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棠外:徘徊在十字路口
2020-12-24 17:33阅读:
直到现在,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很多老师仍对已故校长黄光成念念不忘,尤其是那些视黄光成为精神领袖的老教师,每当回首学校创办初期的情景,言语间常常哽噎。
在成都,黄光成是当地教育系统的领军者。公开资料显示,他在担任双流棠湖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期间,力主打破铁饭碗和平均分配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经费包干,教师面向省内外招聘,校内教学岗位三年一聘,非教学岗位一年一聘,形成动态优化,职称评、聘分开,既可高评低聘,也可低评高聘。
这一改革让棠湖中学创造了“三年成为省合格高中、五年成为省重点高中、十年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跨越发展的奇迹,并由此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棠中效应”。
就在“棠中效应”释放过程中,全国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教育格局。截至2001年底,国内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发展到6.12万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而次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又使民办教育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尽管已年近花甲,但在2003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黄光成仍领衔创办了国内第一所由教师以自然人身份入股、由教师股东组建的股份制学校——成都棠湖外语学校。
2006年,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棠外再创佳绩,被评为首批四川省一级示范性学校。此后,棠外依旧光环重重:全国先进民办学校、全国首批示范性外语特色学校、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典范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
“老校长去世之前,我们学校有教学班170个、学生7000多名、教职员工1000余位。”受访教师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2018年10月31日,校长黄光成因病去世,享年72岁。在含泪送别老校长后,学校开始发生变化,这让一些老师惴惴不安。
2003年建成的棠外,是一所股份制寄宿学校,包括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含国际部)。受访者供图
子承父业,棠外成了家族企业?
2018年底,棠外退休教师闻名接到前同事的电话,对方告诉他,老校长的公子黄波当董事长了,而且还是代理校长、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要遭起!”这是闻名听后的第一反应。成都方言中,“要遭起”的意思是“要完了”。之所以有如此担忧,是因为闻名对黄波十分了解。黄波1994年高中毕业后就去深圳开了一段时间的火锅店,回成都后在双流区经营一个度假村,后来又做过园林生意,但没有在教育教学领域工作过一天。
“这样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怎么能做校长?学校是股份制,为何董事会在没有召开股东大会的前提下,就做出一项涉及学校发展命运的决定?搞子承父业,是要把棠外变成家族企业?”闻名百思不得其解。
根据《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完全中学、高级中学的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具有从事相当年限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取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
此外,棠中于2006年3月20日由股东大会修订并通过的章程载明:该校属民办非企业单位,为永久存续的民办公助股份制学校,股东为依法持有学校股份的自然人。股东大会是该校的权力机构,审议批准学校的发展规划。
据张言、孔威等棠外在职教师回忆,他们当年均在棠中任教,有事业编制,创办棠外后,便放弃公职身份来到棠外。起初,老校长也想找社会上几个大股东把学校撑起来,但想到教育是个良心产业,不能逐利,才提出自己的学校自己办,号召老师们集资。
《民生周刊》记者通过多个消息源了解到,棠中创办初始资金为6000万元,原有举办者为783位自然人(股东),现有776人,分别为棠外教职工、棠中教职工和校外人士。
以上受访者表示,老校长去世之前,能在棠外做老师是非常让人羡慕的,而且作为股东他们每年都有分红,除了未能按章程规定定期召开股东大会、股东们不知道学校一年的营收之外,学校其他工作开展得还是不错。但老校长去世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采访中,有老师向记者透露:2019年1月,本该是股东获得2018年度分红的月份,但学校并未如期兑付。后来在股东们的催下,问题才解决了。
然而,到了今年1月,分红不仅迟到,而且“校方以后不会再给股东分红”的声音传遍整个棠中。于是,一部分学校举办者在6月末自发组织起来,向学校所在的双流区及成都市两级政府表达诉求。
工作专班迅速成立
“反映一把手接任是不是合法的问题、分红的问题、对校内财务没有知情权的问题,这些看起来都是一所学校内部的问题,但反映出一些股东对教育事业还是有执念的,否则17年来他们也不会把学校当成家一样。如果学校家族化的路越走越远,接任者越来越把学校当成赚钱平台,实际上背离了老校长当年的办学初衷。”对于此次维权,一位校外股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今年7月,按照双流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区教育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就部分举办者反映的棠外延期支付约定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开展指导监督和协调工作。
据双流区教育局副局长、工作专班负责人刘洪侠介绍,专班成立后,他们邀请法律顾问驻点协同研究棠外被反映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举措,同时建立每周例会制度,根据工作实际形成工作方案,加强对上汇报。而对于各方存在分歧,主张借助法律顾问力量厘清问题、统一认识。
“在我们的建议和协调下,学校方面召开了几次全体举办者大会,并表决通过了有关决议。”
刘洪侠表示,首先,棠外在7月底支付举办者上年度股息。其次,在民办学校分类登记选择中,将棠外高中部选择为营利性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选择为非营利性学校。再次,同意由29名举办者组成棠外理事会、监事会、改选筹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学校的决策监督机构——理事会和监事会改选工作,形成理事会、监事会改选工作思路。
在双流区教育局随后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中载明:8月20日,棠外理事会、监事会改选筹委会选举产生了组长、副组长和秘书长。
9月24日,筹委会初步形成工作思路:一是以成都市教育局、民政局提供的参考模板为基础修订学校章程。重点研究理事会人数、举办者权利等,依程序分别提交学校教职工、举办者和党组织和理事会审议,达成一致意见后按规定报区行政审批局审核备案。
二是依照修订后的章程进行学校理事会监事会改选。由筹委会负责,依法制定学校理事会监事会选举产生实施办法,将举办者划分为不同选区,明确选区理事会监事会名额分配、候选人资格和表决方式等细节。
未来走向扑朔迷离
虽然决策议事机构改选工作已提上日程,但《民生周刊》记者观察到,事实上,由于各方难以就名额分配问题达成意见,棠外未来走向仍旧扑朔迷离。
一位改选筹委会成员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理事会,加起来一共13个名额,构成人员有校长、党组负责人、职工代表、股东代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老校长之子和学校原先管理层占据名额的绝对优势。真要是这个结果,那真正代表全体股东民主意见的股东代表,到时候就会靠边站,发挥不了决策作用。”
“股东代表的只是学校一部老师的民主意见。随着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棠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聘请了很多优秀中青年教师来充实师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平衡好各方利益,才能平稳有序地发展。”棠外副校长兼党办主任温元聪表示。
上述问题也让双流区教育局颇为尴尬。工作专班的法律顾问认为,除法律规定必须进入理事会的人员外,其余名额分配由举办者自行协商。根据行政职权范围规定,区教育局无权就名额分配作出强制要求,只能依法依规协调各方意见,并提出多种参考方案供相关方参考研究。
温元聪也坦言:“事情发展到今天,暴露出学校日常管理中存在信息不透明、与举办者交流不足、对民办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宣讲力度不够等问题。但我们始终认为棠外是大家的棠外,下一步要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确保举办者、非举办者教职工以及广大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使棠外管理更规范,发展得更好。”
“我们敬畏老校长,正因如此,才想推动一场变革,让开放、民主、求实、创新的办学思想在棠中得以延续……”受访的改选筹委会成员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闻名、张言、孔威为化名)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