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水质在变好,空气也在变好,来三门峡越冬的天鹅越来越多。”纪正群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从小生活在黄河边,75岁的纪正群如今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北营湿地的巡护员。谈及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他有着切身感受。
在他的记事本中,详细记录着巡护河段黄河的水位、天鹅每年飞来的时间和数量,以及自己对沿黄湿地保护的感悟。
三门峡,是沿黄城市中距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也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黄河流经三门峡206公里,在此形成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
针对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三门峡市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实施“四水同治”,加大三门峡大坝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对三门峡库区上游实施禁封治理,对三门峡市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山洪沟治理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恢复湿地2700亩
紧邻黄河边,三门峡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与山西芮城的圣天湖景区隔河相望。
黄河从该村的西、北、东三面绕村而过,形成一个水流环拱的半岛,肥沃的湿地土壤让这里成为久负盛名的明清古枣林。
为保护沿黄湿地,村民经历了从养殖、种植向旅游产业的转型。
“前几年,这里一直是鱼塘,水位下降时,附近的村民在此放羊。”指着恢复后的湿地,灵宝市大王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樊建江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之前,政府开展了水污染治理,恢复了湿地生态。
三门峡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城市的根脉在黄河。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开展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2016年以来,该市累计恢复湿地2700亩。
每年10月,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蒙古等地飞来,在三门峡黄河段栖息越冬。
“从之前的三四千只,逐步增长到一万多只。”当地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已占全国越冬白天鹅数量的三分之二。
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三门峡是河南省的西大门,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
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黄河湿地修复,除了白天鹅外,三门峡市的红腹锦鸡、中华秋沙鸭、黑鹳、大鸨等珍稀物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全方位推进水污染防治
从小生活在黄河边,75岁的纪正群如今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北营湿地的巡护员。谈及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他有着切身感受。
在他的记事本中,详细记录着巡护河段黄河的水位、天鹅每年飞来的时间和数量,以及自己对沿黄湿地保护的感悟。
三门峡,是沿黄城市中距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也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黄河流经三门峡206公里,在此形成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
针对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三门峡市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实施“四水同治”,加大三门峡大坝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对三门峡库区上游实施禁封治理,对三门峡市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山洪沟治理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恢复湿地2700亩
紧邻黄河边,三门峡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与山西芮城的圣天湖景区隔河相望。
黄河从该村的西、北、东三面绕村而过,形成一个水流环拱的半岛,肥沃的湿地土壤让这里成为久负盛名的明清古枣林。
为保护沿黄湿地,村民经历了从养殖、种植向旅游产业的转型。
“前几年,这里一直是鱼塘,水位下降时,附近的村民在此放羊。”指着恢复后的湿地,灵宝市大王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樊建江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之前,政府开展了水污染治理,恢复了湿地生态。
三门峡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城市的根脉在黄河。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开展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2016年以来,该市累计恢复湿地2700亩。
每年10月,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蒙古等地飞来,在三门峡黄河段栖息越冬。
“从之前的三四千只,逐步增长到一万多只。”当地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已占全国越冬白天鹅数量的三分之二。
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三门峡是河南省的西大门,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
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黄河湿地修复,除了白天鹅外,三门峡市的红腹锦鸡、中华秋沙鸭、黑鹳、大鸨等珍稀物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全方位推进水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