,作为出资设立子公司,在子公司中得以发挥其作用
风险分散效应:其他股东的入资(对子公司业务有帮助的股东),可以分散风险
4、从股东的视角看企业战略
从全体股东视角:
企业资源的系统性优化,资源的整体,不是局部最优。资源变化的盈利导向:年末与年初的对比,要对企业的盈利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控制性股东的视角:
如果与全体股东视角不一致,就会形成不良资产。上市前:做什么,什么赚钱。上市后:做什么项目都亏钱,可能是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转移资产。报表上,大股东以公司名义借款,形成的其他应收款,就是不良资产。

四、从财务报表看竞争力
总结: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可以分析企业的收款和付款过程,进而考察企业的上下游关系管理,长期的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往往是一种竞争优势,而不是竞争劣势。毛利率往往是产品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核心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也是考察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问题2:企业较高的核心利润率或资产回报率,也有可能是来自竞争力以外的因素推动的。具有深厚护城河、能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走得远。那么如何从财务报表去考察企业这种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呢?

1、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看企业的上下游关系管理(竞争力的体现)
货币资金与短期借款的金额比较能看出企业短期的资金问题。
其他应收款:向子公司的提供借款(集团资金管理的安排问题,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渠道)
收款过程管理: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加一起,年末 年初的差额为全年收入少收回的金额(全年净赊销金额)。第二看结构:应收票据质量高于应收账款。
预收款:年末 - 年初的差额,再加回前面两项应收款的差额,即为全年没收回的收入部分,即回款的缺口,这代表对下游的管理能力。
付款的管理问题: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存货- 预付款,为企业在付款过程中占用的资金,代表其对上游管理能力。结构:应付账款多于应付票据,说明企业可以少使用高质量的票据,也是一种对上游能力的体现
长期的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往往是一种竞争优势,而不是竞争劣势
2、产品在市场中的盈利能力
毛利体现产品在市场中的盈利规模,毛利率能体现产品质量、产品竞争力
3、核心利润、核心利润率与竞争力
核心利润:毛利、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表明经营资产的盈利能力
核心利润率:核心利润/营业收入,强调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
4、资产报酬率与竞争力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五、从财务报表看效益及质量
总结:核心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是利润总额的三大支柱,核心利润是衡量企业效益非常重要的指标。从利润表利润结构考察企业利润的质量,营业收入的规模及其来源于有前途的产品,是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体现。毛利率是竞争力的体现,但要小心存货管理造(利润操纵)成的毛利率虚高。费用率的高低能体现企业在管理上的竞争力,同时也要关注费用额的大小是否正常和恰当。投资收益取决于控制性投资的分红,营业外收入则要关注其持续性问题。最后,核心利润的现金流量是检验利润虚实的试金石,经验数据:核心利润*1.21.5=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存货周转次数超过2次)
问题3:课程中提到一个经验数据,核心利润*1.21.5=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对2倍以上存货周转率的公司来说,是合理的。对于成长型公司,这一经验数据是否合理?如果是考察自由现金流量,对于快速成长期的公司,他们的投资需求应该很高,那么,可能导致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很低,这个问题应该怎样看,特别在DCF的估值上。
1、利润表要看利润的构成
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产品的最初的盈利能力
核心利润:毛利-三费-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核心利润、投资收益影响最大
利润总额:核心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为三大支柱
合并报表的净利润,代表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只是一种观念的价值量(分配不以其为基础)
2、利润表结构与利润质量
1)营业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变化。一是看收入的规模增长,二是看收入结构,有前途的产品带来的收入更能体现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2)要看毛利率的变化,毛利率体现的一种竞争力,但要小心企业通过存货管理操纵利润而造成的毛利率虚高。存货积压会导致当期毛利的提高(制造业中),两种原因,一种是管理失当(实物积压),一种是利润操纵(账面积压,卖掉的存货并没从账面去掉)。存货积压将为未来的亏损奠定坚实基础。
3)费用额和费用率的变化。费用额:随业务的变化波动情况,注意这种变化的恰当性和正常性。费用率:费用的有效性,费用率越来越高时,意味着企业管理的竞争力下降
4)资产减值损失。专注于主业的公司,一般公允价值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都较小
5)投资收益。有控制性投资的话,取决于子公司的分红
6)营业外收入。如果持续性比较长的话,一定有它内在的东西,比如补贴(体现国家政策,要注意政策持续性),如果是变卖资产,是不具持续性的
3、核心利润的现金能力与利润质量
满足条件:核心利润*1.21.5=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存货周转次数超过2次),有利润,更有钱是比较理想的情况;有利润没现金,可能利润比较虚
检验企业利润虚和实的一个重要试金石:核心利润能不能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

六、从财务报表看风险
总结:经营风险方面,毛利率、核心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经营风险,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的比值关系则需要辩证地看,因为这反映了企业的上下游关系管理能力。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密切相关,资产负债率其实不是很好的衡量指标要,很多经营性负债往往是竞争力的体现,甚至于利润相关。相比而言,更需要关注贷款融资的规模与现金量。但是,企业真正的风险,不能直接计算出来的风险,包括: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核心人物变更风险、惯性依赖风险、竞争环境变化风险等。
问题4: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股权过度集中容易出现大股东利益与其他股东利益不一致的情况,股权过于 分散又容易出现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那些怎样的股权结构是最容易减少这些矛盾的,又是什么方法去判断公司治理的好坏?
1、经营风险
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经营风险:与未来盈利能力不确定性相关的各项因素,相关比率
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体现的上下游关系管理。其他衡量经营风险的重要比率:毛利率、核心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存货能不能卖得动)
2、财务风险
资产负债率:一般超过70%,财务风险就比较大了,但不是绝对的,如果是经营性负债多,贷款融资少,其实财务风险不大。
利息保障倍数:衡量融资效用的比率,比率越高,融资的效用越高
核心利润率:财务风险是与经营风险密切相关的
需求性融资:比较现金与借款的额,如果借款额相对很小,就不是需求性融资
预收款:实际是与利润相关,实际需要的现金要比这个数字要小
3、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核心人物变更风险
股权集中度:集中度越高,越体现大股东的意志。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任命管理层,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管理层与股东的关系,更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公司治理中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冲突会形成管理的风险。
核心人物变更风险。董事会三年换一届,累计投票制下,可能会影响股东与董事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4、惯性依赖风险
企业文化
企业综合竞争优势:质量、技术、管理等原有优势是否变化
经济发展的惯性问题:外部环境、人、内部管理是否有变化
5、竞争环境变化风险
竞争地位是否变化,与未来经营风险密切相关
经济政策的变化:可能影响营业外收入的政策持续性
替代品的出现
特定地区的行政领导人变化

七、从财务报表看前景
总结:从资产的角度看,要考虑资产与收入、收入与效益、效益与质量三者的平衡;从利润表的角度看,必须看核心利润(这个是根本)、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三个项目。重组对前景的影响,资产的变化是表现形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非货币信息来看,资金、人力资源、市场都是重要信息,例如人力资源周转率(留不住人的企业前景堪忧)。行业变化与公司前景:企业与特定时期政策的吻合度、技术环境变化的影响。
问题5:个人感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些指标能从企业员工内部反应出公司的前景问题,可能会较其他指标更为真实,从员工的平均工资(如全部员工平均或管理层平均或技术人员平均等)去评价企业的前景,这个意义大不大。还有,人力资源周转率能从报表中找到相关数据吗?
1、从资产结构看前景
从经营资产看前景:企业可能存在与经营资产有关的三个不平衡
第一:资源能力与市场:固定资产存货很高,但营业收入不高。可能投资决策失误,可能人不行。(产品本身不行,也可能没有开发好)
第二:市场与效益的脱节。营业收入高,但毛利率低、费用率高
第三:有效益没质量。有利润没现金,可能利润虚。对应可能应收账款、存货增加
控制性投资:看特定的地域环境变化与少数股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从利润结构看前景
利润表必看的三个项目,核心利润(根本,核心)、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年度间的变化以及规模的变化。警惕核心利润不行,营业外收入行,投资收益出其不意的补充利润的企业。还要看主营业务的竞争力问题
3、从融资重组看前景
资产重组: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调整。改变结构,提高利润
债务重组:改变条件(利率、期限、偿还方式、转股),缓解压力
资本重组:企业内部股权结构调整
企业重组:企业间的股权结构调整
资产方:关注对利润和盈利能力持续性的影响
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前景(资产方的变化是表现形式)
4、非货币信息看前景
发展和扩张的问题:资金、人力资源、市场。慎重扩张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和薪酬,重要表现是人力资源的周转率,企业留不住人是不行的(是否有一些较好的指标衡量,人力资源周转率能算出来吗)
比较竞争优势:相对竞争优势在哪
5、从行业变化看前景
与特定时期政策的吻合度、技术环境的变化

总结:历史只能决定未来的一部分,未来是由未来诸因素决定的,利用报表看前景有局限性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