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清代清流概说1——说清流之六

2023-09-26 07:49阅读:
清代清流概说1
——说清流之六
我楚狂人
清代,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大一统朝代,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人发问,为什么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的入主时间不足百年,而清代竟然将近三百年,与明朝等齐,都是传国276年?我以为,概括起来是一句话,那就是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具体说起来其实很复杂。尽管清廷实施了一系列民族压迫政策,如剃发易服,但是却一直说自己是明朝的继承者,所谓“清承明制”。清朝确实继承了明朝很多东西,如官制,如科举。但是,清朝初期却是拒绝了很多明朝的官场陋习,如党争。
清朝早期的顺治康熙尽管都是汉化程度很高的皇帝,但是对明朝官场的党争陋习深恶痛绝。顺康之际,以徐乾学为首的南人党与以冯铨、刘正宗为首的北人党相倾轧;双方各依满人以自固,复通中贵,以结主知。杨青慕《答刘正宗书》云:“如龚芝麓龚鼎孳之镌十三极则以蜀洛分党也,赵韫退之坎坷终身则以避马未远,周栋园之拟立斩,则以报复睚眦也。陈百史之无辜伏法则以争权竞近也。”曾经炙手可热的徐乾学被闲置,曾经的复社人物陈名夏热衷于党争,是“南党”骨干,被以“蛊惑明绅,号召南党”、“结党怀奸,情事叵测”的罪名,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被处以绞刑。陈之遴官至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顺治十三年(1656年),因涉党争,以原官发往盛京居住,旋即召还。顺治十五年(1658年),因以贿勾结内监罪,免死革职籍没,全家流徙尚阳堡。康熙五年(1666年),死于戍所。自陈名夏、陈之遴两案后,明朝末年的党争陋习基本消除。那些自命清流者消停了。直到清后期,具体说直到道光年间,才有自命清流者出现,这些清流与清朝同亡,成为满清“遗老”,甚至成为伪满洲国的汉奸。所以我们研究清代清流脉络也就容易理清,那就是从道光年间看起。
一、清代清流概况
清朝是一个很会搞统治的朝代,一方面用严厉的手段清理明朝遗留的官场党争的陋习,一方面又鼓励学术争鸣。我们都知
道,“汉学”与“宋学”之争贯穿了整个清朝,乾隆帝是一个玩弄平衡术的权谋大师,他一方面推崇“汉学”的学术治学思想方法,形成了享誉后世的“乾嘉朴学”;一方面又重用“宋学”,在科举中始终以理学家的著作作为教材和标准答案。但是我们要看到,“汉学”和“宋学”只是学术流派,不是政治派别,他们都不是清流。
清朝清流,现在一般被称为晚清清流,指清朝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通常的表述是:晚清清流派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军机大臣李鸿藻因为军机处的洋务派占了多数,感到力单势孤,于是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在自己周围,以壮声势,这些台谏词垣标榜风节,严义利之分,以经世匡时为己任,时有清流党之称。
清流派曾繁衍为前后两代。前清流多北方人,称“北派”;后清流多南方人,称“南派”。前清流要求改革弊政、肃整纲纪和兴修水利,尤主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在沙俄觊觎中国西北地区,日本侵略朝鲜、琉球以及法国侵略越南等问题上,都提出强硬主张,反对妥协。虽有好为空言、不识时务的一面,但与守旧的顽固派不同。慈禧太后对前清流暗中放任,间或利用其奏章博取广开言路的名声,达到抑制权臣的目的。后清流主要表现为一个开明爱国的集团。其中以文廷式、志锐、张謇为骨干,坚决主张抵抗日本侵略并反对当时弊政。当然,后清流也有好纸上谈兵的弱点。在甲午战争期间,张謇、沈曾植、丁立钧等人对西方列强抱有过幻想,提出“联英伐倭”的主张。这些反映出该派的阶级局限性。(以上引文见百度百科)
但是我的观点稍有不同,清代清流的出现应该更早些,最早的代表性人物应该是倭仁。他们最早的亮相应该是作为林则徐一派的对立面出现的。
清代清流概说1——说清流之六
陈之遴像,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清代清流概说1——说清流之六
清代清流概说1——说清流之六
清代清流概说1——说清流之六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