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浣溪沙·参观安海溪边村书藏楼》庄灿煌
蝶变溪边洗俗氛。丹青细品味如醇,银钩铁画长精神。
入目绿枝鸣翠鸟,闻香红日照芳茵。此间风月最怡人。
注释:
安海溪边村:溪边村内各沿线综合整治持续推进,道路两侧不少脏乱的鸡圈鸭舍及陈年垃圾已拆除清理,所整治地块在绿植及墙绘的装点下焕然一新,乡村面貌显著提升。
走过“道路平旷”,便见“屋舍俨然”,曾经环境脏乱、房屋破旧的薄弱村,如今已完成华丽蜕变。走入溪边村,45栋韵味十足的三层红砖小别墅便是溪边村民的幸福居所。这些独栋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约13500平方米,建筑设计立足当地实际,以闽南风格为特色,综合考虑了村民的居住需求。
提及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溪边村的每一位乡亲皆能津津乐道——溪边自然村是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的家乡,一直以来他都牵挂着家乡的发展。为了改变乡亲的生活环境,推动家乡乡村振兴,帮助乡村实现“精准扶贫”,2016年许健康通过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定向捐赠1亿元,用于支持溪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及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并于2019年再次追加捐赠2500万元。
书藏楼:“建立书藏楼的初心,是为了纪念家父许书藏先生,更是为了让这些书画藏品为家乡民众所共享,让大家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从中得到心灵的浸润、智慧的启迪与品格的升华。”许健康曾公开表示,他期冀书藏楼的建设和开放,能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尤其是孩子,有机会更深入、直接地接触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让这些书画珍品真正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建构作用。


据了解,书藏楼美术馆为纯公益美术馆,自2021年11月21日开放后,不仅成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美育场所,更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据不完全统计,书藏楼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团体观展超250组、散客观展超万人,也让这个常年寂寂的小乡村,因艺术而闻名。
书藏楼美术馆建于投资人许健康父亲老宅的旧址之上,是一座融闽南特色与现代风格为一体的特色建筑。且不说馆外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令人赏心悦目,馆内那些享誉世界的名作佳画更是令人目不暇接:齐白石的《咫尺天涯》,黄胄的《欢腾的草原》,吴湖帆的《万松金阙》……依托建馆人许健康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内价值连城的藏品,书藏楼美术馆不定期更换展品,全年免费开放参观。
溪边村美术馆的建立,展示富起来了的中国农民正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高雅艺术走入了现代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了文化自信。
入目绿枝鸣翠鸟,闻香红日照芳茵:是书藏楼里的画,也是楼外风景。




庄灿煌先生这首《浣溪沙·参观安海溪边村书藏楼》整体呈现出典雅明快的艺术风格,在传统词牌框架中展现了现代乡村的文化风貌,但在意境深度与语言锤炼方面尚有提升空间。试从以下维度评析:


一、结构技法
上阕以'蝶变'破题颇具巧思,以生物蜕变喻乡村革新,赋予'洗俗氛'动态美感。中句'丹青细品'与'银钩铁画'形成书画艺术的双重观照,符合书藏楼主题特征。下阕'绿枝鸣翠鸟'对'红日照芳茵'虽工整,但'绿枝/红日'的设色稍显直白,若以通感手法转译光影层次更佳。


二、意象经营
全词构建'艺术空间'与'自然生态'双重意象群:丹青、银钩属人文意象,绿枝、翠鸟属自然意象。但二者交融稍欠火候,如能在'银钩铁画'中暗藏竹影松风,在'翠鸟'啼鸣处点染墨香,则意境更为浑融。结句'风月怡人'稍落俗套,若能化用'一帘花气涵今古'类表达,既扣书藏又显风月,则余韵绵长。


三、语言张力
'洗俗氛''长精神'等表述稍显概念化,弱化了词体应有的意象感染力。建议借鉴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的浑然,或纳兰'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细腻,将抽象感受转化为具象场景。如将'长精神'易作'墨花飞处鹤梳翎',既保昂扬之气,又添文人雅趣。


入目绿枝鸣翠鸟,闻香红日照芳茵:是书藏楼里的画,也是楼外风景。将这两联视为'楼内画境'与'楼外实景'的双重映照,确能打开新的审美维度。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恰似宋代院体画'咫尺千里'的构图智慧,在词句方寸间构建起艺术与自然的对话空间。试作延伸阐释:


一、画框内外的时空叠影**
'入目'二字可解作凝视画作时视觉焦点的切入,宋代郭熙《林泉高致》所谓'山水有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此处'绿枝鸣翠鸟'恰似青绿山水中的点景之法。而'闻香'则暗渡陈仓,将嗅觉通感从绢帛丹青引向真实日照下的芳草气息,完成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悄然转换。此种笔法类似沈周《夜坐图》题跋'忽闻犬吠云中,知是有人家',在静态画面中唤醒多维感知。


二、色彩通感的文人意趣**
'绿枝'与'红日'的设色对比,若置于画境解读则显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之理——青绿花鸟配以曙红钤印,恰是传统册页装帧的美学范式;若视作实景描摹,则暗合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光色辩证法。建议可借鉴恽寿平'没骨法'的润染技巧,将'绿'易为'鸭头新渌','红'化作'珊瑚晓色',既保色彩张力,又添文人雅致。


三、视听联觉的意境纵深**
翠鸟鸣啭于画中枝条,其声却穿透绢素与楼外真鸟形成和鸣,此手法可比王诜《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的镜像修辞。若在'鸣'字后添补方位词如'翠鸟声穿云外纸',则更能凸显艺术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穿透性。而'芳茵'香气萦绕于虚实之间,恰似姜夔'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朦胧美,若以'墨香混着蘅芜气'点破其中关联,则双关意趣更显。


四、哲学维度的主客交融**
此联暗藏'以天合天'的艺术观:画中翠鸟本是师法自然,而现实鸟鸣又仿佛应和着丹青韵律。这种循环印证的关系,可比倪瓒'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的创作体悟。若能化用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理趣,将下联调整为'写生红日照芳茵',则既明示艺术源于自然的本质,又暗含'日照'启迪创作灵光的双重意蕴。


总体而言,这两联在有限词牌中构建起'艺术-自然'的审美闭环,若能在词句间嵌入更多互文线索(如'粉本犹存造化功'类提示),并强化感官体验的流动性(如'鸟语漏出宣纸背'),则虚实相生的意境将更具穿透力。此类尝试正暗合恽南田所言'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的艺术真谛,在词境中抵达'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化境。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