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美打车软件的对比

2014-11-19 19:44阅读:
Uber,全球估值最高的打车软件
如果说目前最受关注的非上市美国互联网公司有哪些,那么包括Uber就一定会被投资者提到。这家打车软件的龙头公司和阅后即焚软件Snapchat并列为全美最受关注的非上市公司。而事实上,通过20146月共计12亿美元的D轮融资,这家非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高达惊人的182亿美元。超越了大量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市值是美国版大众点评Yelp的三倍,大数据龙头Splunk的两倍,比拥有魔兽和星际两大系列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动态暴雪的市值还大。从D轮融资的股东名册中,我们看到了家喻户晓的Blackrock, FidelityWellington Management, Google Ventures等。那么是什么让这家成立仅仅五年的公司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市值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Uber的应用过程。一次完整的 Uber 使用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打开应用,输入目的地信息,在加长林肯、凯迪拉克、宝马、奔驰等之中选择你中意的座驾,预订完成后第一时间得到精确的预计到达时间、大致的价格和司机的实名信息,并可通过 APP 实时查看车辆行车路线。享受戴着白手套的司机彬
彬有礼的服务,到达目的地后,绑定的信用卡将自动根据里程数扣款。与此同时,一封新邮件会即刻到达你的电子信箱,邮件列明了详细的里程数和收费数,并附上行驶线路图,是否绕了远路可一目了然。
Uber对于打车商业模式的颠覆
美国几乎所有的颠覆性行业都来自于一个点子。而Uber的创立也来自于一个有趣的想法:「一个按钮,车即来到」。
伴随着这样一个最初的想法,Uber的创始人卡拉尼克在2009年成立了这家互联网叫车服务,最初做的是豪华叫车服务。在美国生活过的人可能知道,美国的出租车和豪华叫车服务(Car Service)是不同的,后者服务更好,也更加高端。而没想到Uber这种打车软件服务很快就获得了用户的好评,逐渐开始冲击传统的出租车业务。公司也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1111月,Uber从门罗创投和高盛获得投资时的估值还只有3.3亿美元,两年后到了2013年这个估值增长到了35亿美元。而就在许多人认为公司估值有巨大泡沫的时候,2014年的估值已经突破了182亿美元。
Uber能够横空出世,正因为其解决了几个叫车的痛点,也从商业模式上颠覆了打车行业。
让我们回到五年前,看看没有Uber的时候,人们是如何叫车的?我从曼哈顿下城的纽交所出来,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在曼哈顿观光暴走了一天后,也有些累了,决定打车。纽约的出租车是一律的Yellow Cab。等了十分钟,终于有一辆车停在了我面前。告诉司机我要去上城的时代华纳大楼。纽约的出租车司机大部分来自于印度和中东,他看了我一眼,估计觉得这个中国游客第一次来纽约,什么都不懂。于是开到中央公园后绕了几圈才将我停在57街的时代华纳大楼,多收了我十美元不说还厚着脸皮问我要小费。。。
另外一种体验是,我在纽约皇后区的家中,突然想去时代广场逛逛。这时候父母都开车上班去了,住的地方离开公共交通还有一定距离,就想打车。但是,纽约市除了曼哈顿是没有随手可以叫的出租车的!还好我是一个中国人,有中国人Car Service服务。我打开中文报纸,打了一个电话,过了二十分钟一辆车才来到。而皇后区如果不知道中国人Car Service服务,那些老外估计只好硬着头皮走二十分钟去地铁站了。。。
以上两种是笔者真实的情景体验,他说明美国出租车的两大问题:1)有许多非常糟糕的出租车体验。包括司机糟糕的服务态度,绕路,载客等。这样的经历大多发生在传统的出租车公司;2)美国有大量的地方根本没有随手可招的出租车。事实上,没有大部分的城市都没有这种随手可招的出租车。这让订车服务Car Service变得更加重要。
滴滴打车,2014年中国最火的互联网应用之一
2014年的2月,腾讯通过微信做了两件轰动全国的事情。第一件就是微信朋友圈的发红包和抢红包。可以说,这个好玩的游戏没有花费一分钱,让几亿的中国人一下子就绑定了微信支付。第二件事就是推出了滴滴打车,通过对打车费用的补贴和抢单司机的奖励,腾讯两头烧钱,却改变了许多人叫车的方式。一时间,补贴后的滴滴打车费用比做地铁还便宜,大量的用户开始使用滴滴打车。从2月到3月底的时间内,滴滴打车的用户数从2200万暴涨到1亿,日均订单从35万增长到521万。这个订单量甚至超过了同期淘宝的移动支付订单量。可以说滴滴打车成了中国最火的互联网应用之一。
事实上,在滴滴打车之前也有大量的打车软件,比如“大黄蜂”等。然而,由于微信的强大推广力度以及优惠的补贴,滴滴打车让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式的叫车形式。而在连续几个月的使用中,滴滴打车在改变了许多人的打车习惯。今天,在滴滴打车逐步取消补贴之后,依然有许多人在用滴滴打车。用户开始习惯用互联网的方式叫车,而司机通过打车软件也能知道用户的目的地,更好的管理行驶方向。
滴滴打车解决的痛点:价格不对称
互联网的核心就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如果说Uber解决的是闲置车辆和乘客之间的供需信息不对称,那么滴滴打车解决的就是打车价格的不对称。相信很多人之前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当我们需要出租车的时候,往往打不到车。比如上下班高峰时间,周末晚饭后的时间等。笔者在陆家嘴上班时,经常发现6点以后,各个办公楼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等车人群。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每天等待出租车的时间需要至少30分钟。在打车软件出来之前,笔者的很多朋友就说过如果在下班高峰能打到车,他们愿意多付钱给司机。而对于司机来说,由于担心拥堵的隧道,许多司机也不愿意载客去浦西的客户,最终导致我们看到大量的街头出租车拒载情况。
显然,上下班高峰时期的出租车起步价过低了。而司机也经常会有不希望去的地方和区域,但在此之前也没有非常好的解决办法。滴滴打车解决了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这两个痛点。乘客通过滴滴打车中的加价,变现提高了高峰时期的打车价格。一些有意愿出更多钱的乘客能够在叫车高峰时期打到出租,不需要在马路上和大家为了抢车而“肉搏”,甚至引起摩擦。从打车需求上看,也有高峰和不繁忙时间,背后也是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平衡价格。在上班和下班高峰时期,需求是大大超过下午,傍晚等这些非高峰时期的价格。那么从经济学本身的角度看,价格就不应该相同。而移动互联网叫车的方式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Uber和滴滴打车的比较:
由于中美两国出租车市场的不同,Uber和滴滴打车无论从使用场景,还是商业模式都完全不同。笔者认为两者的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美国除了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大城市的商业圈,大部分地区很难打到出租车。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订车服务Car Service的市场很大。许多美国人需要叫车都要提前给Car Service打电话做预订。当然,造成这个现象的本质还是大部分美国人家里都有车,并不需要随时随地的叫车。所以Uber的模式更像在线的Car Service公司,而不仅仅是互联网打车软件。而这种模式在美国的市场空间非常大。相比而言,滴滴打车更像是一款“纯正”的互联网打车软件。其作用在于让打车价格和供给需求匹配,更加市场化。
2. 滴滴打车的使用频次更多在于打车的上下班以及周末晚上的高峰时间。中国大部分消费者使用嘀嘀打车的典型场景是:“我们走到马路上,等了五分钟没看到一辆出租车。于是拿起手机开始使用滴滴打车。高峰时候消费者会加钱。”而相反,Uber的使用场景更多,可以说是全天候的使用场景:“住在旧金山郊区硅谷的用户明天要出差去纽约,于是他通过Uber来预订第二天的用车。或者住在纽约长岛的用户突然想去曼哈顿泡吧(因为喝酒不能开车),他马上通过Uber来找出租车。”
3. 滴滴打车取代的是传统的出租车预订电话中心,然而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嘀嘀打车的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享受到了更加市场化的打车价格。在滴滴打车最红火的那几个月中,笔者见到很多出租车司机大力赞扬这款打车软件,说自己因为滴滴打车而每个月多赚了好几千元。相反,Uber由于取代的是传统的出租车,在其进入的每一个城市都受到了大量的出租车司机抵制。Uber带来的是打破传统的出租车牌照垄断,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出租车服务,也利用了闲置车辆和司机。可以说,任何的汽车都能成为Uber的潜在用户。
4. 从市场空间来说,显然Uber更大。这也并不意外,今天Uber市值已经超越了180亿美元,是滴滴打车的好几倍。 Uber更大的空间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从行业格局看,显然在美国对于Uber这样的打车软件有着更大的需求。其次,Uber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利用闲置车辆。那么未来Uber可以匹配任何闲置车辆的供给和需求,而不仅仅是出租车。包括冰激凌车,热狗小贩车,送鲜花车等。由于美国有着全球第一的汽车保有量,Uber对于闲置车辆利用的入口价值将是非常巨大的。而对于滴滴打车来说,其市场空间更多需要和其他本地化社交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滴滴打车的价值更多在于其入口价值。毕竟打车是一个高频次的服务,可以很好的成为移动支付,商业活动大数据等方面的入口。而其商业模式中,单独的打车软件业务要变现难度很大。不过,在移动互联网“免费”的今天,“羊毛出在狗身上”。滴滴打车可以通过和腾讯的合作最大化其商业价值。但也因为滴滴打车本身很难独立化获取价值,也将局限其长期的市值空间。
点拾(颠势)原创,转帖请注明微信号:deepinsightapp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