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代起,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横行,不断窜犯劫掠。明建立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海防。洪武二十年(1387年),派江夏侯周德兴入闽巡视。周德兴到莆田勘察地形,决定设置平海卫城、莆禧守备所、南日水寨。于是下令拆了镇海堤石(后致水患),用来构筑平海卫城和莆禧所城。经军民共同努力,筑起了周长806.7丈、宽1.4丈、高2.4丈的平海卫城。卫城开设四个城门,分别为东门、西门、大南门和小南门,各建楼其上。城北因有朝阳山,地势险峻,故不置门。平海卫有驻军5000多名,莆禧守备所有驻军1200多名,隶属平海卫管辖。因明朝卫所驻军采用世兵制,年轻的世袭父辈入伍,年老了的携家眷就地落户,造就了平海的百家姓。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句“福州大桥头,平海街坝头”,可见当时平海之繁华。
周德兴逝后被皇帝封为平海卫城隍爷,即城隍庙神,庇护一方百姓。平海乡民十分感念,虔诚地将其供奉起来。平海城隍庙始建于卫城的设置,清康熙年间复界后重修,占地600多平方米,现保存完整。庙分大门、正殿和后殿三进,大门两侧是钏楼和鼓楼。附属文物进士坊为明代建筑原构,为纪念嘉靖间里人黄杭登进士第而建,其时地方对教育之重视可见一斑。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是玉皇诞辰,城隍爷代天巡游佑安,马蹄伴奏笙歌,余音绕境四时。正月十五元宵,受皇帝恩准,按京城同等规格点灯(全国只有苏州城和平海卫两地获此殊荣),并伴猜灯谜。谜语锁眉凝国粹,花灯绽脸映民风。此民俗活动沿袭至今,盛况空前。平海城隍庙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