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可以媲美唐诗的宋诗精品(1)

2024-12-13 10:12阅读:

[转载]可以媲美唐诗的宋诗精品(1)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成就总体可能不如唐代,但有部份作品非常优秀,对后世的影响相当深厚。】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笔下的春江晚景,竹丛之外桃花疏疏两三枝,江水回暖的早春气息,由悠游自在的鸭群率先感知。蒌蒿遍地、芦苇新芽短小,恰是河豚溯流而上的时节,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跃然纸上。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借春风轻拂、月华流转映照海棠花影,那袅袅幽香弥漫在朦胧夜色中。深恐这娇艳花朵会在深夜悄然沉睡,故点起高高的蜡烛照亮她的红颜,细腻描绘出对美好易逝之物的怜爱与珍惜。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零后已无力举擎雨盖,菊花虽残犹存傲霜挺立的枝头。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景象你须铭记,此刻正是橙黄橘绿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寓意人生的暮秋仍可焕发生机与希望。


《惠州一绝》·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卢橘杨梅次第成熟更新鲜。日食荔枝三百颗,如此甘美生活让人愿意长久留在岭南这片土地上,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喜爱和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通过对庐山从不同视角展现的各异形态,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哲理。身处山中难以一览全貌,暗示观察事物需跳出局限,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的道理。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赞颂西湖之美,在晴时水光潋滟,在雨时山色空蒙,无论何种天气都别具风情。他将西湖比作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能恰到好处地展示其宜人之处,寓意生活中的美好变化无穷。


《有美堂暴雨》·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瞬息之间,游人脚下雷霆乍响,满座乌云骤雨来临。天边黑风吹动海浪直立,浙东暴雨疾驰过江而来。湖面水波翻滚如同盛满美酒的金樽凸起,雨打屋檐犹如千杖羯鼓急催。仿佛唤起李白挥洒诗意,倾倒出海底琼瑰一般的奇幻景象。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参星斗转接近三更,连绵苦雨终于停歇放晴。云散月明无须点缀,天空与大海本就澄清如镜。空存孔子乘桴浮海之意,略识轩辕奏乐之声。纵使九死一生历尽南荒,此番奇绝之旅足以冠绝平生。


《游金山寺》·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溯我家江水源头出发,宦海生涯直至送江水入海。听说潮头高达一丈,即使冬寒尚有沙痕残留。中泠泉畔石台盘陀,古来随波涛起伏隐现。试登绝顶遥望故乡,江南江北青山连绵。羁旅愁绪催促寻觅归舟,山僧殷勤挽留共赏落日余晖。微风吹过万顷江面泛起细纹,半空中断霞如鱼尾般赤红。当时正值月初生魄,二更时分月落天色深黑。江心仿佛有炬火闪烁,飞焰照亮山林惊动栖鸟。怅然归卧难以揣摩所见为何物,非鬼非人实令人费解。面对江山如此壮丽而不归隐山林,江神或怪我顽固不化。我向江神致歉并非得已,如有田园不归,便如同江水奔流不息。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时当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死去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魂。至今人们还在怀念项羽,他宁肯自刎乌江也不愿苟且偷生过江东,赞美了英雄壮志未酬、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蚕妇》·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昨日进城的蚕妇归来泪湿衣巾,满城身着华丽丝绸的人们却非养蚕之人。短短诗句揭示了劳动人民创造财富却无法享受成果的社会现实,饱含对底层百姓深深的同情。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借江上来往之人对鲈鱼美味的喜爱,聚焦一叶扁舟在风浪中起伏穿梭的画面。君只见那渔船在风波里搏击,却不知渔民的生活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以枕中云气萦绕千峰近在咫尺,床底松涛声似万壑哀鸣,抒发了自己置身佛寺高阁,饱览壮丽江山的心情。推开窗户,浩渺江面上银白色的浪花仿佛扑面而来,展现出大自然雄浑壮观的力量。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画卷:阴云低垂田野青翠,偶然绽放的一树幽花格外明亮。孤舟停泊在古祠之下,他静看满川风雨中潮水涨起,体验着大自然的变幻与生机。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在寒冷的夜晚,以茶代酒款待来客,竹炉中的热水初沸,火苗微微跳跃。寻常窗前的那轮皎洁明月,因有了梅花的陪伴,才显得别有一番韵味,透露出冬夜里的温暖情谊与淡雅诗意。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梅尧臣信步漫游,千峰起伏高低间,契合他内心的野趣。峰峦随脚步变换姿容,幽径独自行走,令人陶醉其中。霜落后熊攀树而上,林木疏朗处鹿儿悠然饮水,而那人家究竟在何处?唯有云外传来一声鸡鸣,遥指人烟所在。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