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有哪些不合常规的妃子册封恩典?
2022-05-17 14:50阅读:
作者:史遇春
一、妃子封号称“皇”异事
1、“皇贵妃”源起
明代“皇贵妃”之号,始于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朝。
这一说法,可于史料中看到的,为《明外史》。清人陈梦雷所编撰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卷四十一《皇后部列传十二·宣宗孙皇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家范典》卷九十八《媵妾部纪事三》均引《明外史·后妃传·宣宗孝恭皇后孙氏传》,述及“皇贵妃”事,其情大略如下:
朱瞻基为皇太孙时,孙氏为嫔。朱瞻基即位之后,册封孙氏为贵妃。明廷旧例,后妃册封之仪,皇后有金印、金制册封诏书;皇贵妃之下,只有册封诏书、没有印信。其时孙氏有宠,遂向太后申请,册封之时,得以配置金印。贵妃配有金印,即始于此。
印信是权威的重要象征之一,之所以说孙氏为“皇贵妃”之始,应该与她受册之时配有金印有关。
2、非贵妃而称“皇”
pan >
其实,明代妃子封号称“皇”,早已有之。
(1)高皇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就曾册封李氏为“皇淑妃”。
本年农历九月,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守丧期满,李氏被朱元璋册封为皇淑妃,代理掌管六宫事务。
皇后崩逝之后,不再册立新后,而让妃子代理掌管后宫,即始于李氏。
(2)朱元璋还曾进封郭氏为“皇宁妃”。
皇十子鲁荒王朱檀乃郭氏所生。
皇淑妃李氏去世后,郭氏代理掌管后宫。
3、“贵妃”无“皇”
朱元璋的妃子之中,被册封为贵妃者,共有二位:
一为赵贵妃,生皇二十一子沈简王朱模;
一为孙贵妃,生皇女四人,其中两位为临安公主、怀庆公主。
这两位贵妃的称号,没有得到“皇”字,这也是比较奇怪的事情。
4、诸妃无“皇”
文皇帝朱棣的嫔御,自贤妃权氏以下,共有二十多位,这些人的封号,没有一人有“皇”字。
5、“皇贵妃”定制
至明宣宗孝恭孙皇后(即皇贵妃孙氏,胡皇后被废后,朱瞻基立孙氏为皇后)之后,只有贵妃才有获取“皇”字封号的资格,后遂成为定制。
二、宫女封妃异事
后宫那些从事日常杂事的侍妾,一旦被皇帝临幸,第二天便上报姓名、叩谢皇恩,内廷立即以特别的礼仪对其进行优待。皇帝也会命令按照一定的规格为该侍妾配置一应物事。
除明世宗朱厚熜以外,明神宗朱翊钧及其以前的皇帝,大体都是如此这般。
朱厚熜晚年在西宫修道,后宫的规制,与大内稍有不同。
当日,因为修道而服食丹药,这些丹药多属于热剂,往往导致朱厚熜的身体处于躁动状态,他时常会不按成例临幸身边的侍妾。因为这样,那些被朱厚熜临幸的侍妾,就无法按照常规册封授号。于是,当时明宫之中,曾有“未封妃嫔”的称呼。
被朱厚熜册封为荣妃的杨氏,原本为朱厚熜身边的宫女。被临幸之后,杨氏还没有来得及册封,就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农历十一月的大火之中,为了保护朱厚熜和尚美人(后封寿妃)而亡。
杨氏死后,被朱厚熜追赠为“荣妃”,且谥以“恭淑安僖”四字,还将她祔葬在原配孝洁陈皇后的旁边。虽说陈皇后曾被朱厚熜所厌弃,但其皇后的身份地位一直都在,故而,能祔葬在她的旁边,也是一种身份和荣宠的象征。
荣妃杨氏所受的、如此特殊的典礼,也是此前所未有的。
朱厚熜后来的事情,大概是很难全部记述的。
那些得到皇帝临幸的侍妾,去世之后,如果没有任何仪式,她们的姓名,可能就湮没无存了;一般而言,必然是因为她们被加封内爵,这样,外朝才可以知晓其人。
等到龙驭上宾之后,那些被临幸还未受封的侍妾,一般都不得知晓了。
三、一笑得幸异事
曾听宫中的老内侍说是:
朱厚熜有一天诵经之时,挥手敲磬,一时失误,磬槌敲到了别的地方。
面对这一情景,朱厚熜的一众侍女全都低下头、不敢仰视,此时,只有一位年幼的侍女为之失声大笑。
朱厚熜盯着这位小侍女看了几眼,大家都觉得,这位小侍女命在旦夕。
诵经完毕,朱厚熜便临幸了这位小侍女。
这位小侍女,便是世人所说的尚美人。
从此以后,尚美人的显贵而受宠信使得天下为之震惊。其时,她的年纪只有十三岁,而朱厚熜已年将六十了。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农历八月,尚美人还被册封为寿妃。
尚氏受封之后一百多天,也就是本年的农历十二月,朱厚熜便病危了。
论议者还将朱厚熜的病与死归罪于尚寿妃,将她比之为汉成帝(刘骜)的赵昭仪(即赵飞燕之妹赵合德)。话说,汉成帝因酒色过度而暴毙,死时45岁;当时及后人多有将汉成帝之死归罪于赵氏姐妹者;汉成帝暴亡后,赵合德即自杀;数年后,赵飞燕亦自杀。
尚寿妃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薨逝,享年62岁。
象尚寿妃这样,蒙受皇恩早而去世晚的宫嫔,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最后,关于尚寿妃,再补充一点。
上文提到,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杨荣妃为救朱厚熜和尚寿妃,被大火烧死。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曾提及:
相传,这场大火,是因为朱厚熜当晚喝醉了,他与新宠幸的宫女尚美人在貂帐之中试验小型烟花,导致失火,将一切烧成了灰烬。
不过,虽引传言,沈德符对此事的态度还是十分谨慎的,他说是:
“尚美人致火事,未知果否”。
————————————
主要参考资料: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2.《明史》
3.清·陈梦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
4.清·陈梦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家范典》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