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关于“六十四手”的说明

2023-11-06 16:19阅读:1,865
关于“六十四手”的说明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吴秀峰大师的高足邢华亭与刘兴华曾一度在天津海河公园习武,常有多人驻足围观,期间武术名家王希斋、王恩荣出于对八极拳的热爱,遂与邢华亭、刘兴华惺惺相惜成为挚友并学习八极拳,二人在习练中深感拳术之精妙,提出为了使这些宝贵的拳术不失传,建议用文字和绘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于是王希斋王恩荣先后执笔,现将其中编写的两本手稿分述如下:
其一:主要有“六开八项、二十四翻手、连手、连肘”,此外还有一些歌诀论述等,手稿没有名称,署名是:吴秀峰、邢华亭、刘兴华合编,秦国治校对,王恩荣绘图,王希斋整理。实际上吴秀峰先生对此事并不知晓。手稿完成后在邢师处存放,约在一九七四年,邢师把此手稿交给了塘沽崔宝印,此后有多人抄写复制。
其二:主要有“六十四手、二十四式、八顶、十二提”,还有一些歌诀,合称为“一百零八式”,完成后交给邢师,可是邢师并没有看,后来在刘兴华处一直保存。一九八七年,邢师向我讲述了此事,不久便从刘兴华处把这本手稿拿来,最初只有几人抄写复制。我持手稿请邢师逐一讲解,邢师不时地摇头凝思不解其意,发现有多处错误以及不妥不解之处,对此邢师述说其原因:
一、由于时间条件所限记录不全,笔者对所写内容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解,许多是个人发挥想象的,加之主要执笔的王希斋中途故去,王恩荣年老体衰书写能力较差,以致在书写表述绘图示意上均有错误,许多歌诀是为了完整自编的,并不准确合理,许多理论叙述是个人的心得体会或是在它处借鉴而来,并非都适用于八极拳。其中多有不真实不妥之处,例如:一、在
叙述“关公献刀”一式时原稿是这样写的:“吴秀峰老师曾用此式在山东打擂时赢过一位一百零八岁的老和尚 ………”。至此试问:和尚不可能参与打擂,何况已一百零八岁,再者说,届时吴秀峰年龄不过四十岁,把如此高龄的老和尚打败至伤也不是光彩事。只这一点足以证明是虚构的,打擂之事确有,但情节夸张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例如二:“分手”是“二十四翻手”中的之一、“挑提、八顶、十二提”这些都属于六开,把这些混合在一起,更是没有道理,此外还有单、抱、挎等为何没有?这是明显的错误。
二、后期由于在一起练的机会很少了,许多内容邢师根本没有讲,王恩荣因急于求成以致牵强附会,用了一些不该收录的内容拼凑,填补空缺草草完成,其情可嘉做法欠妥,当时邢师就提出:“六十四手”内不能有六大开的基本式,一些内容尚需研究斟酌,不可轻率从事,必须经过吴秀峰先生的首肯,结果由于一些原因均未实现。
综上所述,“六十四手”等两本手稿并没有把邢师的拳术技艺全面正确地记录下来出入甚大,八十年代末,邢师在审视这些内容时提出了许多意见,主要是:“六十四手”应源于六开的三节四向的繁衍变化,每一手必须有多种相似相近的用法变化,“六十四手”就是六十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式,是“六开”进一步的衍化分解归类,正如歌诀所言:“阴阳五行循环理,拳法岂被数目限”。在相生相克繁衍变化无穷无尽的拳术技艺中,哪些招式具备“六十四手”所需的条件要求?如何遴选确定?邢师秉持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态度最终没有定夺。八极拳历史上是否有此一说?八极拳是否适用于“六十四手”的解析值得商榷,更不能拼凑杜撰,某些内容失传的现实应该实事求是的面对,“六十四手”的不解之谜留予后人探索,或许这就是艺无止境的奥妙。
近年来,两本手稿多有传抄复印或以此为主要内容著书,然而书中内容基本上都是这两本手稿的翻版重复,有人视为得道的真经秘笈,其实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根本没有必要故弄玄虚,为了正确客观的理解评价这两本手稿,我谨遵邢师当年的论述以及了解的有关情况予以说明,还事情的本来真实面目,两本手稿是老一辈武术家辛勤执着的劳动成果,在哪特定的年代里难得自珍,秘不示人是可以理解的,虽有相差甚远不尽人意的缺憾,仍不失有一定的启发导向参考价值,但是谬误必须更正,讹传必须遏止,事实必须澄清,让它为八极拳更加系统完善发挥应有的作用。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