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宋·王安石诗词十首

2024-06-14 20:14阅读:
宋·王安石诗词十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因为一个“绿”字,王安石流传千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成为千古名句,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王安石是一个讲究修辞炼字的人,据说写这首诗时,“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了十几个字,从“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
王安石的心血没有白费,方有了这首千古名作,“绿”字的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范例。


《元日》
r>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69年,王安石被拜参知政事,宋神宗让他主持变法。踌躇满志的王安石在新年到来时,更感喜悦,于是写作此诗。
新年来了,千家万户都摘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像极了王安石心中对变法的期待。他期待新法走进千家万户,替代旧法,人人眉开眼笑。
全诗喜悦而欢乐,充满了王安石对新法实施的美好希望。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文学史上,梅花早已成为傲然不屈、品行高洁的代表。
熙宁九年,王安石被罢相,心灰意冷地他,退居钟山。当他看到梅花傲雪而开时,像极了孤独自持的自己。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王安石用梅花吐露心声,即使自己陷入艰难苦痛之中,依然不改心中志向,一如梅花,凌寒独自开,坚持着自我。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当他登上飞来峰时,写下这首壮怀之作。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此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反映了作者高瞻远瞩,胸怀宽阔,不畏困难,勇于改革的豪迈气魄和坚强意志。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


《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被杀身亡。围绕着项羽究竟要不要过江东,世人争论了千年。
杜牧曾题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江东子弟能力出众,卷土重来,胜负还未可知。
可王安石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首诗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获得后人同情最多的女子。人们同情王昭君,她离开家乡,远赴塞外,人生悲苦。
可是王安石却一反此前人们写到王昭君时就表达同情的惯例,反而指出在塞外还有可能过得更幸福,得出“人生失意无南北”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被罢相后,住在金陵半山园,这一天,他去拜访一位朋友,在朋友家中的墙上写下这首清幽的诗。
来到友人家中,他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猜想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走到庭院外,只见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微风吹拂掀起层层粼粼的水波,恰似一幅山明水秀的美丽画卷,有世外桃源之意。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可能是推行新法取得初步成功时的作品。
王安石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午枕》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退居江宁后的王安石,写了许多自然山水之作,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比如“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这首《午枕》,也是王安石静享晚年生活的诗作。
春风送暖的时节,诗人睡倒在一片重叠花枝中,幽香阵阵,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这真是一个惬意又美妙的午觉,一觉睡到了下午,花影已经爬上了帘钩,似醒非醒的时候,耳边传来婉转的鸟鸣中。
于是梦被惊碎,恍惚之间,那鸟儿也似乎在窥探自己。抬头远望,映入眼帘的是无数青山。
整首诗笔调清美,意境空灵,美如梦境,一片诗情画意跃然于纸上。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这首诗也是王安石退居江宁后所作,傲骨依旧。
北陂的杏花飘飘如雪,就是水中的花影也那样美丽动人,即使被无情的春风吹落,它飞落到清澈的池塘中,也完美胜过南面的杏花,被车马碾作尘土。
诗人就如同北坡的杏花,宁愿在僻静的地方临水而开,也不要开在热闹的闹市,向路人谄媚。
一生不改其志,一生执着自己的追求,这就是王安石。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