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娄江、元和塘

2022-07-10 07:01阅读: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
——话说江南运河之四

我楚狂人
一、江南运河与太湖主要泄洪通道的交会3
3.娄江及元和塘
江南运河经苏州护城河东段和北段,与娄江、元和塘交会。
娄江,与东江一样,在8世纪湮没。但是很有幸,娄江在历史上多次疏浚,至今还保持着古娄江的基本走向,还在起到重要的泄洪作用。由于娄江(包括下游浏河)直接连接了苏州城、昆山城、太仓城和浏河镇(浏河港),所以更被人关注。
娄江,西起苏州护城河娄门,经吴县、昆山到太仓边境,其下称浏河,至浏河口,入江海。娄门至昆山,被称为“苏州塘”,或“昆山塘”,又称“至和塘”,昆山东门以下称为“太仓塘”。
娄江为古代太湖三江排水之一,从苏州市娄门,东经昆山入海,8世纪前后湮废。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修建至和塘,经多次浚河筑堤后,从刘家港出海。明弘治年间改称娄江。建国后,1958年拓浚浏河工程时,以昆山草芦村为娄江与浏河分界点。娄江西起苏州娄门,东流至昆山县草芦村,长53.1公里,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浏河自草芦村向东北至浏河镇入江,长24公里,流域面积1000²。
娄江是水利学者所说的阳澄水系的主通道。阳澄水系位于望虞河以东,娄江至浏河以北,面积2537²。
区内娄江、浏河、杨林塘、七浦塘、白茆塘、常浒河等河流自西向东排水入江,盐铁塘由西北向东南贯通诸河。盐铁塘以东,为沿江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盐铁塘以西有阳澄湖群,地势低洼,河网稠密。阳澄湖面积113平方公里,湖容积3.2亿立方米,四周分布着昆承湖、盛泽荡、巴城湖、傀儡湖、鳗鲡湖等湖荡。
除开主通道娄江(含浏河)外,其他河道杨林塘西起阳澄湖,东流入江,长47公里。七浦塘西起阳澄湖,东出七丫入江,长48公里。白茆塘西起常熟小东门,通昆承湖,东出白茆入江,长41.3公里。常浒河西起常熟大东门,东出野猫入江,长21.8公里。区内调度河道有盐铁塘、张家港南段、元和塘。盐铁塘自张家港杨舍至太仓,于嘉定黄渡入吴淞江,长95公里(其中西段常熟境内有10.5公里已淤塞,现仅有84.5公里)。张家港南段在常熟虞山通望虞河,向东南穿昆承湖,经横泾塘,过巴城湖,入常熟塘跨娄江接青阳港,是阳澄水系中部引排调节河道及苏南重要航道。元和塘南起苏州齐门,北至常熟南门,长45公里,是阳澄水系西部引排调节河道。
北宋开凿建设至和塘,是娄江水道历史性的是事件,当时的娄江正处在严重淤塞时期,苏州东阳澄湖淀茆地区水患严重。于是在娄江元水道的基础上,至和塘工程展开。
至和塘凿于宋至和二年,历时六年筑成,以开工时年号命名,至和塘上起今江苏苏州市,下至昆山注入长江,主要由原河道娄江改造而成。事见《梦溪笔谈》。
宋代营建至和塘,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就是至和塘塘岸的营建。自古以来,苏州城以东基本上就是低洼地,也就是苏州地方志多次说到的“葑田”。“葑田”盛产“水八仙”。因此苏州城以东古来道路不通,而至和塘塘岸就解决了苏州城以东的陆路交通问题。所以,宋代以后,苏州到昆山就是坦途了。
至和塘塘岸的营建是一个历史创举,其方法被称为“泽国取土法”。其方法就是就地取材,利用芦苇等材料编制起来,制成“壳套”,然后把清出来的河道淤泥灌入期间,让它自然干结,形成了宽阔的路面。这样,河道清淤和筑路两大工程一次性完成。
宋代经营至和塘,是苏州城泄洪的历史性工程。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娄江、元和塘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娄江、元和塘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娄江、元和塘
娄江,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娄江、元和塘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娄江、元和塘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娄江、元和塘

苏州城东,除了主要通道娄江(至和塘)外,还有很多东泄的河道,其中重要的有葑门塘和相门塘。
元和塘原名常熟塘,因古代常熟设州,故曾名州塘,为历史古河道。是苏州一条重要的历史古航道。 早在唐元和二年(807年),苏州刺史李素请予浙西观察史韩皋开常熟塘,自苏州齐门至常熟,竣工后改名为元和塘,以后宋、清至民国先后多次疏浚。建国以后,因航运需要,也对局部狭窄地段和市镇段进行拓浚,修建驳岸。
元和塘主要功能是苏州城向东排水入阳澄湖,经调蓄后继续东排入江,部分北入常熟市环城河,折东经白茆塘入江,还有一部分南排苏州城河,折东经娄江入江。因此,元和塘是阳澄地区南北向的排水调节河道,兼为级航道,常年可通300吨级船队。元和塘全长39千米,其中常熟境内19千米,苏州市区境内20千米。目前,河道底宽25~30米不等,河底高0~0.5米,沿线无涵闸,河道水位一般在3.3米左右。途经区市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其中相城区元和镇有著名的家俱城,渭塘镇有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城。
元和塘沿线两岸多为圩区,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在3.0~3.5米。两岸数十条支流与之沟通。且东有昆承湖,西有南湖荡、六里塘,北与白茆塘、常浒河、福山塘相通,形成阳澄地区河网和内河航道网。元和塘东岸旧有石塘,皆用长方形青石筑成,以挡西水东溢,兼作驿道。沿途建有戴渡和张家甸馆驿。清乾隆年间,于十里亭(戴渡)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言子(言偃)的故里亭,中立“先贤言子故里”碑,明万历37年(1609年)常熟知县杨涟复筑元和塘,以石甃堤,人呼“杨公塘”,现已毁,仅留零乱石块,港口桥基隐约可现。常熟南门外元和塘上的永济桥始建于清康熙46年(1707年),为三孔石拱桥,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运河与太湖泄洪通道3娄江、元和塘
元和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