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2024-08-15 11:44阅读:
2024年7月14日中午,从介休城隍庙出来,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绵山风景区,这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的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6.6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有: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有: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绵山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旺季110元,淡季90元。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2024年7月14日在绵山风景区大门口。


br> 说道绵山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介子推。在中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节,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节,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因受到继母的迫害,被迫流亡国外。一路上饥寒交迫,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把他大腿上的一块肉割了下了,为饥肠辘辘的重耳做了一碗肉羹。十九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是为晋文公,后来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绵山中介绍介子推事迹的内容,出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内容如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即位后的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介子推的邻居解张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了宫门上。书信的大概意思是:
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
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众人看后,皆不解其意。唯独重耳看书信后羞愧莫及,心中不安,猛省道:“这是介子推在说我啊!”乃下令寻找介子推,然介子推已经隐于山中。为逼介子推下山领赏,以洗刷自己的忘恩之责。重耳竟然听信大臣颠颉的主意,认为介子推是孝子,只要放火烧山,介子推就会带着他母亲下山,这样君臣就可以相机了。于是晋文公下令焚山。但介子推宁死不愿下山求赏,最后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节操。大火熄灭后,众人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2024年7月14日在绵山介子推母子像前!


晋文公非常感慨,于是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在山上建立祠堂用以祭奠介子推,把放火烧山的这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晋文公把这首诗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很好。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的这一天,晋文公率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原本枯死的柳树抽出嫩芽,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是看见到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一枝,并当场折柳戴在头上,以示怀念。祭扫之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介子推衣冠冢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在介子推衣冠冢前祭奠介子推!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
天禧元年(1017),宋真宗诏封介子推为洁惠侯。
由于时值中午,天气炎热,在当地商贩的建议下,我们来到了水涛沟,这里树木茂密,天气阴凉,是避暑的好地方。绵山面积太大,要想把这里全部逛完,需要三四天的时间。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绵山中的水涛沟,气候凉爽宜人。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水涛沟是避暑的好地方!


从这里出来,来到唐太宗当年屯兵的地方,这是一个类似于军事指挥中心,有一些遗迹留存。,
再往上面,便是介子推母子的汉白玉塑像。这里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景点,也是绵山标志性的建筑。由于地势险要,很少有人走到这里。再往下面走一点,就到了介子推的衣冠冢,这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纪念性文物,历史悠久,曾有不少人来此凭吊介子推。
往来于山顶之间,有索道相通。上山时坐索道,下来时便步行了。山脚下还有一座大型寺庙,其中供奉着十几位宋元时期的高僧肉身。
除了这些这些景点之外,绵山上的其它古迹还有不少。主要有:
大罗宫
相传这里是春秋晋国介之推当年所看到的“大罗仙境”。道教认为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最上层为大罗天。大罗宫之意就是建在大罗天上的宫阙。绵山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层110米。我们看到的庞大建筑群是近年复修的。主体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群总面积共达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巧妙地将明清风格与现代技术融为一体,群楼高耸,崇阁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既雍荣华贵,又古朴典雅。绵山共有88座寺庙,二千余间殿宇,仅大罗宫道教建筑群面积即达三万平方米,为全国之最。
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礼佛未成,至此回銮故名。主建筑有山门、过殿、大殿,两侧对称布局。殿阔五间,用减柱造,结构简洁。存元明清历代石碑17通,记录着寺院的兴衰。院内古松、龙槐、杉楸等树木葱茏,形似伞盖,给古刹增添了勃勃生机。
云峰寺
绵山中心有抱佛岩,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犹如两手抱腹,且腹中空空。后在岩中建寺,称抱佛寺,即云峰寺,有殿宇20余间,为初唐遗物。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岩壁石窟中的佛龛内。登高处眺望,远处莽莽苍苍,群峰拥翠,延续不绝。而岩前面临深谷,两侧山峰相望,烟寺相依,给人以启迪。以抱佛岩为中心,向东行百米有铁索岭,铁索从崖顶垂下,可攀援而上到达山巅,上面有银空洞、竹林寺、铁瓦寺、摩斯塔等景点;朝西北下行五公里有李姑岩,相传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炼处;沿南下石级到断岩边,下云梯可到棋盘洞,洞内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题刻。贺知章有题记百余字,盛赞了绵山的奇险,引游人瞩目。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在云峰寺下面的公路上。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绵山云峰寺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依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
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
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的鸾公岩和唐代的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华夏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
甲辰夏日游记(三):绵山风景区与介子推的传说
在绵山的盘山公路上。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有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棡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1995年以来,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吉英独资修复开发绵山,除将1940年侵华日军烧毁的寺庙逐一修复外,又新建了盘山公路和宾馆、饭店等接待服务设施。已投资六亿元。
绵山风景区已经形成龙头寺、龙嵴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栖贤谷、介公岭、水涛沟、古藤谷等十四个景区,全部游览一般需要3到5日。从旅游的角度而言,绵山绝对是一个值得去一次的地方。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