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道德经》第一讲

2020-07-20 16:03阅读:
1、道,可道,非常道
因为《道德经》没有标点符号,所以给现代人断句造成了困难。目前断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道可道,非常道,第二种是道,可道,非常道。这里采用的是第二种断句方法。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道:真实而自然的东西
可道:可以言说的
非:不是
常:恒久不变的
翻译: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
深入解读:
道存在哪里?
庄子在《知北游》中,东郭子和庄子有一段对话,东郭子问庄子说:“作为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什么是道?
道家经典《清净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心得:为什么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呢?
这主要是因为道是无形的,无边无际的,虚空的,而文字是固定的,有形的,具体的。用有形的文字去形容无形的道,道就不是永恒的道了,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挂一漏万。
那怎么才能体会道呢?
体会道的过程只能是实证。所以在修心的道路上,佛主张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有局限,只有以心传心才是真正的真传。
什么是以心传心?
就是修心的人,能感受到你修心的高度,其实质是不传而传。
2、名,可名,非常名
名指道的命名。强命名“道”,真常之道,实际上是无名的,可以命名的,都是假名,都是代表
。世界上不断变化的事物,因为生生灭灭,所以可以命名的东西也就存在生死,因此这个名也就不是恒久不变的。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相无名之道,其体虚空,天地都是从其中变化而来,所以无名无相的道体,成就了有相有名的天地。
道生阴阳,乾为阳、坤为阴,乾坤为道所生。有名的天地生出万物,所以天地为万物之母。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字词解释:徼(jiào),边界的意思。
翻译:(老子)常常心驻于无,以观“”之妙。常常安心于有,以观“”的边界。因为虚无的道体成就了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无中生有”。
5、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字词解释:玄,深远的意思。
修心之人经常追求“无”而排斥“有”,正如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们的各种问题就是源于二元对立,所以老子在此特别说明:“有”和“无”是一样的,无所谓好坏。因为无中生有,“有”是因为“无”才产生的,没有“无”,哪里会出现“有”呢?所以,有无是彼此相生的,所以说“出而异名”,名字不同罢了。再者,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有无皆是很深远的。
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虽然“有无”同时观察,但是一定要心无留恋,不着印迹,一旦执着了,也就不妙了。不但要绝有无之名,而且对玄妙亦不执着, “玄之又玄”,这就深奥又深奥了呀。功夫到此时,内心了却一切,了无所了,无往而不妙,所以说“众妙之门”。此时,你也就悟道了,这样你才真正打开了所有深奥的修心之门。
道德经讲解有无数种版本,特别是第一章,讲解各不相同。首先,我们要知道世界上没有某种神力在主宰我们,道和人是平等的,道无处不在。讲解道德经一定要基于科学,破除迷信,我们讲道德经的目的是让大家修心,是去找回幸福的人生。
老子是什么人?是一个修心而得道之人。什么是得道之人?内心完全自然的状态就是得道。老子的行为是可以被验证的。就是说,修心就可以有老子内心的体验。只要这个人遵循科学的修心方法,老子所有的修心体验都可以在这个人身上得到验证。当然,如果我们不实修,我们就辜负了老子所著《道德经》的本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