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诗与流行6尝试重新与流行拉手

2024-03-15 07:19阅读:
诗与流行6
——诗学乱弹之二

我楚狂人
五、尝试重新与流行拉手
其实,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的文化先驱已经在努力让我们的诗流行起来,走向民众。如李叔同、赵元任。
《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学生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送别》曾被选为《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电影的插曲。
李叔同的词是这样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很美的诗句,古意盎然。却借着外国的热门音乐传颂于中国的千家万户,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是我们很少从诗与流行的角度认识。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 。而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词作者是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刘半农,词如下: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SPAN>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1920.9.4
传统的艺术构思,流行的语言,这是诗的流行的大胆地尝试。这与刘半农跟着胡适写的完全散文化的诗异趣。
这些年,中国的流行歌曲似乎在走出欧美流行音乐的藩篱,努力寻找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那就是流行音乐的中国风格和中国品味。不管这种努力有多少成就,事实上这种努力是客观存在的,如周杰伦。周杰伦在他的充满美式说唱凤的歌曲里,试图努力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菊花台”,如“青花瓷”。这种努力充满了争议,很多“高雅”文学艺术学者不屑一顾,以为不伦不类。但是,如果我们想一想,佛教的“变文”,或许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佛教的“变文”用韵文化的说唱,普及佛教故事,从而传播佛教教义,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如《大目连变文》。外来的佛教就是通过流行歌曲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同样的,美国式的基督新教,他的最基本的文化“浸润”则是通过广发通俗化的宗教故事集《福音书》和“唱诗班”来普及他们的教义。他们都看中了“流行”。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诗要在自己的土壤繁荣,是不是可以借用“流行”?
有人把那一年请周杰伦上春晚还是不以为然,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诗,不流行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
既然唐诗宋词都是流行歌曲,我们的诗就没有理由拒绝流行。(全文终)
诗与流行6尝试重新与流行拉手
山海关,下同。

诗与流行6尝试重新与流行拉手

诗与流行6尝试重新与流行拉手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