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4奏销案

2024-07-20 07:08阅读:
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4
——苏州人心目中的朱明王朝之十三

我楚狂人
三、明亡后的抗清情绪及清王朝的疯狂镇压6

1.清初江南三大案6
其三,奏销案。
“奏销案”,与抗粮哭庙案、通海案并称为“江南三大案”,这“三大案”有一个共同的“肇事者”,那就是江宁巡抚朱国治。但是奇怪的是,清代官方对此案的记载甚少,似乎在刻意回避。这样,奏销案就有点扑朔迷离了。
就此案名称而言,就有些不同,“奏销案”,清史学者孟森称之为“辛丑江南奏销案”,伍丹戈认为应该是“顺治十七年各省奏销案”。而在江宁巡抚韩世琦的《抚吴疏草》中,则一般称之为“顺治十七年分江南抗粮一案”、“江南抗粮不纳一案”、“江宁抚属抗粮一案”,等等,这应该就是当时清政府对此案的正式称谓。后世学者一般就称为“奏销案”,我们这里还是从此惯例以奏销案称之。
简单说起来就是这样: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将上年奏销有未完钱粮的江南苏州 、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全部黜革,史称奏销案。从字面看,就是奏闻,也就是请示朝廷的意思;就是开销,就是革除功名的意思。是案计共黜降官员和进士、举人、秀才1.3万余人,遂成大案。特别是江南很有影响的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韩炎、汪琬等著名人物几乎全部罗织在内,造成很深远的影响。
奏销案产生的原因源于江南的沉重赋税。
我们在前面的“抗粮哭庙案”中曾经说到过明中叶以后苏州一带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意识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明王朝一开始就对苏州一带的加倍沉重的赋税。“天下九大郡,事繁难治,苏州尤甚,税粮倍于他省,而民困吏奸。”(见《明史况鈡传》),这个现象到清代没有丝毫改变。稍后于奏销案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苏州巡抚汤斌上奏章说,苏州、松江土地狭小,人口稠密,可是承担着大省百余个州县的赋税,百姓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恳请皇上将苏州、松江的钱粮照征收标准减少一二成。这些资料都说明,苏州的赋税在全国都是最重的。
顺治末年,国库空虚,但是南方抗清势力还在活动,急需军饷。于是急功近利的朱国治就用粗暴的手段对待江南士绅,制造了牵连甚广奏销案。
而江南士绅潜在的反清意识,更是加剧了对抗。江南奏销案就是在这样的近因之下促发了。
应该说,江南士绅拖欠钱粮是事实,但是朱国治的扩大化把事情搞砸了。
当时的江宁巡抚朱国治是一个急功近利的酷吏,制造“江南三大案”实为进身之阶。在通海案、抗粮哭庙案中,面对没有权势的众秀才,朱国治成功了,杀了太多的人。但是在奏销案中,他终于碰了钉子。
由于朱国治的催逼,奏销案迅速扩大化,至顺治十八年夏奏销案从嘉定、无锡两县通行于江南四府一县。根据江宁巡抚朱国治的造册上报,清廷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计共黜降1.3万余人。这里特别是一些拖欠极少量钱粮的在任官员被查处,甚至有根本没有拖欠钱粮的官员被冤枉,激起了江南士绅的公愤。其中就有探花不值一文钱的典型案例。除此一案,还有其他9名欠粮士绅被冤枉,他们根本没有欠粮,而是被人冒名顶罪了,但是他们都受到降级调用的处分。
这里的“探花”是指昆山的叶方蔼。顺治十六年(1659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郎,时任翰林院编修。叶方蔼绝不是一个肯吃哑巴亏的软柿子,他为此疏陈:臣叨中己亥科一甲进士,服官三载,虽身羁职守,严督家人遵照由单,依数完纳。臣名下三斗七升五合官田三顷二十九亩六分零八厘六毫,计银四十四两六分零。及取家中完银印票,共完过四十六两一钱五分五厘,已完透无欠。不意奸书徐宁宇朦开欠银一厘。夫一厘之银,即今制钱一文。岂有四十余两之银悉已完纳,独欠一厘,以干降处?乞细加查核诬陷。(注:《抚吴疏草》卷六《叶方蔼欠粮疏》。)这是一个导火线。叶方蔼的昆山同乡同榜状元徐元文,素有贤名,他高中时顺治皇帝曾经高兴地对孝庄皇太后说:“今年我大清得了一位好状元。”也被牵连,一时舆论大哗。
朱国治终于顶不住了,借“丁忧”之机,丢下了奏销案的烂摊子匆匆离职。朱国治的离职,给后人留下了重新梳理案件的机会。
奏销案的矛盾激化了,朱国治狼狈离任,但是这个烂摊子总得有人接,请康熙元年,韩世琦被推上了江宁巡抚的位子上。
确实的,韩世琦很难。一方面,朱国治留下的烂摊子几乎无法梳理,矛盾已经充分激化;另一方面,国库空虚,急需江南钱粮支持清代初期庞大的军费开支。但是韩世琦必须面对这个困局。
受奏销案株连的叶方蔼这样说:“江南财赋半天下,苏松镇常与江宁五郡又居江南大半之赋。征调旁午,挽输络绎,必藉敏练大臣,识大体,持重者,方可膺是选。于是廷议成谓非韩公不可。”(注:《抚吴疏草·叶序》。)这就是韩世琦抚吴的重要使命,就是理清朱国治留下的奏销案烂摊子,清理江南钱粮。韩世琦本人也深知他抚吴的艰难,他说:“复蒙简命调抚江宁,深思财赋之重,百姓之疲,更为天下最称繁难之地。而加以年来旱涝频仍,兵兴饷绌,乃以臣愚当此剧任,拜命之手益甚恐惶。……随即秣马星驰,兼程南发。”(注:《抚吴疏草》卷一《到任日期疏》。)
应该说,韩世琦是能干的,在江苏巡抚任上一干就是8年。这八年中,韩世琦不仅理清了朱国治所留下的乱局,而且江苏的钱粮年年报完,完成了清政府所赋予他的使命,得到朝廷奖赏。
在不激化矛盾的基础上,韩世琦能完成江南钱粮,也算是难得的能臣了。
奏销案在韩世琦时代得以了解。到康熙“平三藩”战事起,为缓和与江南士绅的矛盾,奏销案不了了之。
奏销案是“江南三大案”中唯一没有杀人的案件,但是由于打击面太大,其影响不能低估。
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4奏销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昆山,下同。昆山是奏销案重要人物叶方霭的故乡。
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4奏销案
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4奏销案
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4奏销案
明朝末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的抗清活动14奏销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