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2西方科技的进入之徐光启

2024-06-29 07:17阅读: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2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十二

我楚狂人
一、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11
8.西方思想与科技的进入2
其二,西方科技的进入1
中国的科举,最被人诟病的罪名之一是不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其实,科举早期“分科取士”并不忽视各种实用人才的选拔。唐代初期的“分科”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到了宋代,“分科”渐渐名存实亡,到了王安石改革之后,“分科”实际消亡,只剩下四书五经了。这种局面明代兴八股文达到极致。但是物极必反,明后期,知识界对科技的重视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出现的地域还是在江南。
明后期。是西方科技成果及科技思想进入我国的重要历史节点,其主要代表就是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徐家汇就是因徐光启而得名。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后期最杰出的科学家,其主要成就有:
天文历法,集中在《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除《崇祯历书》全书的总编工作外,徐光启还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
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
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 徐光启在修改历法的疏奏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在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制造钟漏等计时器十个方面应用。还建议开展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
农学方面,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农政全书》初稿完成后,徐光启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1639年刻板付印。全书由于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穿其中。
军事方面,“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他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
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希望能引进火炮制造技术。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徐光启撰写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徐光启墓在上海徐家汇。
上海徐家汇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家汇本名法华汇,后来为了纪念徐光启改名为徐家汇。徐光启墓就位于徐家汇南丹路的光启公园内。墓地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园内还有徐光启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四大陈列:徐光启平生、《农政全书》与《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与《徐氏庖言》以及徐光启与上海。
徐光启用他的科技思想,有他的实践,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演变。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2西方科技的进入之徐光启
徐光启墓,下同。图片均来自网络。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2西方科技的进入之徐光启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2西方科技的进入之徐光启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12西方科技的进入之徐光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