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国古建筑大门——门钉的讲究

2024-06-04 16:43阅读:
门钉是钉于大门扇外面的圆形突起的装饰,是中国古建筑大门上的一种特有装饰。门钉,在《墨子·备城门》称为“涿弋”(音拙艺),什么意思呢,古代敌人攻城,射带火的箭头,燃烧破门。
中国古建筑大门——门钉的讲究

古人注释为城门上嵌装的尖圆形木橛,或者在城门上抹泥土,“涿”为水滴的意思,“涿弋”就是灭掉射箭上的火,用于军事防御。建筑考古学者的研究认为门钉的产生是门本身的构造需要,为了避免显露的钉痕有碍观瞻,用门钉作为装饰。
门钉有几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
中国古建筑大门——门钉的讲究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门钉颇为重视,它是封建等级的标志。门钉的数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规定,到了清朝则对门钉的使用有一定之规。门钉数量的决定则来自于我国古代
《阴阳说》及封建的恩封制度。
皇宫城门上,是九九八十一个;王府的门上,是七九六十三个;公侯,四十九个;官员,二十五个;老百姓家,一个都没有!所以,老百姓被称作“白丁儿”。
中国古建筑大门——门钉的讲究

无论是古建筑雄厚的实拼木板门,还是现代钢木大门,钉上一排排硕大的金色门钉,既显得更加禁固,又会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也蕴藏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文旅、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