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郭嘉给曹操的信——胸中隐甲兵,遗计定辽东

2019-10-18 10:07阅读:
郭嘉给曹操的信——胸中隐甲兵,遗计定辽东
郭嘉临死前给曹操留下一封信,让曹操手下人看后“皆踊跃称善”,就连作者也忍不住赋诗称赞: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这封信的原文是这样的:“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信的大意是劝曹操不要追击袁熙、袁尚,公孙康会自己把二袁的脑袋送来。
郭嘉是曹操时代重要谋士里最年轻的一个,但也是最信任和最厉害的一个。我觉得曹操之所以最喜欢郭嘉,不只是因为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还有就是灵活机变,他总能在看似无解的危难时刻破解僵局,且转败为胜,化腐朽为神奇。比如说曹操割发代首那个故事发生的时候,别人都只是说曹操踏坏麦田违犯军纪不能杀,但是都找不出一个可以让众人信服的理由来。曹操把宝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进退两难的时候,是郭嘉站出来说:“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估计当时随军出征的饱学之士不在少数,但能引经据典帮曹操下台阶的,也只有郭嘉一人——其实《春秋》中有没有这句话,都是个疑问。所以,有人说郭嘉是“鬼才”,也有人说“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些说法都表现了郭嘉的卓越才华和出众能力。
郭嘉给曹操写这封信,是因为在曹操北征袁熙、袁尚时,大军到了易州,郭嘉病重,不能随军前行;而曹操要继续率军北上乌桓,路上“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郭嘉只好留在易州养病——曹操想,打败乌桓以后回许都,在易州和郭嘉会合,那时郭嘉的病也就好了。
没想到的是曹操回到易州的时候,郭嘉已经死了,手下人交给曹操的,是郭嘉这封绝笔信——这让曹操很是伤心,正如他自己所说:“奉孝(郭嘉的字)死,乃天丧吾也!”因为当时随从的文臣武将,“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
曹操率军攻打并州,用荀攸的诈降计消灭高干(袁绍的外甥,并州守将)后,商议西击袁熙、袁尚投靠的乌桓。曹洪等人担心刘备刘表乘虚
袭击许都,而郭嘉劝曹“乘其(乌桓)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刘表坐谈之客耳……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曹操见山路崎岖,有回军之心,又是郭嘉劝他“兵贵神速……轻兵兼道以出”,并建议曹操找好向导官田畴带路,在柳城遇敌后,分析形势,让张辽等奋力急攻,斩杀冒顿单于,降其部众。却让袁熙、袁尚率领千骑逃往辽东公孙康那里去了。
曹操安置好柳城的事,回到易州的时候,郭嘉已经死了好几天了。曹操看了郭嘉的信,只是“点头嗟叹”。第二天,夏侯惇引领众人劝曹操“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曹操笑着说:“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诸将皆不肯信,但是不久公孙康就真把二袁的头给曹操送了来。
原来二袁投奔辽东公孙康,想着“杀公孙康而夺其地”,而公孙康却因为曹操兵屯易州,无下辽东之意,就安排刀斧手杀死二袁,投降曹操。所有这些都在郭嘉的预料之中,剧情完全按照郭嘉死前预定的环节展开,毫厘不爽,分秒不差。郭嘉这封信省去了曹操率军北伐的征战之苦,不再需要夏侯惇等大将拼死征杀,减少了多少无名士兵的血洒疆场——这一封信,抵得上数万雄兵,一点也不算夸张吧?
能够根据人性推断事情发展的趋势,并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正是郭嘉死后,曹操痛哭惋惜的原因。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