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回”,鲁迅若知道就不怕了

2023-04-28 12:08阅读:
“回”,鲁迅若知道就不怕了
——《论语通义》文字基因一撇
崔自默20230428
“回”,鲁迅若知道就不怕了
“邪”[yé、yá],《说文•邑部》:“邪,琅邪郡。从邑,牙声。”段注:“《九经字样》曰:‘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邹鲁,人有善道,故为郡名,今经典玉旁作良者讹。’未知其说所出。古书绝无作郎者,且琅邪齐地,非邹鲁地。邪,古书用为衺正字,又用为辞助,如‘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缊邪’是也。”
“思无邪”,思即情绪,愠、恨、悔、憾、悁、懥、愤、忿、怨、怒、恚、烦、恼,等等。
“邪”[xié],同“衺”。《广韵》:“不正也。”《正韵》:“奸思也,佞也。”《集韵》:“通作斜。”
邪:倾(16.1)、偏(9.31)、僻、侧、仄、夭、奊、夨、回(2.9)、枉、曲、欹、奇、怪、异、歪、斜、狭、隘、陋、蔽、乖、戾(17.16)、奸、诞、佞、恶、慝、私(2.9)、亵(10.6)、絬、病、灾、害。
《诗•鄘风》?其虚其邪。《笺》邪,读如徐。《疏》虚徐者,谦虚闲徐之义。
“徐”见“涂”(17.1)。
*
“斜”,《说文•斗部》:“斜,抒也。”“斗”(13.20)。
斜:偏、倾、倒、侧、夨、曲、折、抒、舀、夭(7.4)。
“夭”通“夨”(侧),见“吴”(7.31)。
“回”“亘”初文形似。参“恒”(7.26)。
“回”,异体“囘”“囬”“廻”“逥”,《说文•囗部》:“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囘,古文。户恢切。”段注:“回,转也。渊,回水也。故颜回字子渊。《毛诗
》传曰:‘回,邪也。’言回为之假借也。又曰:‘回,违也。’亦谓假借也。……从囗,中象回转之形。中当作口,外为大囗,内为小口,皆回转之形也。如天体在外,左旋;日月五星在内,右旋是也。”
回:迴、洄、溯、慧(15.17)、曲(7.16)、环、绕、扰、折、还、归、返、巡、迂(13.3)、迷、逆、避、违、背、周(2.14)、旋、转、归、复、告、诉、让、谢、绝、辞、报、改、易、变、荡、移、循、邪(2.2)、斜、侧(7.9)、偏(9.31)、便(10.1)、僻、辟(3.2)、蔽(2.2)、隐(7.24)、陋(6.11)、奸、诈、惑、乱。
“背”见“非”(2.24)。
迂回邪曲,此意参“匿怨而友其人”(5.25)。
“”,“围”见“卫”(7.15)。
“周”,《说文》:“周,密也。从用、口。”段注:“密,山部曰山如堂者。引伸训为周致也。《左传》晏子曰‘淸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以周与疏反对”;“周,密也。按:忠信为周。谓忠信之人无不周密者。从用口,善用其口则密,不密者皆由于口”。
周:密、深(8.3)、细、致、至、精、熟、悉、全、完、备、充、足、及、普、遍、紧、固、围、边、亲、近、适、合、诚、笃、忠、信、实、在、坚、定、专、曲、护、卫、保、终、竟、毕、复、转、循、匝、沓、环、绕、圆、圈、回(2.9)、通、达。
周:同“赒”[zhu],《玉篇》:“赒,给也,赡也,收也。”接济、赒济,参“周急”(6.4)。
“密”,异体“、宓、宻、蔤”。《说文•山》:“密,山如堂者。从山,宓声。”段注:“《释山》曰‘山如堂者,密’,郭引《尸子》‘松栢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按,密主谓山,假为精密字而本义废矣。”
“宓”[mì],“密”初文,密室。《说文》:“宓,安也。从宀,必声。”
宓[fú],通“伏”,宓姓,宓羲。
“紧”见“坚”(9.11)。“缚”见“束”(5.8)。
*
“稠”[chóu],通“绸”。《说文》:“稠,多也。”《广韵》:“穊也。”
稠:多、夥、伙、俦、众、周、密、盛(8.20)、茂、繁、郁(3.14)、浓、深(8.3)、广、厚、重、穊、穠。
“浓、穠”见“浓”(13.4)。“”
《诗•小雅•都人》“绸直如发”,《传》:“密直如发也。”
*
“绸”[chóu],通“调”,《说文》:“绸,缪也。”
绸:稠、调、周、密、筹、缪、谋、划。
“缪”见“戮”(5.2),
“围”[wéi],《说文•囗部》:“守也。从囗,韦声。羽非切。”《广雅》:“围,裹也。”
围:守(8.13)、卫(7.15)、防(14.14)、绕、禁、包、裹、回(2.9)、环、范、区、匡(9.5)、域、屏、圜、圆、圈、困(9.16)、周(2.14)、备、密、巡、逻、边、违、韦、背、离。
“绕”见“尧”(6.30)。“裹”见“果”(6.8),“包”见“饱”(1.14)。
“困”,《说文》:“困,故庐也。从木在囗中。”
困:故(2.11)、惑(2.4)、疑(2.18)、凝、固(1.8)、围、囧、顿、仆(13.9)、窘、穷(15.2)、守、寄、乏、疲、倦、陷、艰、险、难、苦、厄、处、居、扰(17.5)、烦、闷、郁、结。
“围”见“卫”(7.15)。“庐”见“寄”(8.6)。
围:绕、缠、约(4.2)、绞(8.2)、缚、束、包、保、守、护、执(6.10)。。
“缚”见“束”(5.8)。
*
“不为酒困”:不为酒而勉强自迫。
“悃”[kn],《说文》:“悃,愊也。从心,困声。”《广韵》:“悃,至诚。”《玉篇》:“志纯一也。”
悃:愊、忱、诚、恳、忠、衷、朴、实、挚、款。
“阃”[kn],异体“梱”。《广韵》:“门限也。”《集韵》:“门橛也。”
阃:槛、橛、梱、限、闲、阈、闱、闺、门、内、家、帐、幕、奥、塞。
《礼记》:内言不出于阃。——
“富”,《说文》:“富,备也。一曰厚也。从宀,畐声。”
富:备(13.25)、实(8.5)、厚(1.9)、诚(12.10)、深(8.3)、丰、财、有、充、裕。
富:通“福”。《礼记?郊特牲》:??“富也者,福也。”
“宀”(mián)见“宗”(1.13)。
“畐”,本作“畗”,古字“福”,通“良”(1.10)。
“畗”[fú、bì] ,《说文》:“畗,满也。从高省,象田高厚之形。”段注:“悀逼满也。凡以器盛而满谓之悀。注言涌出也。腹满曰逼。”
“逼”见“近”(1.13)
畗:满、高、厚、畐、逼、迫、塞。
*
“愊”[bì],《说文•心部》:“愊,诚志也。从心,畐声。芳逼切。”《集韵》:“弼力切,音逼。郁结也。”
“畐”(fú、bì)见“富”(1.15)。
“堛”
《楚辞•卜居》:“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汉书•刘向传》:“发愤悃愊。”
《后汉书•章帝诏》:“悃愊无华。”
《楚辞•卜居》:“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汉书•刘向传》:“发愤悃愊。”
《后汉书•章帝诏》:“悃愊无华。”
“阃”[kn],异体“梱”。《广韵》:“门限也。”《集韵》:“门橛也。”
阃:槛、橛、梱、限、闲、阈、闱、闺、门、内、家、帐、幕、奥、塞。
《礼记》:内言不出于阃。——
“疚”,《释名》:“疚,久也。在体中也。”《集韵》:“久病也。”
疚:悔(2.18)、憾(5.26)、惭、愧、恨、忧、愁、恶、虑、患、惑、慝(12.21)、愆、歉、廉(17.16)、仄、伤、害、苦、痛、疾、贫、穷、困、弊、灾、殃、罪、责、败、坏。
“慝”[tè]:从匿、从心,隐藏实情以饰非。《广韵》:“慝,恶也。”《集韵》:“音匿。隐情饰非曰慝。从匿从心,盖恶之慝于心者。”
慝:匿(5.25)、廉(17.16)、仄、歉、侧、伏、伪、偏、颇、疚(12.4)、忑、恶、忒、隐、阴、险、障、邪、毒、灾、害、藏、潜、特、秽、差、变、更、奸、间、细、错、过、乖、戾、谗、讳。
“廉”,《说文》:“仄也。”“兼”(11.22)。
廉:仄、吝(8.11)、固(1.8)、陋(6.11)、孤(4.25)、觚(6.25)、隅(7.8)、隘、陬、鄙(8.4)、蔽(2.2)、邪(2.2)、窒(17.16)、塞(3.22)、绞(8.2)、近、逼、迫、坚、紧、急、居、拘、局、倾(16.1)、促、狎、狭、棱、角(6.6)、凌、厉、刚、果、毅、刻、薄、直、正、耿、介、界。
“陬”见“鄹”(3.15)。“紧”见“坚”(9.11)。“狭”见“狎”(10.25)。
兼而廉,参“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红楼梦》里的“促狭鬼”,气量小,性急躁,使奸坏。
“仄”[zè],异体“庂”,通“厕、侧”。《说文》:“仄,侧倾也。”
仄:倾、仰、偏(9.31)、侧(7.9)、厕、窄、简、贱、陋(6.11)、卑、微、错、置、夨、歪、邪(2.2)、斜、狭、摇、抬、晃、廉、歉、疚、悚、惧、忧、恐、慝(12.21)、逼、迫、边、靠、旁、颇。
“颇”见“皮”(3.16)。“旁”见“谤”(19.10)。“逼”见“近”(1.13)。“靠”见“非”(2.24)。
“夭”[yo、 yo],《说文•夭部》:“屈也。从大,象形。”段注:“《桃夭》传曰‘夭夭,桃之少壮也’。《凯风》传曰‘夭夭,盛皃也’。《月令》注曰‘少长曰夭’。此皆谓物初长可观也。物初长者,尚屈而未申。叚令不成,遂则终于夭而已矣。故《左传》《国语》注曰‘短折曰夭’。《国语》注又曰‘不终曰夭’,又曰‘夭,折也’。孟康注《五行志》曰:‘用人不以次弟为夭。’皆其引申之义也。《论语》:‘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上句谓其申,下句谓其屈,不屈不申之间,其斯为圣人之容乎?”
夭:屈、曲、弯、歪、邪(2.2)、斜、舀、倾、倒、侧(7.9)、夨、制、矫、茂、盛、秾、沃、妖、饫、幼、少、好、嫩、晦、悴、奔(6.15)、折(12.12)、残、害、塞、灾、伐。
“夭”通“夨”(侧),见“吴”(7.31)。“屈”见“曲”(7.16)。
“乔”见“骄”(1.15)。
“侧”,古通“夨”(cè),见“吴”(7.31)。
“侧”,《说文》:“侧,也。从人、则声。”段注:“不正曰仄,不中曰侧。二义有别,而经传多通用。”“则”(1.6)。
“”同“旁”,见“谤”(19.10)。“方”(1.1)。
侧:夨、廉(17.16)、仄、倾(16.1)、倚、依、倒、傍、旁、戾(17.16)。
“歉”[qiàn],《说文》:“歉,食不满也。从欠,兼声。”
歉:欠、缺、亏、少、缺、乏、穷、窘、贫、困、厄、隘、瘠、弊、病、俭、薄、微、荒、灾、急(6.4)、褊、坚、紧、悭、憾(5.26)、恨、慊、悔(2.18)、疚(12.4)、吝、啬、濇、涩、近(1.13)、迫、仄、狎(10.25)、狭。
《广雅》:“一谷不升曰歉。——
“紧、悭”见“坚”(9.11)。
“谦”见“兼”(11.22)。
“嗛”[qin、qiàn、qiè],通“谦、歉、慊、惬”。《说文》:“嗛,口所衔也。从口,兼声。”
《庄子•齐物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慊”[qiàn、qiè],通“谦”。《广韵》:“恨也。”《玉篇》:“切齿恨也。”《集韵》:“意不满也。”
慊:惬、满、足、快、怡(10.4)、悦、愉(10.5)、憪、憾(5.26)、恨、歉。
《礼•大学》“此之谓自谦”,《注》:“读为慊。慊之言厌也,谓诚意自足。”《朱注》:“快也,足也。亦通作嗛。”
“慧”,《说文》:“慧,儇也。从心,彗声。”
慧:儇、回(2.9)、聪、才、智、知、敏、捷、利、欺(6.26)、骗、盗、窃、譞、诡、谲(14.15)、计、谋(1.4)、诈(9.12)、诳、诞、诓、讹、滑、贼(11.25)、狡、狯、猾、狤、黠、灵、巧、伪、蔿、解、清、明、了、悟、省(1.4)、反(3.22)、返。
“慧”亦通“惠”(4.11)。
“狡”见“校”(8.5),“黠”“狤”见“吉”(10.6)。“狯”见“会”(11.26)。“伪”见“为”(1.2),“猾”“滑”见“泰”(3.6),“蔿”见“华”(6.4)。
*
“彗”[huì],异体“篲”。《说文》:“彗,埽竹也。”
《尔雅•释天》:“彗星为搀抢”,《注》:“亦谓之孛,言其形孛孛如扫彗。”
彗:帚、埽、扫(19.12)、拂、弗(3.6)、勃、孛、遂、邃、祟、尾、窣、勤。
《汉书•文帝纪有长星出于东方注》?文颖曰:“孛彗长三星,其形象小异,孛星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孛孛也。彗星光芒长,参参如埽篲。长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二丈,无常也。”
《公羊传•文公十四年》:“孛者何?彗星也。”
“孛”(bèi、bó)见“勃”(10.3)。
“儇”[xun],《说文》:“儇,慧也。从人,瞏声。”
儇:慧、譞、黠、傆、憭、便、佻、佞、利、疾、轻、薄、刁、浅、奸、诈、媚。
“瞏”(qióng、huán)见“袁”“远”(1.1)。
“譞”[xun],通“讂”。《说文》:“譞,譞慧也。从言,圜省声。”《广韵》:“智也。”《字林》:“多言也。”
譞:聪、慧、智、讂、救、求。
“讂”[juàn],《说文》:“流言也。”《玉篇》:“有所求也。”
“纣”[zhòu],《说文》:“纣,马緧也。从糸,肘省声。”
纣:《方言》:“车纣,自关而东,周、洛、韩、郑、汝、颍而东,谓之鞧,或谓之曲绹,或谓之曲纶;自关而西,谓之纣。”
《吕氏春秋•功名》?“桀纣贵为天子”,《注》:“贱仁多累曰纣。”
《史记•殷本纪》:“帝辛,天下谓之纣。”《注》:“《諡法》:‘残忍捐义曰纣。’”
蔡邕《独断》?:“残义损善曰纣。”
“緧”[qi],古同“鞧”。《说文》:“马纣也。”《玉篇》:“牛马緧。亦作鞧。”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