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唐宋诗人故事-刘克庄|张学淳著

2024-11-13 09:31阅读:

[转载]唐宋诗人故事-刘克庄|张学淳著
拳拳君国,志在有为——刘克庄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是南宋后期一位令人瞩目的诗词家。清代学者冯煦这样评价他:“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就是说,他继踵陆游之后,以拳拳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他像辛弃疾那样,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词人,而是具有效命沙场,杀敌立功的壮志襟怀。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词人。
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刘克庄刚三十一岁,在江淮制置使李珏幕府供职,曾参加过防御金兵入侵的战斗。后来他写了一首《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的上片,回忆了当年军旅生活: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SPAN>
一位文武兼备的青年英雄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天蒙蒙亮,铁甲与金戈相碰撞,奔驰的战马在嘶鸣,激战前寒意森森的肃杀气氛弥漫军营!夜黑沉沉,高大的战船冒着呼啸的狂风和怒吼的波涛渡河厮杀,一场血与火的激战就这样打响……
就像汉代猿臂“飞将军”李广屡立战功而不被封侯那样,如今自己在战斗中本来作出了贡献,不但不被封赏,反而遭谗去职。这种是非功过的颠倒,有谁表示过愤慨呢?
他还写过一首词,词题是《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据《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载,九华山在莆田城北五里,这里是“叶贤良”的居住地;“贤良”,制科名称,全称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这位姓叶的朋友中此科,所以用来称呼他。词的上片是: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聪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你看,他骑着玉花聪骏马,迅猛奔驰,马嘴里喷着粗气;马鞭挥动,鞭梢上发出响声。他熟读兵书,胸怀韬略;手执兵器,本领高强。他不但有过人的武艺,还有洋溢的诗才。只见他展开“乌丝阑”丝绸大幅,乘着醉意,奋笔疾书。那遒劲灵动的文字,简直就像龙飞蛇走……
他结交的都是天下奇士:既有隋唐时期“牛角挂书”李密式的文武全才,也有像《虬髯客传》里相貌魁伟、武艺超群的英雄豪杰。这些人可以折简而招,与他过从甚密。
他曾经向朝廷请缨征战,多次立功塞外……
这位忠肝烈胆的英雄,慷慨悲歌的壮士,英姿勃勃,虎虎生威。与其说这是对友人叶贤良的人物素描,倒不如说这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投影!
孚若(姓方,名信儒)作古有二十一个年头了。他是刘克庄的同乡,也是志同道合的挚友。曾奉命使金,“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宋史·本传》)。为捍卫国家尊严,曾孤身入虎穴,金帅以囚禁或杀害相威胁,却始终不屈,称得上英雄虎胆!诗人写这首词悼念他,词题是《沁园春·梦孚若》,上片是: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久违了,孚若!这是什么地方,居然能使幽明两隔的故友会面,诗人该是多么高兴!他们先是登上了宝钗楼,又游览了铜雀台。为了使好友大饱口福,宴席间不但山肴野蔌,珍馐毕陈,还呼唤厨工把东海大鲸切成细片;为了提高行走速度,使两人玩得尽兴,他们乘坐了西北地区名为“龙媒”的最好骏马。两个人谈笑风生,并辔而行。如果说,三国时期的英雄要推曹操与刘备,那么当今英雄舍我与孚若其谁,还有别人可与比肩吗?他真想用千辆大车,搜罗天下四方“剑客奇才”,为抗敌御侮、报效国家而建功立业!
无疑,这是写“梦”境,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事;其实,又何尝不是诗人心灵的向往?在刘克庄生活的晚年,蒙古军频频入侵,强敌压境,南宋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为了扶将倾之大厦,诗人多想搜罗天下英雄豪杰之士,组成强大的抗敌阵线!为挽救民族危亡,诗人什么时候不是魂牵梦萦,直至生死以之呢?
强敌压境,救亡图存已是刻不容缓!选贤任能,唯才是举是第一要务。为了阐明这样的观点,诗人淳熙四年(1244)写了酬答王实之的《贺新郎》,请读上片:
国脉危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蒙古军进逼成都了,兵临城下,国家生死存亡已是千钧一发!执政者们,你们什么时候才允许爱国志士奔赴疆场去捉拿敌军首领呢?泱泱华夏,难道真的没有敢于克敌制胜的英雄好汉?请放宽一些选拔人才的标准尺度,再也不要吹毛求疵吧!就拿南宋初期抗金名将韩世忠(兄弟间排行第五,世称“韩五”)来说吧,他既没有像西汉张良那样,遇到过谷城公(黄石公)传授过《太公兵法》;也没有听说他像唐将李筌那样,碰到过骊山老母讲解过《阴符》兵书。在战斗中他不也是那么谈笑自如、指挥若定,赢得两河战役大捷,使敌人闻风丧胆?
这样的词章,是时事策,是人才论,笔力雄健,发人深省!可是刘克庄的爱国热忱与真知灼见,又能使南宋执政者们从浑浑噩噩中警醒吗?
如果说,南宋小朝廷在外敌面前,像一头温驯的绵羊,尽管你百依百顺,可是外敌欲壑难填,还会步步进逼;那么,在人民面前却像一头凶恶的猛虎,这么一味镇压,人民不堪忍受,又怎能不铤而走险?因此,农民义军风起云涌,遍及各地,使南宋小朝廷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为了挽救既成颓势,刘克庄认为,对农民义军应该采取安抚政策,怀之以恩,晓之以义,使朝野上下、团结一心、一致对外。这样,既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能改变现实的困境。为了阐明这样的观点,在他的友人陈子华出任真州知府的时候,刘克庄写了一首《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上片是: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一开章犹如石破天惊,奇峰突起般提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望望北方沦陷了的中原大地,请你好好谋划一下:“这场公事”该怎么处理?
北方大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公事”?诗人并没有作出具体解说,只是摆出了一个历史事实:记得靖康以来,在太行山下曾集结百万义军,哪一支义军不是锐不可当的劲旅?爱国将领宗泽将军招抚了他们,他们莫不感恩戴德,呼宗泽为“宗爷爷”,听凭他驾驭和指挥,宗泽也由此扩充和壮大了抗金军事实力。
今天,在北方中原大地仍然活跃着“红袄军”“黑旗军”这些农民义军,可是朝廷却畏惧他们、仇视他们,把他们比成“握蛇难放、骑虎难下”的危险势力,必欲除之而后快。
现在朝廷派你去真州任职,京东一带的农民英雄无不欢欣鼓舞。只要你能善待他们,他们一定会像当年义军领袖张用那样,称岳飞为“真吾父也”投戈下拜,真心实意地跟随你一致抗敌。那么,东北齐鲁大地,不是在谈笑间就可以平定吗?
看来,刘克庄不但有军事家的武功和韬略,而且有政治家的气质和襟怀。
我们知道,只有保证边塞军需供给,关心边防将士生活,才能巩固边防。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刘克庄对此十分关注。他写了一首《苦寒行》:
十月边关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边疆十月,北风呼啸,冰封大地,飞雪弥天,可是,守边将士还是穿着单薄的衣衫,怎么抵御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那押衣使者至今还没有到达,将士们天天盼望,他们是来还是不来呢?漫漫长夜,铁甲如冰,教他们怎么入睡?
京城里那些执掌权柄的高官们,锦衣玉食,酒醉饭饱,日上三竿,还高卧未起,他们知道守边将士的寒冷吗?
朝廷高官醉生梦死,守边将士却受冻挨饿,这怎么鼓舞将士的斗志,怎能抵御外敌入侵?
在军营里,也只有官兵同甘共苦,才能将士同心,克敌制胜。可现实情况又是怎样呢?诗人又为我们写了一首《军中乐》: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军营四周有士兵巡逻、防守严密;中军帐前有万人把守,戒备森严,这位尊贵的将军养尊处优,深居简出,从来不披铠甲,不骑战马,只是派遣士兵去防守关口。平日里有各种野味来助酒兴,酒醒后,还用百段彩绸来赏赐歌儿舞女。
士兵呢,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哪怕流血如注,却连医治伤口的“金创药”都没有钱买!
带兵的将军自己穷奢极欲,却视战士的生命如同草芥,这样的军队又怎能上下同心,抗敌御侮?
刘克庄始终心系国家安危,无论是朝廷达官,还是边关主帅,都勇于大胆揭露,敢于愤怒鞭挞。诗人是一个襟怀坦荡、敢怒敢言的人。
刘克庄出身世家,以荫入仕。经历过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理宗很赏识他,说他“文名早著,史学尤精”。赐过同进士出身。历任过秘书监、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等职。
由于他性格耿介,敢于揭露弊政,指斥权贵,仕途历经波折,曾四次被罢官。他被罢官的理由也实在离奇得很。就说他第一次被罢官吧,当时他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有一天,他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落梅》诗: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一片落梅尚能引发人们的伤感,更何况雪片般的落花铺满台阶、堆满墙头?这不禁使我想起历史上韩愈因“一封朝奏”而成为远谪岭南的“迁客”,柳宗元因“永贞革新”而变为飘零湖湘的“骚人”。当然,梅花纵然乱入莓苔却品质不变,偶然粘人衣袖也留有余香。东风啊,你枉自掌管百花生杀予夺的大权,为什么妒嫉梅花的孤洁清高而不能正确主张呢?
无论你怎么看,这无非是一首咏物诗,充其量也不过生发出一些联想。可是言官李知孝等竟然深文罗织,硬说是“讪谤当国”,是借梅花对当局者的诬蔑与诽谤!就这样,无辜获罪,“坐废十年”。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落梅诗案”。刘克庄有口难辩,他又写了一首诗:
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与柳,却被梅花误十年。
(《病后访梅九绝》)
可是,刘克庄并没有就此屈服,他反而借梅大发感慨,一生写了一百三十多首咏梅诗词。
还有一次罢官是在嘉熙元年(1237)任袁州太守。他刚上任几个月,偶然一次失火,上司既不调查原因,也不听任何解说,硬是被劾罢官。在他解印归田的时候写了一首词《一剪梅·袁州解印》: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连路上行人也感到奇怪:你春天刚刚“下车”上任,秋天就“上马”归田。这么匆匆来去,究竟是写诗得罪了贵官,还是写文章得罪了皇帝?显然说明并不是他为官的过错,罢官当然是不公平的。
为了回报路人的关切,他自我调侃:罢官也好,既不用带兵,也不用管理农桑,倒落得清闲自在。一天到晚。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可以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和“溪翁”了。
正话反说,不正流露出诗人并不甘心于无所事事的虚度时日,而是一心想为国家作贡献吗?
“拳拳君国,志在有为”,是刘克庄一生的爱国情结!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