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论语贯》之《释‘无施劳‘’》

2024-01-11 21:13阅读:
《<论语>贯》之《释‘无施劳‘’》


《论语贯》之《释‘无施劳‘’》
“无施劳”,“施”(2.21)、“劳”(2.8)。
“施”通“弛”,弛、易、移、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伐,夸也。善,谓有能。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易曰‘劳而不伐’是也。或曰:劳,劳事也。劳事非己所欲,故亦不欲施之于人。亦通”;程子曰:“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又曰:“子路、颜渊、孔子之志,皆与物共者也,但有小大之差尔。”又曰“子路勇于义者,观其志,岂可以势利拘之哉?亚于‘浴沂’者也。颜子不自私己,故‘无伐善’;知同于人,故‘无施劳’。其志可谓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至于夫子,则如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己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今夫羁靮以御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之作在乎人,而不知羁靮之生由于马。圣人之化,亦犹是也。先观二子之言,后观圣人之言,分明天地气象。凡看《论语》,非但欲理会文字,须要识得圣贤气象” [1]

“施,亦张大之意”:一,夸张、骄矜、自大;二,松弛、迟缓、轻视。
*
《尚书·说命中》:“有其善,丧厥善;矜其能,丧厥功。”《正义》:“人生尚谦让而憎自取,自有其善,则人不以为善,故实善而丧其善。自夸其能,则人不以为能,故实能而丧其能。由其自取,故人不与之。‘有其善’则伐善也。舜美禹云:‘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是言推而不有,故名反归之也。”
“伐善”:矜功、矜能,自大、争功、好名、夺利、炫富、夸能、恃才、傲物,皆其类。
*
“无施劳”:不弛功勋者。
《尚书·胤征》:“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
“圣有谟训”,孔安国注:“征,证。保,安也。圣人所谋之教训,为世明证,所以定国安家。言君能慎戒,臣能奉有常法。修职辅君,君臣俱明。”
《左传·宣公十二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孔颖达疏:“所举不失有德,所赏不失有劳。必有德乃举,有劳乃赏。言不赏无劳,不举无德。”
“赏不失劳”,即“无施劳”。——“失”“施”同意,参“因不失其亲”(1.13),“君子不施其亲”(18.10)。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注》:“谟,谋也。勋,功也。言圣哲有谋功者,当明信定安之。勋,如字,《书》作‘训’。谋鲜过,有谟勋也。惠训不倦,惠我无疆也。”
*
“无施劳”:赏不逾时,惠利欲速。
《周礼·夏官司马第四·司勋》:“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勋诏之。大功,司勋藏其贰。”
《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上贵不伐之士。不伐之士,上之器也。苟不伐则无求,无求则不争。国中之听,必得其情;军旅之听,必得其宜。故材技不相掩”;“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规为不善之害也。大捷不赏,上下皆不伐善。上苟不伐善,则不骄矣;下苟不伐善,必亡等矣。上下不伐善若此,让之至也”;“古者戍军,三年不兴,睹民之劳也。上下相报若此,和之至也。得意则恺歌,示喜也。偃伯灵台,答民之劳,示休也”。
“不伐善”:“无伐善”,不争功、知礼让。
“赏不逾时”、“答民之劳”,不延迟、缓慢,抓紧劳赏——“无施劳”——“欲民速得为善之利”。
*
“伐善”:骄。“施劳”:吝。“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8.11)。
《三略·三略》:“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
“赏功不逾时”:“无施劳”。
*
“愿无伐善”,不自夸其能、自大其功。
《老子》:2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2]
《列子·说符》:“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注:“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此自然之势也。未有处名利之冲,患难不至者也。语有之曰,‘为善无近名’,岂不信哉!”解:“求名之善,人所必争,故曰为善无近名者,不与人争利也。行人之所不能行而不伐者,慎为善也。” [3]
“慎为善”、“为善无近名”,就是谨防与人争名争利,所以“愿无伐善”。
《晋书·陆机传》:“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艾深自矜伐。”
自矜自伐,伤人伤己,不知者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另参“小人比而不周”(2.14),“嘉善而矜不能”(19.3)。
“不德”:自以为耿直、有德,于是骄矜、愠怨。“人不知而不愠”(1.1),“直而无礼则绞”(8.2)。
*
“愿无伐善,无施劳”:“愿”即针对自己;“伐善”是毛病,“施劳”亦然。
《左传·昭公五年》:“仲尼曰,叔孙昭子之不劳,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不以个人恩怨而赏罚。
《国语·晋语二·宰周公论齐侯好示》:“吾闻之,惠难遍也,施难报也;不遍不报,卒于怨雠。”
*
“无施劳”,不白劳动人,讲仁义。
《周易·说卦传》:“和顺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人皆好逸恶劳,不欲劳,不贪累:“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2.18)。另参“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8.7),“爱之,能勿劳乎”(14.7),“欲仁而得仁,又焉贪”(20.2)。
所以,“理于义”:“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2),“先事后得,非崇德与”(12.21),“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14.13)。
*
张载《正蒙·有司篇第十三》:“为政必身倡之,且不爱其劳,又益之以不倦。”
“为政必身倡之”:“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2.17)。
“不爱其劳”——“无施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15.24)。
“无施劳”,让人劳有所获,得到实惠,讲信义,不拖欠。“君子信而后劳其民”(19.10),“信则民任焉”(20.1),“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20.2)。
“不爱其劳,益之以不倦”:“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13.1
反之,“施劳”,佞而不仁,人民劳无所获,怨声载道。“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5.5)。
“爱其劳”——不是自己爱劳动,而是要爱惜别人的劳动,及时犒劳,使劳有所惠、多劳多得。
*
“施”:施放、施恩。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内宰》:?“正岁均其稍食,施其功事。”
《左传·昭公十九年》?“王施舍不倦”。
《易·乾》“德施普也”。
《国语·晋语》“齐侯好示务施”。
《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汉·贾谊《过秦论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好施”而至“好示”,到处显摆,但问题是,惠难遍、施难报,最后结局就是或怨或仇。“其有勤也”,有他忙的了。
“无伐善,无施劳”:(1)乐善好施没错,但不要因行善而自傲、因施惠而劳累;(2)善、施,提倡做好事,但过犹不及,所以还需安分守己。
“施”,施舍、施恩,有学问,容易“似是而非”。施人、识人,需要把关。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八观第九》:“善以不伐为大,贤以自矜为损。” [4]
施——《淮南子·诠言训》“功盖天下,不施其美。”这两个“施”字意义相同,《礼记·祭统》注云:“施犹着也。”卽表白的意思。信之、开之——译文把“信”和“开”同“安”一样看做动词的使动用法。如果把它看做一般用法,那这两句便应该如此翻译:对“朋友有信任,年青人便关心他”。
“愿无伐善,无施劳”:不夸大自己的长处,不忽视别人的功劳。
*
《说苑·卷十七杂言》:“曾子曰:‘吾闻夫子之三言,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夫子见人有善若已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亲行之,然后道之,是夫子之能劳也。夫子之能劳也,夫子之不争也,夫子之易事也,吾学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
能劳、不争、易事:“无伐善,无施劳”。
“易事”,参“君子易事而难说也”(13.25)。

[1]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152-153页。
[2] 《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71页。
[3] 杨伯峻撰《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267页。
[4] 《人物志》,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95页。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