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赶散”考订6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四
我楚狂人
三、“洪武赶散”的历史影响
洪武赶散,不见正史,苏州地方志也没有记载,只见于苏北安置地区的地方史料。不见正史,显然在回避,毕竟这不是德政。不见苏州地方志就耐人寻味。苏州最有影响的地方志有范成大的《吴郡志》、卢熊的《苏州府志》和王鏊的《姑苏志》,其中卢熊志和王鏊志都成书于明朝,但是无论是成书于洪武年间的卢熊志还是后来的王鏊志,都没有关于洪武赶散的记载。这里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洪武赶散这个话题在苏州还是禁忌。苏州是全国地方志最多的地方,向来有“方志之乡”的美誉,但是大多成书于卢王两志之后,普遍受卢王两志影响,也没有关于洪武赶散的记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置地区的地方志则毫无忌讳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这似乎说明,对这一话题的忌讳只对苏州。
根据安置地区的史料记载,洪武赶散的苏州移民,最少四十多万,最多可能达七八十万。这是什么概念?经过元末全国性战乱,明初全国人口不超过6千万。那么根据当时的城市容量,苏州即使是全国第一流城市,最多也就是百多万。也就是说,洪武赶散,至少赶走了苏州一半人口。后来的苏州人或许大多数都是此后流入的。苏州早早就是移民城市,勾践灭吴的越人进入,东晋时的“衣冠南渡”,五代吴越国的钱姓大规模迁入,等等,都是外地人口大规模进入苏州的事例。洪武赶散,造成了苏州城市人口空白,当然就有新的人口填充,这或许就是今天苏州强大的兼容性的重要成因。我们看看周边的人,会发现所谓“世代苏州人”很难找到。昆曲大家周秦先生是第二代苏州人、地方文化高产作家王家伦先生是第二代苏州人,而本人似乎“资格老一点”,是第四代苏州人。周边城市人填充了苏州,周秦家来自宜兴,王家伦家来自昆山,我家来自常州。洪武赶散后,苏州人的成分充分复杂化。
但是,苏州人的思乡情或许是全国少见的浓重,至今很多苏北人会把睡觉戏称为去“苏州”,也就是梦里回苏州的意思。一句玩笑话,千古思乡情。朱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四
我楚狂人
三、“洪武赶散”的历史影响
洪武赶散,不见正史,苏州地方志也没有记载,只见于苏北安置地区的地方史料。不见正史,显然在回避,毕竟这不是德政。不见苏州地方志就耐人寻味。苏州最有影响的地方志有范成大的《吴郡志》、卢熊的《苏州府志》和王鏊的《姑苏志》,其中卢熊志和王鏊志都成书于明朝,但是无论是成书于洪武年间的卢熊志还是后来的王鏊志,都没有关于洪武赶散的记载。这里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洪武赶散这个话题在苏州还是禁忌。苏州是全国地方志最多的地方,向来有“方志之乡”的美誉,但是大多成书于卢王两志之后,普遍受卢王两志影响,也没有关于洪武赶散的记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置地区的地方志则毫无忌讳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这似乎说明,对这一话题的忌讳只对苏州。
根据安置地区的史料记载,洪武赶散的苏州移民,最少四十多万,最多可能达七八十万。这是什么概念?经过元末全国性战乱,明初全国人口不超过6千万。那么根据当时的城市容量,苏州即使是全国第一流城市,最多也就是百多万。也就是说,洪武赶散,至少赶走了苏州一半人口。后来的苏州人或许大多数都是此后流入的。苏州早早就是移民城市,勾践灭吴的越人进入,东晋时的“衣冠南渡”,五代吴越国的钱姓大规模迁入,等等,都是外地人口大规模进入苏州的事例。洪武赶散,造成了苏州城市人口空白,当然就有新的人口填充,这或许就是今天苏州强大的兼容性的重要成因。我们看看周边的人,会发现所谓“世代苏州人”很难找到。昆曲大家周秦先生是第二代苏州人、地方文化高产作家王家伦先生是第二代苏州人,而本人似乎“资格老一点”,是第四代苏州人。周边城市人填充了苏州,周秦家来自宜兴,王家伦家来自昆山,我家来自常州。洪武赶散后,苏州人的成分充分复杂化。
但是,苏州人的思乡情或许是全国少见的浓重,至今很多苏北人会把睡觉戏称为去“苏州”,也就是梦里回苏州的意思。一句玩笑话,千古思乡情。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