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苏州的三国遗存4人才群及其文化遗存之陆逊及其家族

2024-01-04 07:48阅读:

苏州的三国遗存4
——苏州的远古记忆之六

我楚狂人
二、三国孙吴时期人才群及其文化遗存3
4.陆逊及其家族
陆姓向来是江南大姓,我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陈墓任教时,同事陆家衡先生就带我去看了陆姓“三贤祠”。
陈墓三贤祠旧址,当年是陈墓粮管所所在地。走进粮管所院落,见有几通仆碑整齐地安放在道侧,碑文并未漫漶,清晰可读。
关于“三贤”是那三贤,陈墓人说法不一,有两人说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唐贤陆贽和陆龟蒙,第三人有人说是明末太学生陆世玥。读了仆碑碑文才知道,锦溪“三贤祠”建于唐代,三位先贤均为陆姓,是吴郡陆姓始祖陆烈和陆贽、陆龟蒙两位陆姓唐贤。至于陆世玥是清代陆姓后人附祭于此的。
陆烈,被称为吴郡陆姓始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春秋后期楚国高士陆通,也就是《论语》中的楚狂接舆,其子陆发,仕齐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县令、豫章都尉,深得吴人爱载,死后葬于胥屏亭,他的子孙成为吴郡吴县人。陆姓自西汉陆烈以降,世代为江南望族,与顾姓并称江南第一流望族。所以苏州人说起巨族大姓则不归顾则归陆。所以苏州话问“哪一个”的语音近似“陆顾”,也就是问“姓陆”还是“姓顾”。可见一斑。
陈墓三贤祠祭祀陆烈,应该就是吴郡陆姓的祖庙了,难怪来陈墓的文人墨客要到三贤祠拜谒了。可惜三贤祠与海公祠一样,也毁于大跃进年代。
三国孙吴政权,吴郡士子也以陆顾两姓为首,陆姓的杰出代表是陆逊、陆抗父子,而顾姓则以顾雍为杰出代表。这里先说陆姓。
陆逊(183年-2453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陆抗(226-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陆逊次子。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赤乌八年(245年),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部众。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迁镇军将军,镇守西陵。末帝孙皓即位后,担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防于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击退晋将羊祜进攻,攻杀叛将步阐,累迁大司马、荆州牧。
凤凰三年,去世,终年四十九岁。陆抗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是吴国最后的名将。
陆抗的儿子“二陆”陆机、陆云是西晋初年最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们的遗迹在昆山,昆山亭林公园等处多有“二陆”的遗迹。
陆氏家族有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必须提及,那就是陆绩。苏州文庙著名的“廉石”就是他的遗物。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世称其孝,称怀橘陆郎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虽在军中,不废著作,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在苏州府学明伦堂前有一块巨石,上面刻写着“廉石”两个大字。据说封建时代,苏州的地方官上任伊始都要到这块石头面前接受廉洁教育。这就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廉吏陆绩给自己的家乡留下的精神财富。廉石正是发生在陆绩郁林太守卸任之际的事情。
陆绩郁林太守任满,全家行李不满一船,恐怕船轻经不起海上风浪,只能搬一块大石头压舱。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廉石。有诗云:“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载载石还。航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
陆氏家族的“根据地”在今天的昆山境内。
苏州的三国遗存4人才群及其文化遗存之陆逊及其家族
苏州文庙之廉石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