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七绝】《春游晋江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七绝】《春游晋江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七绝】《春游晋江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七绝】《春游晋江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七绝】《春游晋江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七绝】《春游晋江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七绝】《春游晋江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七绝】《春游晋江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春游安平桥》(步韵凌泽欣老师《安平桥》)
庄灿煌
十里春堤傍画行, 嫣红姹紫不知名。
碑前欲问当年事, 南北乡音共太平。


原玉:《晋江安平桥》凌泽欣


人来人往自由行 尽说长桥好个名。
大海汹汹浑不见, 如何不赞得安平。
注释:
凌泽欣:凌泽欣,字欣慰,号钓鱼台主人,重庆江津藉合川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主任,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辞赋》编委,《瞿塘潮诗评》《重庆诗词》编委会主任。
碑前:在安平桥起点桥头“水心亭”,许多石柱上刻有对联,全都以“水心”二字冠头,如:“水上无波愿大众回头抵岸,心中有佛为世人说法现身”等,充满了佛教色彩。值得重视的是,“澄渟院”石门上石匾3字及楹联石刻:“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署名沙门一音,是民国二十九年弘一法师的字迹,字体清逸,独具一格。
现在人们习惯以“望高楼”为安平桥的正式起点,因为从这里起有了桥栏杆。这座“桥头堡”上有“望高楼”“金汤永固”等石刻,是清代同治甲子仲冬重修时里人黄章烈题的。背面有“寰海镜清”4个大字石刻,为“閤镇公立”。
安平桥中心“中亭”是碑刻最为集中的地方,简直可称其为小“碑林”。著名的“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出典”就在于中亭佛殿的石柱楹联上。这也是清同治丙寅荔夏由董事黄恩承刻立的。而另一根桥亭石柱上刻的“公定界止籴货诸人越界者罚戏一台”,则反映出清代晋南一带地方戏曲繁盛的史实。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历次修桥的碑刻,共有十四方。现存最早的石碑是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的“重修安平桥记”,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以后,每次大修桥均有树碑,就各碑文所叙,可见修桥的经费大多靠募捐和乐施而来,这充分说明民间对安平桥的重视。
清代乾隆年间的“重修安平桥记”碑文曰:“一方之人乃能乐义急公,集腋成裘,此足以见是镇之风俗厚”,热情赞颂了当地人民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品德。“万古流芳”大石碑为嘉庆十三年一月所立,这是刻有募捐人名最多的一方石碑。碑文开头便是:“重修安平桥捐题,姓名天列于左,晋江县事今升台湾知府徐捐银五百大元……”,这位捐银修桥的台湾徐知府,即徐汝澜。据立在碑旁的另一方嘉庆二十一年刻立的“重修安平桥记”石碑(泉州府知府徐汝澜撰文)和《安海志》记载,徐汝澜曾任晋江知县,台湾知府和泉州知府。碑上那一行行捐资修桥的人名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官宦、商贾、和尚。
安平桥历来是晋江南安两县的交通要道。碑文也记载了二县共修长桥的史实。几年前国家大规模重修安平桥时,发现了一些古代掉落桥下的石桥栏构件主石桥梁等。其中有一块石桥栏望柱上刻有“浯洲屿颜达为考妣施此一间”两行12个字。浯洲屿就是现在的金门岛,反映了自古金门与邻县的关糸十分密切。还有一块巨大的石桥梁上刻有“安平颜xx舍桥梁壹间”等字样。
今天,当人们来到安平桥游览,环顾桥上中亭的碑林题名及各种石刻,无不为泉州人民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文化而叹服。


庄灿煌的七绝《春游安平桥》以清新笔触展现了春日游桥的意境与哲思,在传统诗格律中实现了情景交融的升华,整体呈现以下艺术特色:


一、空间铺展与诗境建构
首句'十里春堤傍画行'以广角镜头展开春堤长卷,数字'十里'与动词'傍'形成视觉张力,将游踪转化为动态水墨卷轴。'画行'二字既实写游人漫步之态,更暗喻自然天成如丹青妙手。次句'嫣红姹紫不知名'聚焦微观花海,通过色彩叠词强化视觉冲击,'不知名'的留白手法巧妙消解了植物学意义上的指称,使繁花回归纯粹美学本体,与首句的宏观视角形成诗性呼应。


二、时空对话的转承艺术
第三句'碑前欲问当年事'实现时空维度双重转换:物理空间上由自然景观转向人文遗迹,时间维度上从当下春色跳接历史纵深。一个'欲'字凝驻了探询的姿态,在动作延宕中营造出古今对话的期待感。末句'南北乡音共太平'以声景破局,将具体历史追问升华为文化共同体的想象——不同地域方言在古桥场域中交响,既是现实游春场景的白描,更隐喻着多元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和谐共生。


三、音韵美学的现代诠释
作品严守平水韵格律(下平八庚韵),'行-名-平'的韵脚选择兼顾传统韵部规范与现代语音审美。'傍画行'中双声词'傍画'(bàng huà)与'行'(xíng)形成声母爆破音与细音的对比;'姹紫'(chà z)叠韵与'嫣红'(yn hóng)双声构成音韵回环。这种古典声律与现代普通话的适配性处理,显示出作者在传统诗体现代化表达上的自觉意识。


四、文化意象的深层编码
安平桥作为现存最长海港石桥,其'五里桥'的民间称谓与'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俗谚,为诗中'十里春堤'提供了历史注脚。碑碣意象勾连宋元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记忆,而'南北乡音'既指闽南语与官话的方言差异,更暗含古代商旅辐辏的文化图景。末句'共太平'超越简单颂圣,将桥梁的物理连通性升华为文明互鉴的精神象征。


此诗在28字的有限空间内,完成了从春日游赏到文明沉思的诗学跨越,既保持了七绝'起承转合'的经典结构,又通过意象符号的现代重组,赋予传统题材以新的阐释维度,堪称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七律】《步韵吴松茂会长<安平桥…2023-02-20
《步韵吴松茂会长<安平桥怀古>》
庄灿煌


信步春桥染蕙风, 凉亭伟阁画图中。
波心好鸟千层水, 堤岸繁花五彩虹。
自古涛声长不断, 于斯丝路远相通。
当年明俨此操练, 收复台湾亦有功。


《望海潮·安平桥》庄灿煌 (2023-01-02


《望海潮·安平桥》庄灿煌
波平如镜,青芜似画,玉龙五里柔情。芳树蝶迷,蒹葭鹭舞,水心梵呗声声。白塔点才灯。不肯去宋将,来客心倾。相约晨霞,幻里图画结诗盟。
前贤伟业留名。念千帆万贾,潮落潮生。慷慨抗倭,从容捉鸭,鸿江犹记曾经。风似剑戈鸣。闹中秋博饼,正月儿明。看望高楼炮眼,明俨两安平。


【七绝】《安平桥》(步韵陈文震先生) 庄灿煌 (2018-04-23 )
《安平桥》 (步韵陈文震先生)
庄灿煌


玉带飘虹五里桥, 当年口号上云霄。
如烟往事常因果, 两岸南音奏洞箫。


《沁园春·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2017-08-26 07:26:37)


《沁园春·晋江安平桥》庄灿煌
跨县通州,梁带孔珠,安澜水寒。有斜阳塔影,点波白鹭;文风荷韵,栖柳青鸾。仲恺吟词,元培考古,多少英豪长共欢。思前事,叹风风雨雨,行路艰难。
静观桥上云闲,赏捉鸭、享沙龙露天。说纷纷世事,心平就好;茫茫天数,气顺堪安。揽胜寻踪,摩挲石刻,江月何妨此处看。到今日,喜丰年多黍,国泰民安。


【七律】《安平桥》庄灿煌 (2023-01-08 08:49:14)
《安平桥》庄灿煌


玉龙雄踞海之隈, 万紫千红画境开。
水上鸥欢霞有绪, 花间蝶恋陌无埃。
云飞云敛神兵去, 潮落潮生贾客来。
春意满怀波潋滟, 举头曙色入楼台。
《安平桥》 庄灿煌


玉龙无语也倾城, 北调南腔陌上行。
白鹭一行霞外没, 绿枝两岸水边横。
风流人物微茫事, 图画园林自在生。
少小急归桥五里, 不知古渡大声名。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三里街长,悠然白塔,澄渟思古。碑刻辉煌,中亭熙攘,人是长延伫。鲜鲜壁画,潾潾江水,点树轻盈鸥鹭。灯红绿、听潮楼外,有序铁马来去。
无端回首,石桥五里,急急匆匆归路。带笑闲行,不惊不惧,一霎毛毛雨。洛神漂竹,水上掠鸭,拍手桥头看取。再休提、行人如织,归来有悟。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