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清词第一人”纳兰性德
2024-11-08 17:09阅读:
纳兰性德(1655—1685),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生于京师,出身显赫,父亲纳兰明珠是当朝重臣,母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王阿济格之女。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才华出众,师从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1676年,二十一岁,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同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
纳兰性德的一生,虽然生命短暂,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词人之一。才华横溢,为人仗义,生性潇洒,热爱自由。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与清初诗人陈维崧、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作为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其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陈维崧、朱彝尊、姜宸英等。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当时许多名士才子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北京什刹海宋庆龄故居内)因文人聚集而著名。纳兰性德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
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堪称宋朝之后“词家第一人”。
纳兰性德现存词作三百四十九首词。二十四岁时,他将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词作数量不多,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词作尽出佳品。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此外,他的词也受到《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纳兰词》在纳兰性德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后人多称“纳兰词”。代表作有《长相思·山一程》《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蝶恋花·出塞》等。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浣溪沙》
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
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
我对你的情意都写在了诗中,通过你美丽的双眸,我也读懂了你的心意,可惜我不过一介书生,怎敢奢望。你离开之后,我对你的思恋变的更深,在梦里都是你的影子,我对你的思恋就像这一年多的憔悴与哀愁一样剪不断理还乱。只有窗外的夕阳依旧,从不惹半点人间的悲欢离合。
从词意以及纳兰写这首词的时间判断,这首词中的女子就是纳兰的初恋表妹。
纳兰年少时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两人本以为可以相守一生,恩爱一世,可没想到一纸诏书,表妹奉旨进宫。纳兰对此痛苦不已,据记载纳兰为了看自己的爱人,不惜假扮和尚进宫。无奈宫规森严,纳兰只得沉默不语的望着宫门,用眼神来诉说自己的幽怀。
《赁庑笔记》云:“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表妹有人说是历史上的良妃,也有人说不是。但无论如何表妹与纳兰永远成了过去式,相爱却无法相守,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此。
《减字木兰花 》
晚牧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
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即便天地一片朦胧,我也不愿用星光代替月亮,新月依旧皎洁明亮,耐心等待新月终会出现,我与你也必将团圆。或许此刻天上的你,人间的我,在同样的相思里有着别样的哀愁。
康熙十六年五月,纳兰发妻难产离世,纳兰悲痛欲绝,在重阳前夕梦到亡妻卢氏一袭素衣。妆容清淡,依旧如从前那般恬静怡然。卢氏拉着他的手与纳兰说了许多话,可纳兰醒后却只记得一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纳兰对卢氏的情意在很多的诗词中都能体现出来,但其实卢氏与纳兰刚刚相处时却并不融洽。
卢氏与纳兰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根本没有感情基础,而那时的纳兰心里都是青梅竹马的表妹,根本容不下其他人,即便表妹早已进宫。
刚刚成婚时,纳兰对卢氏只有疏远的以礼相待,在纳兰心中卢氏不过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卢氏并没有因为纳兰不冷不热的态度而感到心灰意冷,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纳兰,慢慢的走近纳兰的心。
将他随手写的诗词,小心地收藏起来;在他因为公事而忘记吃饭时,不厌其烦的为他热饭菜;在他因为粗心忘记穿衣受冻时,为他递上一件可以抵御寒冷的衣服。
就这样温柔贤淑的卢氏走进了纳兰的心,本以为纳兰与卢氏会你是风儿,我是沙儿的缠缠绵绵的一辈子,可生活像个顽童,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给你开个小玩笑——卢氏难产,母子皆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纳兰都走不出卢氏离开的阴影,为卢氏整整停了一年的灵,在其死后写下来无数思念她的诗篇。
《忆江南》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卢氏才是他一生的真正所爱。表妹是懵懵懂懂的青涩爱恋,情人沈宛只是卢氏离开后的慰藉,而卢氏才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一生的人。
《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仙子吧!绝美的容颜,婀娜的身姿,动人的歌喉,精湛的琴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可她那多情的心又给了谁呢?
睡梦中的她是如此的美好,模样是如此的娇憨,我痴痴地看着她,深深地陷入她的美好中。
这首词写于和沈宛新婚之时,从词中的嚼蕊、冰弦就可隐约猜出沈宛的身份——歌伎!
纳兰与沈宛相识于江南,相知于绿纱窗前。
《金缕曲》
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
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拚沉醉。
自卢氏离开后,纳兰已许久再未心动,即使后面娶了官氏也不过是父母之意。但当纳兰遇到沈宛后,骤停已久的心方才开始跳动。
韶华几许,何必虚度于无谓的事上呢?只要有美人与美酒相伴,人生足以!
纳兰委托好友顾贞观将沈宛带进京城,将沈宛安置在一处别院,还特地请好友写了一块匾额“鸳鸯社”。
纵然纳兰很爱沈宛,也愿意给沈宛一个承诺,可当时满汉通婚还是禁令,作为汉人女子的沈菀即使抛开歌伎身份,也入不了纳兰家。
将沈宛安置在别院,自己又是朝廷重臣公务繁忙,在纳兰府里又有一个真正被外人认同的家,对沈宛,纳兰终究是亏欠的。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纳兰因病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与沈宛才度过了半年美好的时光,便天人相隔。没有了纳兰,京城对于沈宛有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只是肚中还有纳兰的遗腹子,沈宛只得留在纳兰府将孩子生下,孩子出生后沈宛便隐居江南,终生不入京。
纵观纳兰的一生,有青梅竹马的表妹,有琴瑟和鸣的卢氏,还有红颜知己沈宛,他是多情却又专一,对每一段的感情,他都会倾其所有的的付出。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风情与美丽,既是他的朱砂痣,也是他的白月光!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682年,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长相思》,成为千古名篇。
词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从声音到光亮,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精致。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是一首出塞词,为纳兰性德于1682年8月奉命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这首词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刚健中含婀娜。说从前幽怨,也不是很古的从前,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含而不露。作者虽仕于清廷,怕还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据网络资料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