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医大师张震(前)与本文作者毛德西(后)在云南昆明合影。
惊闻国医大师张震仙逝,悲痛之余,提笔行文,以表对张老的敬佩与追思!
早在1981年的夏天,在上海《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审稿会上,我与张震初次相识。张震是该书(包括后续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的副主编,两本书的总论都是他亲笔撰写的,其立意之高远、结构之严谨、内容之新颖、语言之精炼,使与会者无不称赞。至今读来,仍是有关中医症状与证候学的巅峰之作。
当时我刚过不惑之年,对于如何审稿还是门外汉。我们几位年轻人负责书稿的初审工作,然后交给主副编审定,我所修改的稿子交由张震审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几篇稿子交于张震后,他把我叫到他的房间,指出这几篇稿子的不足之处,并一一作了文字上的修订,还讲述了如何修正书稿,如何掌握语言上的逻辑性与准确性。虽然话语不多,但张震严谨、缜密、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我受益匪浅。
2017年,年近九旬的张震被评为第三届国医大师。当时张震在积累辨证论治经验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治疗学观点——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创立“云岭中医疏调学派”。此后我带领年轻学子拜访张震,还两次受邀参加他的学术研讨会。
张震指出,“气机紊乱”是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病机,这种概念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这种气机紊乱可以引起气郁、血瘀、湿郁、痰郁、热郁、食郁等。对此,张震拟定出了总证候的治法与分支证候的治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