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端午节:五毒月辟邪禁欲原理

2016-06-07 10:08阅读:
农历五月初五为中国民间端午节。“端”在古汉语有开头、初始之意,“端五”也就是“初五”。农历的正月为寅月,按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在古代,端午节又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地腊节等二十多种称谓。
天中节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故又名浴兰节。
端午节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史记》即有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的记载;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此时古人以饮雄黄酒、佩戴香包来驱邪解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
一番。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蛇虫闻之远遁,有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杭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汉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雄黄又称鸡冠石,是一种单斜晶系的含砷的有毒矿石。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雄黄”又名雄精、石黄、薰黄、黄金石,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雄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但由于雄黄毒性太大,极少用于内服。一般内服多入丸、散剂。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毒,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泡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雄黄酒是有毒的。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砷。由于雄黄加热经氧化还原反应会转变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剧毒品砒霜。因此,中药学上有雄黄忌火煅之说。由此可见,饮用加热的雄黄酒实际上是在服毒。虽然雄黄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对身体有益的。酒可以扩张血管,加速砷在消化道和皮肤的吸收,时间短者十几分钟、长者4一5小时即会中毒,轻者表现为脑骨后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大便呈“米泔样”,重者至死亡。人如果误服,5~50mg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水样大便,便中带血,同时伴有肝、脾、肾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和循环衰竭,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外用则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中毒后的急救方法,生甘草1份、绿豆2份,煎浓汁频服。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原理:
端午在芒种与夏至之间,九毒日亦在夏至前后,五月即夏至前后各半月。此时阳气达于中天,而地下则阴邪外露,毒物横行,瘴气乱作,故以纯阳之毒破阴辟邪,雄黄、艾草、菖蒲、苍术当用。夏至与冬至相对,正阳极反阴之时也,极而不返,则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子午二月正当阴阳极至之时(冬至夏至前后半月),整月皆当精神内守闭关慎独,不惟九毒日戒淫保精也。五(午)月,正当十二消息卦天风姤之卦,与地雷复卦相对,上五阳而下一阴,一阴能摄,则阳极能返,若阴(精)虚极而不能摄,必至精气外散内空,甚则绝命矣。凡阴阳交合,必当势均力敌之时方能互益,若阴极阳极之时交,阳极则损阴,阴极则损阳,必有损无益,此古人“至日闭关”、“冬夏独卧”以养身延年之理也。若“不知常”,必“妄作凶”,气不归根,命不能复,戕生促命,可不慎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