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自古清明多时雨,大地含悲祭先魂

2023-04-03 20:01阅读:
自古清明多时雨,大地含悲祭先魂
小石头

清澈的村落,安静的下午,一小脚老太在麻利地拾掇着豆子。阳光暴晒,风儿似乎停滞,酷热难耐,家里的大黄狗早已俯卧在树荫下,狗舌头外伸,一个劲地呼哧带喘,长长的舌头下拖带着一条唾线。
小脚老太是我的奶奶,古稀之年的她,依旧精神矍铄,丝毫显不出一丝疲惫。做了一辈子的农夫,与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把七个儿女一个个拉扯成人,盖房置地,娶妻生子,老人的任务似乎完成了,安享晚年才是正道。对于奶奶而言,这些俗谚都是别人的说辞,她虽然不下田了,但是基本的农活却依旧在操持着,用她的话说就是锻炼身体,活动筋骨,就像打豆子这种活计,她乐此不疲。
农人多勤劳,看到村头河沟里撂荒的一爿地,奶奶随手点了几把豆子,有点碰天收的意思。施的是农家肥,因在河沟,浇水困难,纯粹是天降甘霖湿一片,豆子初出,显得苗稀颗疏。秧苗扎地,根须盘错,就是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这片豆子竟然在成熟时获得了丰收,被爹帮忙收割拾掇到院落,竟然堆满了老宅小院的一个大角落。
煮毛豆是奶奶的拿手好戏,土灶炉火升腾,铁锅水滚鸣响,青黄的毛豆在沸水中渐渐变色,豆香扑鼻而来。待毛豆煮熟,舀一瓢凉水,毛豆倒入其中,抓一把剥开就食,豆软糯香,越嚼越有味,嘴巴无法停止。豆子吃多了,胀肚打嗝连带放屁,连黄狗都莫名其妙。
打豆需天干物燥,豆荚炸响,用木制的锤头稍稍捶打,圆咕噜的豆子就蹦跳着从荚中跃出,弄得满地都是。奶奶在周遭用布袋子围成宽宽的一圈,调皮的豆子,竟然有不少跃出了边界。豆荚被打碎,搅拌到猪饲料中,成了猪食的一部分。倔强的豆杆则被填到了灶火,成了一日三餐的引火物。豆子成了奶奶的最爱,一颗颗被她捡拾到簸箕中,左巅右抖,把浮荚杂物去除,剩下一捧捧黄豆静谧安闲地躺在簸箕,摊薄暴晒,失水分的豆子坚硬异常,放在口中咬起来咯嘣咯嘣的。奶奶备了一个布袋,把吹干弄净的豆子装进去,算是一季辛劳的收获。
今天,豆浆机司空见惯,而在八十年代的乡村,喝豆腐脑、吃豆腐最常见。听到卖豆腐的吆喝声,奶奶必会舀半碗豆子,到巷
口换一块豆腐,午间或晚饭时,炒豆腐、炸豆腐片,为单调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口舌之福,往往蕴涵在隔代亲的举动之中。奶奶把油炸的豆腐片悄悄塞到我的手中。边吃边砸吧嘴的我,仰望万里无云的苍穹,愈加感到生活的纯粹和惬意。
奶奶闲不下来,豆子拾掇完,又操持猪圈里的营生,几头猪成了心中的惦念。偶尔去走亲访友,必然念叨猪圈里哼哼唧唧的家伙。割草、扎草、煮食、搅拌,整个过程毫无滞懈,在我的眼中,那是一气呵成的感觉。奶奶时不常擦擦额头的汗,望着贪吃的几头小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猪壮年节丰,卖钱添衣裳,几头猪寄托着她的希望,猪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家老小改善生活的依靠。
夜半更深,昏黄的油灯下,奶奶依旧在忙着纳鞋底。顶针套手指上,针线在鞋底穿来别去。家中男孩多,脚大更费鞋,在体力劳动占据着所有人的活计时,一双双鞋子成了亟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爹和叔叔老早就懂得稼穑之苦,十分珍惜脚上的鞋子,天热赤脚,天冷着草鞋,哪怕脚底板磨出厚厚的茧子。饶是如此,鞋依然是家人的重要话题。纳一双鞋底颇费时日,白天地里的活样样不能少,只能在夜晚才能闲静下来,一针一线密密缝,严严实实细细纳,一腔厚爱都浸在分针走线之中。
自古清明多时雨,大地含悲祭先魂。奶奶安详过世,走得悄无声息,一生劳作的她即使在晚年也不愿给儿女添麻烦。她用勤勉和任劳任怨拉扯着一大家子,个中辛酸苦楚从未对人言表,待几十口子孙男娣女在其大寿之际团团围坐时,老人家笑容如霞,精神矍铄。时至清明,奶奶的音容笑貌浮现于眼前,让我久久挂怀。
赋诗一首,聊寄哀思:
依依杨柳明媚天,草芽青青花吐鲜。冷烟寒食追故人,清明新土奉丘前。
雨送黄昏纸飞仙,坡梁枯草魂归园。后辈虔诚忆先辈,沐浴春风思梦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