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9内外贸的发展
2024-06-24 07:18阅读:
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与明王朝的应对9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十二
我楚狂人
一、明朝中后叶江南的社会转型8
6.苏州内外贸的发展
明中后叶开始,苏州的极为便利的航运交通区位优势,独居鳌头的商品生产能力,深厚广阔的江南商品生产腹地,让苏州成为无可替代的经济中心之一。极强的生产能力,就不是仅仅在本地销售能够消化产品,必然有对外销售的要求。苏州需要将自己生产的优质绸布、书籍、家具木器、工艺品等成品源源销往全国乃至外洋,同时还需要从全国各地输入大量的棉花、粮食、木材、纸张、染料、和田玉等生产原材料和提供庞大城市人口消费的食糖、杂粮等副食品。当时苏州衣履天下、辐辏海内,是全国最为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苏州输出当地大宗商品,输入各种原材料。江南商品销往全国乃至海外各国,面广量大,蔚为壮观。例如棉布,盛时每年商品布近亿匹,以运河重镇临清和长江下游芜湖为中转地,销向华北、华中乃至中亚、俄国等地,明末开始更是通过广州销往西洋各国,盛称“南京布”。明后期,江南“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再如生丝和丝绸。江南生丝除了供当地生产之用,还销向福建以至海外,数量可观,丝绸更是畅销全国乃至海外。万历时杭州人张瀚称,“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苏州是必经之地。国内贸易如此,对外贸易中生丝和丝绸更是大宗商品。明后期起,江南生丝和丝绸销往世界各国,使得日本幕府在1715年制定正德《海舶互市新例》,以限制进口中国商品货物和出口的银铜数量。长时期、大规模的生丝和丝绸向欧洲各国的出口,也导致后者屡屡采取贸易壁垒政策。
又如书籍,单是日本一国,在江户时代,江南梓刻的各类书籍,甚至连违禁的法律、地志等书,甫一上市,就能在日本市场上见到。
江南商品生产如此发达,销路如此畅达,但棉花、纸张、木材、染料等原材料相对不足,需要从全国各地输入。如棉花,明后期每年要从华北地区输入北花,甚至从湖广地区输入襄花。山东、河南等植棉区,由于不善织布,形成所谓“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纴而寡于艺”的生产分工,从而形成“棉则方舟而鬻诸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的商品花、布南北流通格局。又如木材,明代中期起,长江运输兴起,长江上游以至川楚云贵地区的木材、矿产等,通过荆州、九江、芜湖等关,顺流而下。川湖所产楠、松等木,既供宫殿营建之用,又供江南地区造船制器制作家具之用。因此,明代“自江、淮以至京师,簰筏相接”。苏州一枝独秀于全国的木器制造业,就是建立在从其他地区特别是长江上中游输入木材的基础之上。
江南商品生产发达,人多地少,产量有限,而工业用粮消耗巨大,明后期起,米粮不敷食用。因而在原来运河流通南布北棉格局不变的情形下,运河流通又增加了北方豆粮梨枣的南下,出现了江南绸布船和北方杂粮船的对流航运。而长江流通则在两淮食盐上溯之外,又增加了上中游与下游之间米粮与绸布的对流。诚如康熙时人所说:“苏数郡米不给,则资以食……故枫桥米艘日以百数,皆洞庭人也”,“上水则绸缎布匹,下水惟米而已”。
苏州更是转输全国物资的枢纽。全国的商品流通以苏州为转输中心,苏州居于枢纽地位,南北东西物货大流通大多经苏州中转。明代运河中,“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舳舻衔尾,日月无淹”。华北、江北的豆麦、杂粮、梨枣、棉花等,南方的丝绸、棉布、木材、瓷器、书籍、铅铜币材等,也通过运河流通。山东、河南、安徽的豆、麦、棉花、豆饼、油、苎麻,山东的梨枣、烟叶、茧绸、腌货,河南的酒曲、棉花、钉铁、药材、碱矾、烟叶,江苏北部的酒曲、杂粮、腌腊制品,北方以至边境的皮张,新疆的玉石,也都通过运河大量南运,而江南的绸布、书籍、杂货、工艺品,仍然扬帆北上。东南沿海,明代嘉、万时人太仓人王世懋说:“凡福之丝,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橘,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所仰给它省,独湖丝耳。红不逮京口,闽人货湖丝者,往往染翠红而归,织之。”在海运大兴以前,福建的大部分商品,是通过此道输入江南,这是江南与福建之间以苏、杭为中心的商品流通。明后期,江南也需要部分上江之米。如安徽庐州出米,“吴楚间上下千里,皆资其利”。来自长江上中游的上千万石米粮经由江南运河源源输往苏州和杭州,难以计数的竹木、板材依次流经江宁、镇江进入运河,通过无锡、苏州输往江南各地。毫无疑问,明清时期进入长江的物货,几乎全部是经运河南北分流输向各地。
苏州还是转输物资到其他地区平衡整合市场关键。江南发达的棉布生产需要依赖外地棉花的输入,其实缺口之所以如此之大,不独在于当地所产本就不敷纺纱织布,还在于江南将大量优质棉输出到福建等地。吴伟业说,“隆、万中,闽商大至,州赖以饶”,“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
明代中后叶,苏州的内外贸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龙汇阊,苏州码头最集中地。葛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