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长平战白起大杀特杀,小神童赵括其实挺冤的

2016-08-12 12:17阅读: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三十多年,攻城七十余座,未尝一败,后人将他位列秦国的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之前,排在战国四名将之首的位置。不过,白起还有一个不太光彩的名字,那就是他在世时就已经有了的人屠的名号。《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的开篇,司马迁就向我们展示了白起杀人的效率之高:昭王十四年,白起任左更长,击溃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人;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斩杀敌军十三万人;同年,白起在与赵将贾偃的对垒中,将两万赵国士兵溺死在河里;昭王四十三年,白起进攻韩国,斩杀五万人。这期间,白起还率军攻入楚国国都郢都,有多少楚人成为白起的刀下之鬼,已无史料记载。


长平战白起大杀特杀,小神童赵括其实挺冤的
(商鞅变法为秦国打造了一支令诸侯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



白起的名号在当时成为了死神的代名词,他率兵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连鸟都不敢啼叫一声。他的面前是秦国一统华夏美好愿景,他的背后却是百万亡魂的无声哭诉,白起战功赫赫,最终却被昭襄王赐死在杜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都要从长平之战说起。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
SPAN>年),白起率秦军攻打韩国,占领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位于今山西东南部)与韩国国都的唯一通道。上党郡已经成为了秦国的囊中之物。韩王决定,既然上党郡留不住了,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给秦国,请求秦国撤军。


消息传到了上党,太守冯亭却另有打算:把城献给赵国。如此一来秦国必然对赵国出兵,这样一来,韩国进可联赵抗秦,退可求得自保。


冯亭献上党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赵国国君的耳朵里,此时赵国的国君是赵孝成王。孝成王的爷爷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一跃成为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孝成王的爸爸赵惠文王虽然没有武灵王的胆识气魄,但他知人善用,君臣一心,在蔺相如,廉颇,赵奢等忠臣的辅佐下,赵国在与秦国的抗衡中也不落下风。可惜的是,孝成王和两位先王比起来就差得远了。像该不该接受上党郡这么重要的事,孝成王既不召见蔺相如,也没有询问廉颇,只叫来了自己的舅爷(惠文王的舅父)赵豹,和自己的叔叔赵胜商量。


长平战白起大杀特杀,小神童赵括其实挺冤的
(果然在后人的画像里,孝成王也是一脸怂样)



赵豹指出接收上党郡的危险,假如秦赵开战,胜负难料。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不要白不要,就算打起来,他们有白起,我们有廉颇。结果孝成王听取了赵胜的建议,封冯亭为华阳君,接受上党郡。
秦昭襄王知道这件事情后勃然大怒,马上派大将王龁(读)攻取上党,上党郡的百姓纷纷逃入赵国。赵国大将廉颇受命出兵长平(今山西高平)抵挡秦军。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赵军初战损兵折将。廉颇马上调整策略,转攻为守,面对秦军的挑战,死守长平不出。


长平战白起大杀特杀,小神童赵括其实挺冤的
(昭襄王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一统,但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这一守,就是三年。长平离赵国近,离秦国远,赵军在长平的军粮堆成了一座高高的米山,秦军的粮草兵力补给却快跟不上了。廉颇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和秦军打起了消耗战。


长平战白起大杀特杀,小神童赵括其实挺冤的
(大将廉颇有勇有谋,在长平战场上拖的秦军苦不堪言)
廉颇的计谋眼看就要成功了,孝成王却怂了。孝成王暗地里派出亲信出使秦国和谈,结果被秦国国相范雎抓住机会狠狠的宣传了一番,本来有意出兵援赵的诸国都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态度。


秦国在前方取得不了进展,就在后方动起了手脚。范雎派人花重金到赵国宣传:第一,廉颇已经准备投降了。第二,秦国所惧怕的其实是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不是廉颇。孝成王本来就对廉颇坚守不战心怀不满,再加上这么多传言,果然中计。
赵奢是赵国与廉颇齐名的大将,曾经在阏(音)与大破秦军。赵括是赵奢的儿子,据说从小聪明绝顶,讨论起兵法头头是道,连赵奢都辩不赢他。然而赵奢却认为自己的儿子纸上谈兵可以,真正打仗肯定不行。蔺相如也曾力劝孝成王不要启用赵括,孝成王不听:坊间已经传开了,秦国怕赵括。就这样,背负着全赵国人希望的赵括披挂上阵,带着五十万大军走上了死亡之路。


长平战白起大杀特杀,小神童赵括其实挺冤的
(平原君赵胜和赵国大将赵奢)

秦国这边,大将白起已经暗中成为了三军统帅。赵括刚一上任,就对秦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面对自信满满的赵括,秦军首先示弱,假装被赵军打得节节败退,暗中却派出两队精锐人马切断赵军的粮食补给。胜利的假象令赵括昏了头脑,在不知秦军包围圈已经形成的情况下继续出击,结果断了粮的赵国大军被秦军一分为二,首尾不能相顾,赵括只能被迫建起壁垒,等待支援。
得知赵国大军被困,昭襄王发动全国壮丁出战长平,全体参战人员官升一级,并亲自赶赴前线阻截赵国援兵。


长平战白起大杀特杀,小神童赵括其实挺冤的
到了九月,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困厄至极的赵军多次对秦军发起猛攻,却无功而返。后来,赵括亲自披挂,率领精锐部队突围,结果兵败身亡。余下的四十万赵兵向秦军投降。

后人提到赵括,总要提起他纸上谈兵的典故,似乎小赵成为了老赵老子英雄儿混蛋的典范。人们习惯行的忽视了:赵括贸然出兵其实是无奈之举,孝成王之所以用赵括代替廉颇就是不满廉颇的消耗战,希望赵军可以主动出击,在这种情况下,赵括只能硬着头皮上。其次,在军队断粮四十六天的情况下,赵军没有发生大规模叛乱,仍然在赵括的指挥下和秦军厮杀,说明赵括很得军心;最后,据记载整场长平之战赵国耗损了秦国二十万的兵力,秦军的大部分伤亡都出现在后半段,说明赵括在率军做困兽之斗时有很强的临场指挥的能力。然而这些优点无法在危难时刻使他力挽狂澜,他所面对的白起,早在两军对垒前,就把他这个热血的年轻人玩弄在了手掌中。
顺着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原来赵括只是替赵孝成王背了一个天大的锅。仔细想想,赵括的母亲曾经劝阻孝成王启用赵括,那时的赵老太太是不是已经看出了愚笨的赵王只会逼着自己儿子带着军队去送死呢?纵观整场长平之战的败笔,哪个不是出自赵孝成王呢?在决定接不接受上党郡的时候,他不召见贤臣,只听亲族的意见;战争开始,他且战且和,不顾劝阻派出使者和谈的结果自毁长城;最后,他临战易将,用年轻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意欲一步登天击垮秦国,白白葬送了赵国五十万大军的性命。如果说赵括真的犯了什么错误,那就是接到任命的时候,没有跪在大王面前说:“这仗我真的打不了,还是请廉颇大爷打吧。”
主将赵括战死,赵国的士兵也没有好过。白起认为上党郡的百姓不服秦国,赵国人生性多变,留下来恐怕是祸患,与其纵虎归山,不如斩草除根。这就有了整个战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方面屠杀:四十万降军被尽数坑杀。为了散播恐怖气息,白起只留下了二百余名赵国未成年人,把他们放回赵国,把亡者体验过的恐惧转达给活着的人。


长平战白起大杀特杀,小神童赵括其实挺冤的

这时候的白起本想着一鼓作气,直捣邯郸,灭了赵国。然而秦国的后方却发生了一件事,使得他不得不班师回朝,这件事,日后也成为了白起自杀的导火索。




漫说日本战国:丰臣秀吉之猴子崛起
欢迎关注博主微信公众号——大师傅说,查看历史消息,各种正史野史,文学评论,敬请围观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