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万三5靠什么致富
2024-04-21 07:41阅读:
关于沈万三5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六
我楚狂人
二、沈万三靠什么致富?
沈万三发财致富的途径,至今学界大致如下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垦殖说
这是很传统的中国式观点,我祖父生前就说过这样的苏州俗语:“衙门口铜钱一蓬烟,生意人铜钱六十年,种田人铜钱万万年”。但真正完善地提出沈万三垦殖知府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先生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万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按:对老朋友陈兆弘先生的观点我有疑问。不错,中国古代农本思想根深蒂固,历朝历代基本上都重农抑商。但是,反观我国历史上真正富可敌国者都不是靠垦殖起家的。真正富可敌国者,要么是大贪官,如和珅、严嵩,要么是大商贾,且带点非法色彩的,如“财神”陶朱公的走私马匹,如邓通的私铸铜钱。而且多处史料已经明确,沈万三在苏州经商。沈万三是一个商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商人也置田产,这是退路。其实在周庄置产业,明显就是沈家的留退路的布局。
分财说
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按:沈万三得到陆家赠
与财产,这一点可以说是所有资料的共同点。但是,基本上所有的资料都说是
甫里陆德原赠与。但是《周庄镇志》却依据杨循吉《苏谈》,说是
汾湖陆道源,不知何故?
杨循吉(1456—1544)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君卿,一作君谦,号南峰、雁村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因病致仕,年仅三十一。结庐姑苏硎山下课读经史,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多种。武宗南巡至南京时,召赋《打虎曲》称旨,以俳优待之,以为耻而辞归。论诗主张直吐胸怀、实叙景象、老少皆懂,有文集传世。《苏谈》,是杨循吉的一部笔记小说。权威性是不够的,不如指向甫里陆德原的墓志铭之类资料可靠。汾湖陆道源查不到资料,我以为名相近而误。
通番说
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明史专家已故的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家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我认为这一观点应该充分重视。首先,元朝并不禁海,海外贸易是放任自流的,沈家具备通番的历史条件。其次,苏州当时就是商贸全国最活跃的地区,在冯梦龙的《三言》等白话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苏州自宋元以来海外贸易就十分发达,这是真正如今天人说的“赚大钱赚快钱”的致富途径。这有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才是可以迅速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再次,进入明朝,朱元璋顽固禁海,错过了掌控海权的最佳时机,造成了中华民族几百年的被动局面。而沈家的海外贸易一下子就成了非法走私。这就是沈家与朱元璋政权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的结论是,沈万三做甫里巨富陆德原的“职业经理人”获得理财经验,靠着陆家赠与的巨额财产获得“启动资金”,依托经济活跃的苏州城,成为海外贸易的巨头。同时又在周庄等地置办大量田产,作为家族的退路。这就形成了沈家这样一个财阀门第。
甪直,即甫里,下同。沈万三原型为陆家理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